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为人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同时,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后期的污泥处理,同样引起了科研和工程人员的更多关注。污泥资源化利用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本文介绍了我国污泥处理的现状,以及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并且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探讨了污泥资源化的可行途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污泥处理技术及其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是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低碳技术将成为政府的支持重点,而在潜力巨大的低碳市场中,拥有创新突破的低碳技术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规划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部分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吲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二是“资源产出率提高15%”。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是其主要的经济命脉。但资源开采过程产生的尾矿废石、冶炼废渣及非金属矿固体废物已成为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调查了近年来中部地区特色产业的固体废物处理情况,分析其对环境的主要影响途径及危害,并论证了特色产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概况,笔者研究了以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的多种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并展望了特色产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1年天津市将启动资源综合利用“1315”工程,加大力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工业循环经济。2011年天津市将搭建5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污染排放和减排治理均存在较多问题。结合内蒙古地区"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路,人们要因地制宜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现畜禽养殖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人们可以利用多种技术,重点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减排、养殖废水低能耗运行稳定处理工艺、固体废物高效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等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以1 000头规模的牛场为例,本文进行牛粪的资源化分析,计算其投入和产出,研究规模牛场牛粪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日益重视发掘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综合利用价值。这样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能源的缺口,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综述了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充分认识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前景好,对环境影响广泛。实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构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时期,在各项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现状1985年,国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1996年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十一五"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引导下,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建筑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攸关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人们要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促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长沙市建筑垃圾产量迅速增加,但是综合利用率低,相关规范标准体系不完善,因此长沙市围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本文以长沙市为例,从政策、地方标准、商业模式、技术研发等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加快推动长沙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格尔木作为全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和外部配套条件,逐步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机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矿产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现状,综合利用途经及主要技术方案。指出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推动重点地区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到“十二五”末,各试点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0—12个百分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和推广机制,促进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重庆展开。"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所有固体废物完全资源化利用,它更多体现在循环经济理念上。随着"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来宾发展循环经济初显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三年来,来宾运用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5.
资源综合利用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再利用(相同作用的再利用)2.原料再利用(作为原料再利用)3.化学再利用(转化为化学原料,或分解后作为原料或燃料再利用)4.热综合利用(作为热能源再利用)一切可使废物得到综合利用的科技手段,均可称为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是一个很广泛的技术范畴。对于不同物理状态、不同化学性质的废物的综合利用,其技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较普遍采用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下面几类:1.废水的净化回用技术;2.废气中可用物质的回收技术;3.中水道技术;4.粉尘的回收利用技术;5.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技术;6.余热的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天下事     
《发展》2013,(9):62
中国力推循环经济寻求破解"垃圾围城"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大陆资源再生利用量约30亿吨,产值近1万亿元。目前,中国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距甚远,相差的比例高达70%到80%,真正实现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7.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全国工业污染工作会议精神,在国家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拟于1997年9~10月间在重庆市召开‘“全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展示交流会”。(一)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和工程实例展示互.煤砰石、粉煤灰、炉渣、钢渣、废塑料、废轮胎、碎玻璃等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2.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及其应用工程实例;3.“三废”资源回收或以“三废”为原料生产新产品的技术;4.冶金、化工、燃料、能源等行业废气的综合利用;5.电镀液的回收与利用;6.…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大农业型、生态恢复型和废弃物再利用型三种。由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重点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其循环再利用,所以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应以废弃物再利用型模式为主,其中又以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废资源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内以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为固废处理的基本原则,依据生态城市理念,对固废开展处理和综合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在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和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对固废综合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书卷 《魅力中国》2011,(20):49-49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肩负着支持建设国家、增加税收以及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节约利用固体废物资源是钢铁企业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思想必然的一种有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围绕钢铁企业固体废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