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国工商银行近五年的数据为案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包括提高商业竞争和创新能力,规范运营管理和金融秩序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利率、 信用风险以及商业银行之间加强竞争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加强创新,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变挑战为机遇,同时应当做好风险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2)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银行传统利差不断收窄。以传统存贷利差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农合机构,亟须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文章以苍南农商银行为例,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该行盈利模式、利润变动情况的影响,立足当地实际,提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盈利模式转型的举措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论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鲜明地突出了社会建设的“民生”主题,明确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加深对这一论断的认识,对于我们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关乎百姓幸福、社会和谐,是民之本、国之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既有利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解决民生问题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业走民生发展之路、实施民生工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内容,也为工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7.
改善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工作重心。十八大论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民生成就,并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是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民生诉求,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着手来改善民生,进而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8.
杨春辉  韩喜平 《经济纵横》2023,(11):103-110
开展民生调查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党中央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要深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调查工作抓实,需要构建民生评价体系,夯实民生调查基础,同时把握好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以找准民生改善的着力点。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及住有所居等方面构建客观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的关联,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主观评价体系。实践中要提高民生调研认识,做到源于群众制定方案、归于群众开展调研、见微知著深化研究、洞若观火解决问题,并以督查回访形成闭环,推动民生调研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9.
朱玲 《经济论坛》2011,(8):19-22
扩大内需战略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而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应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因此,要立足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刘明辉 《发展研究》2007,(10):94-96
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卓炜 《发展研究》2000,(6):17-18
一、全能银行业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 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代表了合业经营的制度模式,是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还从事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方位的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全能银行成为各国银行经营体制的主流,主要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小雅 《经济世界》2000,(12):59-61
所谓“家居银行”就是银行通过电信网络的多种接入设备,如电话、电脑、电视等。向客户提供一种能让其在家中或其它任何地方,方便、快捷地。办理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体系。居民不必跑到银行柜台,可随时随地办理各类帐户之间的转帐、余额及历史交易的查询、金融信息的查询、缴纳电话费水费税费等、银行帐户和证券帐户之间资全的划拨,进行网上购物等。 “家居银行”应运而生 目前,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加快步伐一方面在后台 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另一方面,在前台更新技术和通讯 网络,新的支付产品也不断出现,如联名卡、电视银行、PC银行和集…  相似文献   

14.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进一步明确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是:衣食无忧、少有良教、病有良医、住有良所、老有良养、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外资银行抢占中国市场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各家银行积极借鉴西方银行流程再造的经验,实施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银行文化到员工行为的全方面再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流程再造的变:革折射出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理念真正从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实行服务收费之后,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透明和开放,各家银行以自己的实力、信誉、服务水平作为收费依据,实行优质优价的政策,也使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相似文献   

17.
居民消费发展愿景与外部体制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消费抑制,诸多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体制政策因素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该文提出,需着力化解居民消费升级与体制政策之间的失调所引致的消费增长和民生建设不足问题,结合热点型消费,依靠对收入支出政策的消费激励机制进行有效性改进,着重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和民生压力,来破解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两难性,最终重构以提振居民消费为目标、民生消费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媛 《经济师》2010,(4):22-23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是力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治本之策。提升居民消费率就是要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社保体制建设,找寻不同社会阶层消费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龚高健 《江南论坛》2010,(12):10-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精华版,4700多字的公报中总共5次提到“改善民生”。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7)
我国财政支出逐渐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倾斜。然而,在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应看到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改善民生这一环节的薄弱之处,现实民生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在此背景下,以改善民生为基调,提出了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路径,进而促进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