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弱化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我国央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喻波 《活力》2005,(7):78-78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通过信贷配给和利率机制进行传导,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畅,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如1996年5月1号开始到2002年2月21号,我国相继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息,虽刺激了国内需求,但是仍需要我国进一步去完善它。  相似文献   

3.
构建纳入汇率因素的货币条件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指标,可以有效地缓解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决策困境,有助于货币当局获得一个全面反映货币松紧程度的定量指标,以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此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可以估算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在货币状况指数中的时变权重,从而得出1996年以来扩展的货币状况指数,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形势解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以"不可能三角"理论为切入点,质疑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然后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13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VAR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主要结论有:(1)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确实能影响货币供应,汇率变动是外汇储备变动的原因;(2)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汇率变化对经济总量有长期影响;(3)就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缺乏有效性;(4)"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对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此问题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科学实现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分从紧的货币政策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阶段三个阶段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来探讨我国此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依据;并具体通过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分析来考察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最后结合实际,对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行业作为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但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价发展的态势并不稳定,除了市场的自动平衡,也依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货币政策一直是政府调控房价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效果一般,且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依照聚类分析法,将我国房地产市场按照传统的东、中、西部进行分类研究,认为货币政策确存在影响力的区域差异性,并主张政府在进行调控时考虑区域化的货币政策,从而缩小房价地区差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政策工具的运用--1993-1995年先后四次上调利率;紧接着从1996年5月起到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连续八次下调利率,调整幅度之大、次数之频繁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历史中当属首例,这无不显示了中央银行尝试运用利率政策助推经济的姿态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采取了以频繁运用利率杠杆为显著特点的货币政策,以达到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的目的。本文拟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居民层面的传导效果,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现代货币政策理论非常重视分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998年以前较长时间里,我国实行的几乎都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我国频繁地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并积极探索两者间的合理搭配。从实践看,我国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两种政策之间的搭配效果从总体上好于过去。但是,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易宪容 《数据》2009,(12):11-12
明年我国将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紧急救市的短期货币政策不改变。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什么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2008年下半年以来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国内银行信贷的结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票据法》至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对票据行为的规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主体经济交往的增多,以及对大宗交易的简洁化安全化的要求,票据在丧失后的法律救济尤其是诉讼制度的空白使得人们在法律的适用时无从下手。我国《票据法》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救济方式。本文拟就票据丧失的法律救济中诉讼制度的缺陷与重构做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1996年起,人民银行就正式将货币M1的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中介目标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确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起步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研究,对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从未停止,"入世"后更是带来了一轮金融创新的浪潮。这股浪潮为我国经济带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货币政策信号的传递依托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它的通畅直接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因此,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我国金融创新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近年来不是很显著,因此,对货币内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围绕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的特征展开的,第二部分分别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两个方面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给出了货币政策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及对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1996年第4季度~2006年第4季度的数据,分两种情况运用泰勒规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检验,以期为我国实施利率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