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05年春天的日益临近,我国第一部<物权法>已经呼之欲出.新的<物权法>颁布实施以后,之前作为物业管理"根本大法"的<物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在立法机关尚未就此作出明确表态之前,理论界对此进行的探讨也显得不够.但争论还是有的,大致有"颠覆说"和"加强说"之争.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     
用看自己的方式来看待整个世界。一个人一辈子总是被很多很多问题困扰。我以前就想过,我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娃,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活着……想解答这些问题,我起先想的是求教于宗教和哲学,但是发现有问题。先说宗教,它不够理性,或者说没什么严谨的逻辑,需要你先信,然后再看。对于我这种人来说,总是想问为什么,一问就不行了,产生无数质疑。我没办法在没有逻辑求证的情况下先去信什么,那不是我的"法门"。再说哲学,相比宗教它倒是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但是大部分哲学学科,都只针对某一领域来进行论证,它不能完整系统地解答人的所有问题。而且哲学往往缺少对人的关怀,相对是冷冰冰的;它对我们虽有帮助,但对人没那么在意,只是把一件件事一板一眼地论证出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作品主旨、作家倾向、作品时空等几个角度比较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余华的《活着》,揭示了其对个体生存的共同关注,阐述了小说中反映出的对抗和忍耐两种不同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5.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部武学秘籍。文章从《葵花宝典》的创立者之分析、明朝宦官及其弄权现象与《葵花宝典》之关系、《葵花宝典》的象征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葵花宝典》的创立者到皇宫中当了太监的原因,分析了历史上明朝宦官与宦官弄权现象对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启示意义以及《葵花宝典》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05,(1S):15-15
张作霖任陆军第27师师长时,在通辽县驻防,不久升任东三省巡阅使,赴奉天之前,为偿还所欠地方款项,派军需处长持公函和借条到通辽县官银号暂借8000元,约定一个月后归还。官银号经理鲁穆庭拒付。张勃然大怒,亲率武装20余人到官银号指责,鲁答:“你们军队出具,就是不借。”张拔出手枪厉声大喊:“你说你到底借不借。”  相似文献   

7.
8.
9.
10.
黄强 《企业家天地》2010,(5):182-183
由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把《哈姆雷特》放在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下的重新演绎。此部影片在继承莎士比亚剧作方面抓住了作品中的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元素,主要体现在: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将其塑造得更加合理;塑造了美的形象的同时也把这种美表现到极至;延续死亡阴影的同时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悲剧:《儒林外史》与《浮土德》田萱前言用“泛滥成灾”来形容近年来对“文化”一词的盲目演绎毫不为过,然而文化终究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参与,一个不关注知识分子命运的时代和社会,奢谈“文化”只能流于空泛和浅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深层文化的对比上来试图描...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物色》14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经》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诗》等别称代述《诗经》3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11处,涵盖风、大雅、小雅三个部分内容,涉及《周南·桃夭》、《大雅·板》、《小雅·采薇》、《小雅·裳裳者华》14篇作品。这不仅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更重要的是,刘勰旨在通过《物色》来展现《诗经》文学语言的最高价值,即《诗经》语言不是在为事物"命名",而是表现事物的"质"。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风"诗中三首《扬之水》同名诗以相似曲调演绎了三种爱情形态。水之动态兴象和整齐的形式及简净有力的语言使其独具美感。文章辨析诗旨并比较《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及《唐风·扬之水》三者的起兴、意象及诗体韵律。  相似文献   

15.
新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在月未结账、结余分配、专用基金支出等方面有所不同。新制度核实了结余、规范了收入、简化了程序; 明确了事业收入不以盈利为目的, 财政补助收入内涵深刻、药品收入总量控制超收上缴等方面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6.
同一题材的诗在不同作家的笔下也各有千秋。本文就以盛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渭城曲》和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其一)为例,分析其赠别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对王国雏辛亥革命时期的两组诗.结合时事进行了分析,对诗中的用典出处及相关情境做了详细的诠释.阐述了这一时期王国雏对辛亥革命的同情与对袁世凯的洪宪的指斥,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新见解,有其现实的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平 《企业家天地》2007,(6):128-129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萨特的《苍蝇》的问世,在时间上相隔三百多年,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旨是完全不同,二主人公也生活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却表现出多方面的惊人相似之处:第一,二者的生存境遇,自我选择,复仇模式相似;第二,二者都兼有思想家,救世主,孤独者的思想特征;第三,二者的使命一致,结局相同。  相似文献   

19.
20.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叙事诗,而韦庄的《秦妇呤》则是古代叙事诗的扛鼎之作,二人都生活在唐代,并有一段生活交集,因此两首叙事诗既有其个性也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