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依法审计含义的一般认识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对依法审计含义的认识一般有两点;一是开展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履行的职责,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二是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认定审计事实,并依法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应当肯定,这是我国审计自八十年代初期恢复以来,社会对审计认识的进步,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对依法审计的含义仅此认识是狭隘的,尚未能够涵盖其全部内涵。其狭隘性是从一般意义上认识审计与被审计的依法关系、依法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而没有深刻地揭示审…  相似文献   

2.
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进行质量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机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重要措施。审计机关应十分重视审计规范化建设,把严格实行审计复核制度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依法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不仅是法律赋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光荣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审计,才能达到审计监督为依法治国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财政审计层次与质量的高低,关键是看其在促进财政职能作用发挥上的有效程度。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提高工作水平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现阶段,提高财政审计的层次和质量,应立足于实际,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转变思维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头脑中已形成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思维方式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如不及时转变,则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财政审计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1、树立全局的观点,在依法审计的同时当好立法的参谋。诚然,审计在认定问题处理问题时,依据的是国家的有关法律的需要,这一点,勿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落实到审计机关就是要提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是依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前提和保障,是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内在需求,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审计监督能力,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计》2005,(2):1-1
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可见,提高审计质量是目的,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是手段,队伍是提高依法审计能力的载体,审计质量的提高,最终有赖于审计队伍建设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公开的行为。审计报告(本文讨论的审计报告,专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五章所称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二者的关系是: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审计证据是审计监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的前提,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基础和后盾。如何搜集审计证据,既是基础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应用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法》第一条: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立法目的,适应了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实际需要,明确了开展效益审计监督的目的性。审计法不仅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对象,也明确了审计内容。  相似文献   

10.
孙亚东 《陕西审计》2004,(B10):20-20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综合体现,也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必须提高审计质量。如何提高审计质量,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杭洁  俞丽辉 《财会月刊》2008,(12):41-42
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认为在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规定“以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果作为政府投资项目价款结算最终依据”的条件下,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关系的重新设计与构建,仅将建设单位作为被审计对象可以实现简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程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审计法制工作是坚持依法审计的保证,是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法制意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因而,审计机关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加强审计法制建设,是依法审计、规范履责,合理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依法定性是依法审计的重要内容,简单地应用法条进行审计定性可能出现规则悖反,为此提出依法审计定性可能出现的规则悖反情形及其救助机制的理论框架。依法审计定性的最直接路径就是严格地按法条对嫌疑行为予以定性,这可能出现两类规则悖反的情形:一是合法但不合理,二是合理但不合法。两类事项的不当定性都不利于审计目标的达成。为此,依法审计定性必须判断规则悖反是否出现,并对出现的规则悖反实施救助,救助机制包括目的性扩张和目的性限缩。新常态下有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国家审计要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更需要在依法审计定性中判断并救助规则悖反。  相似文献   

14.
县级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渠道多,建设项目性质混杂,依据《审计法》难以全部进行审计立项,因此,工作中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提供充分、可靠的法律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三年来,我们通过地方政府件的形式下达授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计划,从而解决了建设项目性质混杂,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审计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奠定了依法审计的基础。实践证明,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按规定的程序依法进行审计,做到程序合法,是开展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审计与法治     
正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国家审计机关坚持依法审计,通过揭示和反映体制、机制、制度方面问题,不断推动审计法制建设,依法审计,维护和推动完善民主法治,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审计与法治的关系现代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产物,是推动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强有力的工具。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审计法治工作是坚持依法审计的保证,是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法治意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审计本意是通过专业的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进行审查以提高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提升股东和大众的信心。但如今却发现了许多企业审计职责履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审计从业人员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相关立法部门也应该结合近代国内外各种审计失败案例,不断更新并完善现有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依法审计,客观公正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实质是审计机关要围绕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来行使审计监督权,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为政府、人大、有关权力部门以及公众提供有价值的真实的审计信息。  相似文献   

18.
审计决定、承包合同各自具有公法、私法属性,在各自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协调合同和审计决定法律效力的明智之举是:审减合同确定的价款须征得承建单位的书面认可,证明合同无效。但治本之策则是完善立法,找到合法行使公权力和依法保护私权利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县级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应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审计公告制,是促进依法审计,增强审计责任感,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县级审计机关受到现行体制、公告手段、公告渠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公告审计结果亟需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近期效果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责任审计近期效果目标是完善审计立法,改革审计体制,以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逐步树立起审计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