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嫡庶问题上,曹丕、曹植二人都属于嫡子;在长幼问题上,曹丕是长子,具有优势;在贵贱上,同为曹操嫡子,尊贵相同。但在爱憎上,曹植更讨曹操喜欢;在文采上,曹植的文采高过曹丕。综合各项指标,似乎曹植更应接班,但却为何最后败下阵来?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人顺序很早就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自周王朝开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  相似文献   

2.
张利涛 《魅力中国》2011,(18):86-86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曹植地位更不如前,多遭排斥与打击,政治上的失意和地位的急剧变化,使他情绪抑郁非常。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写的《赠白马王彪》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中的任城王曹彰、白马王彪和雍丘王曹植既是兄弟,又同为曹丕所猜忌。《赠白马王彪》反映了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的斗争,是曹氏宗族内部权位斗争的艺术写照。本文就诗中的任城王曹彰、白马王彪、雍丘王曹植与曹丕的关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妙语“三国”】 曹植是一个风流公子哥,整天和一帮文人泡在一起喝酒吟诗,还老爱往娱乐圈里和女明星混,对企业经营发展毫不关心。 曹丕最终把“汉贼”的骂名,实实在在地扣在了曹操头上。  相似文献   

4.
【妙语“三国”】 曹植是一个风流公子哥,整天和一帮文人泡在一起喝酒吟诗,还老爱往娱乐圈里和女明星混,对企业经营发展毫不关心。 曹丕最终把“汉贼”的骂名,实实在在地扣在了曹操头上。  相似文献   

5.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与陈寿评曹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有对曹丕"不够旷大"的评价。这一评价涉及到对曹丕为人为政的心胸问题。曹植《赠白马王彪》中透露着对曹彰之死的悲愤,这种悲愤的态度是直指曹丕的。通过对诗作的文本解读,以及《三国志.文帝纪》中的生死与灾异记载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出曹丕的政治性格,以及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的真实内涵,以及《三国志.文帝纪》中隐晦地对曹丕的记载与批评的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三曹是中国诗歌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三曹诗歌带领中国诗歌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研究这一问题能更好的了解建安文学,更深刻的体会三曹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父子三人同为"建安风骨"的奠基人,但通过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因其个性、 经历、 地位上的差异,其诗歌也各有特点,无论曹公的古直悲凉,还是曹丕的便娟婉约,直到曹植的文采华美,骨气奇高,都为中国的诗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大深远的影响.父子三人从题材到风格再到成就,都各自具有鲜明的文学个性,正是这父子三人的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孙谦《风骨之书》中组诗十首,涉及两大板块:一是以新诗样式写的古典题材的诗作,有《曹操·观沧海》《曹丕·典论》《曹植·七步诗》《王粲·登楼赋》《华佗·麻沸散》等八首。一是打破了社会结构的独特意绪的呈现之作,有《根》《月照中天》二首。这组组诗看似“东海西海”,但内在的肌质是统一的,体现了诗人对深沉的历史境遇和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方式、心灵世界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用人政策上,若将孙权与曹操、刘备相比较,他兼曹刘二人之长而避其短,显得更善于识人、用人和培养人才。孙权的用人政策是:强根固本,选贤使能;选才不拘一格,知人善任;恩宠有加,厚相接纳。  相似文献   

9.
王勇生 《新西部(上)》2007,(2X):135-135,143
三国风流人物曹操,由一个小县尉起家的人,为什么能成为一方霸主呢?这必然是内因和外因的结果。该文从内因出发,对曹操的过人之处进行剖析和探讨,寻其成就一番霸业的主要原因。曹操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自信乐观的精神气质;他虚纳谏胸襟;他那唯才是举的用人制度等等;他这种站在人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都充分向世人阐述他的管理才能,时至今日他的这些素质还不断房主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有文采”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层的语言标准。在考场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  相似文献   

11.
严持伟 《魅力中国》2014,(19):165-166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妙笔生花,而且还能吸引读者、增加文采。那么。究竟怎样开头才能给自己的作文增加文采呢?本文论及了小学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交代要素法;开门见山法;描写景物法;提出问题法;倒叙法和抒发感情法等。  相似文献   

12.
张朋军 《魅力中国》2011,(10):322-322
2010年初.河南西高穴村大墓被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所在,此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并入选了当年十大考古发现。考古队在判定西高穴曹魏高陵为“曹操墓”时。提出了九大证据,其中第一大证据,就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牌上的魏武王与曹操身份相符,这是曹操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但关于此“魏武王”称谓问题却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本文以自己浅薄的知识,从魏武王称谓角度来来探究西高穴大墓。  相似文献   

13.
高翔 《老区建设》2012,(2):47-48
古往今来,对曹操的溢美之词不少,非议却更多。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罗贯中用艺术手法进行了再创造,这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差距。曹操文学形象的嬗变使曹操从历史名人演变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4.
传说曹操担心死后被人掘墓,设有七十二疑冢。但估计曹操自己都不会想到,他死后近1800年,会有那么多人为此唇枪舌剑,闹成一团。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坚称河南安阳高陵曹操墓为假的学者闫沛东近日重申,自己掌握曹操墓造假的系列铁证,并指责考古队存在收钱策划之嫌;而考古队相关人士立刻公开否认了“收钱说”。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以曹操的获胜而告结束,在这当中,荀或的书信十分关键。汉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卒,曹操和袁绍各领兵对峙于官渡,号称拥兵70万的袁绍在军事上占据着明显优势。战斗初期,袁绍也占了不少便宜,后双方进入拉锯式的相持阶段。曹操慢慢地感到军力疲乏,粮草也供应不上,有意放弃官渡通回许昌,但又怕袁绍乘机追击,犹豫不决,于是写信向留守许昌的荀征求意见。荀收到信后,立即给曹操回信,坚决反对从官渡撤退。他在信中分析道:袁绍倾其全力与我们决一胜负,我方以弱档强,如果我们不…  相似文献   

16.
李希艳 《魅力中国》2013,(5):161-161
每日赠送学生名言,让学生的思想与真理对话,让心灵接受洗礼;每天给学生念一段美文,学生听完后忆写下来;训练学生写出“有文采”“有人文底蕴”“有哲理,能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文段。  相似文献   

17.
业精于勤     
王博  张田睿  苏航图 《东北之窗》2013,(20):118-118
“于洋于洋,举止端庄;秀外慧中,文采飞扬。优秀主播,业内之强;祝你顺利,再铸辉煌!”在网上。有网友这样给于洋留言。  相似文献   

18.
陈登在三国中并不是什么主要人物,但在演义的第十九回中,他暗联曹操,以诈取胜,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接连施用诈术,为曹操据杀吕布建立了大功.后被封为议波将军。故事是说曹操又联合刘备来打目布,就在此时,早已打入吕布内部的陈登,巧施三娼,把有匹夫之勇的吕布搞得狼狈不堪,连失三城。首先,陈登智说吕布,清除目布的;心腹耳目。因曹兵进军肖关,目布欲同陈登前往救应,留陈登父亲陈硅守卫徐州。陈氏父子商议乘此机会将徐州献给曹操,但又恐吕布妻小在此,心腹耳目太多,难以下手。陈登设计劝吕布早思退路,将钱粮,妻小送往下那,…  相似文献   

19.
读书     
《中国经济信息》2011,(19):71-71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  相似文献   

20.
王文来 《魅力中国》2011,(6):238-238
在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甚至部分教师经常把侧重点放在如何“写对”一篇作文上。事实上,英语书面表达虽然篇幅短小,又容易流于机械的翻译,但方寸之地乾坤大。本文力求从大处着眼,通过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元素的分析,深究“写好”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律,即写出有文采的作文;引导学生树立“不仅要写‘对’的作文”,而且要写“好的作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