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刘体仁是明末清初时期词学发展中一个重要人物,其《七颂堂词绎》中"境界说"的提出,首次将"境界"这一术语引入词学批评范畴,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发展和研究,尤其是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体仁"境界说"核心内容散布于《七颂堂词绎》中,主要体现在"词之体式论"、"词中警句"与"词之神理"三个方面,其直接影响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相关理论,"境界说"在词学领域有首创之功,其对于清代词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的是以写实为主与以写意为主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美学上,体现为王国维"意境说"中提出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本文从电影创作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阐明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创作中体现为视听语言上的差异,也即无我之"镜"与有我之"镜"在影像表现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相似文献   

5.
深厚的家学渊源、与书法名家的翰墨深交以及独到的审美观使得王国维的书法有着“中和之境”与“儒雅之概”。在王国维看来,书法无论篆、隶、真、行、草各体,都要讲究“势”;艺术贵在创新,不要以墨守前人的书法为满足;一切艺术品,必须要有个性,应该充分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艺术面前,放弃名利思想才可能达到艺术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的是以写实为主与以写意为主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美学上,体现为王国维“意境说”中提出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本文从电影创作的角度,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阐明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在创作中体现为视听语言上的差异,也即无我之“镜”与有我之“镜”在影像表现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梅国华 《新智慧》2006,(8):60-60
王国维曾经说过,古今之成大学问,必经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僬悴”;第三层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8.
有记载:新代王莽:"自认黄帝后裔","称黄虞之后","事事袭周礼","依讬周官","每事仿古","好法古","依古","深信纤纬,忌讳最多"诸语.历来泉界尚有"王莽是第一造钱能手",誉称"钱绝".且"好更币制","特好异",又有:"莽之更张汉制,皆貌为依古,实则好异"等说.新代不足二十年,多次改革币制.空前绝后的"宝货制",五物六名,廿八品.(图一)有人说"倒退",也有说"超前",即得即失,褒贬不一.(注2)  相似文献   

9.
"仁"的境界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境界,具有明显的自由性和审美性."仁"不是某种现成的主体,也不是某种既定的实体,而是"意义之在""可能之在"."意义之在""可能之在"表明,"仁"的境界所要求的不是一下子获得"仁"的静态品质,而是说是否已经启动了"仁"的旅程,或者说是否正在"仁"着."仁"的实现是在人生实践中完成的,"仁"的境界的达到是在感性世界中层层推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生思考和文学创作中都浸透着悲情观的影响,《人间词话》也不例外,笔者先从词话的审美取向、选词标准以及境界说中探讨了悲情观在作品中的体现,然后从王国维的家国遭遇、个人气质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方面探究了他悲情观的形成原因,从而对王国维的悲情观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人本—艺术美学的结构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指出,王国维创立了迥异于西方,却又中西合壁、古今融会的中国人本—艺术美学。作为一种准体系结构,其内含为“天才说”、“无用说”、“古雅说”与“境界说”四大板块,而他的再创性贯穿与依次展开的各个板块,处处用艺术美学的语言诉说人生的沉郁、凄美与醒悟。这种人本—艺术美学的学术意义在于文的自觉,人的觉醒和论的独立。因此说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学与中西美学关系走向的世纪性深远影响,在以后或许会更强烈地显现。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游戏起源说”是王国维的纯文学观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不游”这一说法则引申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标明并加以论述的“游词”之说。这一说法也曾被学者明确提出过。本文把“游戏”之“游”与词之“不游”结合,意在概括出王国维文学观中的最为根本的东西,并通过对这一概括的阐释加深对王国维的文学观的认识和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西方理论为基础对《红楼梦》作了个性的解读,既提出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也对"欲"和"解脱"的问题提出了带有争议性的看法。但是王国维在运用老庄思想以及对艺术解脱论阐述时却出现了谬误。本文从"欲求"与"解脱"的角度提出这些谬误,希求以此对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作出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阐述了这篇评论之谬误背后所表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就提出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强调把"境界"作为品词立论的标准,这一观点的提出动机大致可以从文学、社会政治、哲学三个维度来进行阐释。本文将以"真"作为核心和线索,通过文学中重视客观事实之真、社会政治中人们观念、身份变化引起的本真迷失、哲学中重视"理念"之真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16.
"知与不知"是悲剧人物的悲剧性思想认识方面的共同特点,另外在情感取舍上还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的纠结,再加上悲剧人物具有抗争精神,当生存受到阻碍,对自身现状的不满足时,就自然地进行抗争,要实现自我超越,当双方矛盾出现对立,就以两难之境表现出来,形成悲剧冲突,这往往也是悲剧人物陷入两难之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任务是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所做的系统性规定与要求。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任务错位"现象,是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科学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重构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要素系统。语文课堂教学任务要素包括境、情、知、思、读、写、听、说、悟。这九种任务要素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境、情、知、思"是基础层任务要素,"读、写、听、说"是操作层任务要素,"悟"是发展层任务要素。  相似文献   

18.
很多企业决策者一味地听信兼并带来的种种益处,试图通过并购而迅速地构建理想中的企业旗舰,实现财富的快速积聚和超常规增长,却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并购效果不够理想乃至失败."规模越大越经济","多元化分散风险","交易费用降低","获取政策性倾斜","买壳上市"和"管理效能优势"等是企业兼并中常见的陷阱,应该引起企业决策者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之.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1906年初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深入解释了屈原文学的根本精神,即在对屈原主体人格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揭示了屈原文学的精神就是"国身通一"的具体体现。这是王国维认定屈原是"真正之大诗人"的根本原因。而叔本华的哲学则是王国维分析屈原文学精神的外缘,而非根本的思想凭借。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喜欢文艺和哲学。王国维早于鲁迅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思想,所以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对鲁迅早期文论思想的形成有过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二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角度,但都有对传统和外来文论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鲁迅汲取了王国维的重视文学特性的一面,但反对他完全排斥文学社会功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鲁迅与王国维又都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但是鲁迅更强调理性、客观的"神思"作用,因而纠正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狭隘和错误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