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五”期间,保山市包谷生产年年有新的突破:1、包括总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八五”末期(1995年)全市包谷总产量达6199.6万千克,比“七五”末期(1990年)增产1450.03万千克,增长30.53%,特别可喜是1992年以后,全市包谷生产获得连续四年丰收。四年共增产2465.4千克,增长66.02%,年均增18.41%。2、包谷亩产上有新突破。全市包谷平均亩产由“七五”末期(1990年)的277千克提高到“八五”末期(1995年)的313千克,增长37.88%。年平均增长6.63%。3、包谷产值及效益有新的突破。全市1995年包谷产值(90年不变价计算)达2604万元,比19890年增加333万元,增长14.66%,“八五”期间年均增2.77%。包谷生产的发展,有力促进畜牧业特别是山区生猪的发展。1995年全市生猪存栏50.14万头,比1990年增加3.78万头,增长8.15%,“八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58%。出栏肥猪36.95万头,比1990年增加19.25万头,增长幅度高达1.09倍。“八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5.85%,肥猪出栏率由1990年的39.29%上升到1995年的74.16%。4、杂交包谷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有新的突破。杂交包谷的种植面积占当年包谷总种植面积的比重逐年增加,1995年为70.67%。杂交包谷平均亩产逐年提高,1995年为324千克。1993-1995年全市杂交包谷产量三年均增16.31%。杂交包谷产量占包谷产量的比重1995年已达70.95%。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村》2002,(5):54-54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探索出符合惠城区实际,具有惠城区特色的城郊型农业发展路子。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乡镇企业总产值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516元,比上年增长4.8%。大办“三高”农业基地,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郊型农业发展上新水平。惠城区大力发展具有城郊特色的蔬菜、禽畜、水产、水果、花卉等五大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三条水果带、四大蔬菜区、五大养殖场。农业结构已呈现出“五化”新局面:农业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生产布局呈现区域化、规范化,品种结构逐步优良化,经营方式走向集约化,生产手段走向科技化。大力实施“龙头带动、产业联动”战略,加  相似文献   

3.
1996年,我省农业获得大丰收,圆满完成“两超一稳”目标,为完成“九五”计划开了一个好头。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粮食生产超历史,总产达到353.3亿斤,比上年增产32亿斤,比历史最高年增产21.6亿斤;二是特色农业产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潜力和希望的领域;三是农民收入大增加,全省农村人均收入达到1870元,比上年增加332元,增长21.5%。尽管如此,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西,在发展农业上,仍具有单位面积产量偏低,种养业的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质量不高三大潜力和农业生产波动、农产品比较效益低以及对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4.
高效农业规模化成效显著。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726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累计1874万亩(1不含水产),占全省耕地面积比重26%;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5%、69%、66%、75%,分别比上年底提高8、8、7、5个百分点;农业招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4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0元,增长11.5%,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相似文献   

5.
#一$这些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针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以及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作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主要做法是:#一$调整粮食品种结构,提高种粮效益。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抓科技兴农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到%&&&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比“八五”末增长*%"+;单产达到%,,)*公斤,比“八五”末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八五”末增长!'+,实现了持续.年…  相似文献   

6.
“八五”期间,广西乡镇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00亿元,总产值2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2.8倍和21.9倍,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八五”的发展,广西乡镇企业无论从总量水平到规模实力,还是从产品结构到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我市“三高”农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赶超“四小龙”为目标,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大提高。199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07%,比1978年增长34倍。其中大农业总收入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比78年增长8.32倍;大农业产值(按90年不变价)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比78年增长1.13倍。农民人平年纯收入2114元,比78年增长8.13倍。农业商品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调动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我国农业在连续4年增产的基础上,1983年又喜获丰收。粮食、棉花、水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提前实现了“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粮食总产量7,400亿斤,比上年增长4.7%,超过“六五”计划规定7,200亿斤的指标;棉花总产量8,000万担以上,比上年增长11.16%,超过“六五”计划规定7,200万担的指标;水产品总产量530.5万吨,超过“六五”计划规定510万吨的指标。糖料总产量9亿多担,比上年增长3.2%。另外,与1982年相比,猪、牛、羊肉增产0.6亿斤,鲜蛋增产9亿斤,牛奶、羊奶增产6.7亿斤。油料由于控制生产,比上年减产,但总产量可达2.01亿担,完成了国家生产计划。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辽宁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积极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确保了辽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一、辽宁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一 )农村经济各经营形式情况。 2 0 0 2年辽宁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据全省 1 4个市的统计汇总 ,2 0 0 2年全省农村经济总收入 480 0 7亿元 ,比上年增加 1 63亿元 ,增长 3 5 %。在农村经济总体收入构成中 ,乡 (镇 )办企…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丹东市农业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科技兴农为重点 ,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得以稳定发展 ,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又有所增长 ,农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  一、2 0 0 1年全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 0 0 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 1 92 .5 8亿元 ,比上年1 6 5 .6 7亿元增长 1 6 % ;总支出 1 5 1 .36亿元 ,比上年1 2 6…  相似文献   

11.
扬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值增幅明显。近年来,扬中市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和加强农业生产,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2004全市共实现农业总产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农业产值增加值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2.5%。其中种植业产值3.36亿元,畜牧业产值1.3亿元,林业产值0.3亿元,渔业产值0.75亿元,农业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小幅恢复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我国夏粮、早稻减产,秋粮收成较好,全年粮食总产预计为4.571亿吨,同比增产0.9%。2002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6亿公顷(15.95亿亩),比上年增长0.3%。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结构上看,小麦和稻谷占粮食面积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玉米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大豆下降了0.4个百分点。2002年中央储备粮轮换总量达5000万吨,80%以上的中央储备粮已实现推陈储新,中央储备粮库存质量状况达到储…  相似文献   

13.
全州县农业综合开发起步于1991年。几年来,全州县委、政府坚持“粮钱并举,效益为主”的方针,大胆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开发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钱粮双增收。1995年,全州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9.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全县财政收入1.05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0.4%、35.7%和28.6%,其中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以及县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来源于农业综合开发。纵观全县农业开发,主要有四大特点:一、开发重科技。“八五…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一、我国农村经济总收入稳定增长,一、三产业份额上升。据统计,1996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缺西藏)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73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现行价,下同),由“八五”期间的高速增长转向常规性增长(1991—199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7.6%)。 1996年,在全国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第三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3.4%,占总收入的17.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收入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农业连续丰收,然而粮食减产的幅度却很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我国去年全年粮食产量为4.3亿吨,比上年减产2639万吨;去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3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48万公顷。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的粮食缺口高达250亿公斤至350亿公斤,去年缺口更高达500亿公斤。(《南方周末》2004年5月13日)。粮食生产亮起了“红灯”。粮食安全已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436.2亿元,占全省GDP的22.3%,10年农业生产平均发展速度达3.9%。其中“九五”年均增幅为4.7%,比“八五”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为我省GD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荔浦县1993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1%。1994年全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8%。1995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12%。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上交国家税金和实现利润等均同步增长。荔浦县乡镇企业能连续三年翻番,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以来,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2001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810万亩,产量3950万吨,产值达27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14%,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30%,蔬菜业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特别是入世后,我省蔬菜业将大步跨出国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农业部综合历年情况提请大家注意: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线。就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否则粮食产需形势将会发生逆转。然而我国粮食种植面积近两年明显减少,92年比上年减少2400万亩,下降到16.6亿亩,93年的初步统计比上年减少4000万亩左右,下降到16.2亿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防止大滑坡。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993年跌至警戒线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安排农业生产支出47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34.5亿元,增长15.5%;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