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构建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将是劳动者就业权不受侵害的保障,特别应把提起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明确规定为消除就业歧视专门机构的一项法定权利和义务。文章探讨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中的救济机制问题,指出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特别强调该法中的救济机制,建议实行并提倡公益诉讼、实行举证责任移转,针对具体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2.
就业歧视违反平等原则,侵犯了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扭曲了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进行分析,对就业歧视进行相关理论探讨,借鉴美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经验,提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0,(9):6-7
6月18日。人社部副部长张小建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邀请,出席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残障与发展论坛,作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发展》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残疾人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强调了残疾人就业的意义,提出了残疾人就业任务目标,并重点梳理了残疾人就业法律政策和保障措施,对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摘要刊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关乎人权、人道的重大问题,是我国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及个人就业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痹症,多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包括建立政府责任体系,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残疾人能力建设,健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开创残疾人多样化就业方式;统筹城乡,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岗位的开发等,最大限度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将是劳动者就业权不受侵害的保障,特别应把提起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明确规定为消除就业歧视专门机构的一项法定权利和义务.文章探讨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中的救济机制问题,指出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特别强调该法中的救济机制,建议实行并提倡公益诉讼、实行举证责任移转,针对具体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6.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和前提,农民工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有着特殊的内涵和充分的法理依据。但当前农民工的这一基本人权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立法缺陷、政府缺位、司法救济途径不畅等方面。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路径选择: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制订反就业歧视单行法;强化劳动监察并设置反就业歧视专业机构;加大就业歧视司法救济力度;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王林 《人力资源》2015,(7):74-76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及管理风险。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其合规、有序、高效地开展,有利于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组织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中,人员招聘环节常见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招募阶段的就业歧视风险,甄选阶段的知情权风险、录用条件审核风险及录用阶段劳动合同订立风险等。上述风险可通过制度设计及改进相关招聘文书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残疾人就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4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该省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促进残疾人就业而出台的政府规章,对广大残疾人就业而言带来了更多利好和更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决定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通过多方采取措施,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提前实现。(2019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湖南汉寿县读者任贤一来信问:听说国家对残疾人就业有一系列规定,不知都有哪些内容? 任贤一同志:1990年12月28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在职工的招用、聘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对国家分配的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是规制公共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府采购法》是规制公共市场的基本法律。《政府采购法》规定了的政府订单的授予方式和程序,使社会供应商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政府订单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文章以女性就业歧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揭示女性就业歧视的成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施行三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反垄断执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执法实践中仍存在相关市场界定难、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难、法律适用存在竞合、查处程序复杂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提出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确认及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界定的方法,明晰正确处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竞合的解决思路及完善工商机关反垄断执法机制的建议,研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答案。  相似文献   

14.
赵霞 《人力资源》2024,(2):28-29
<正>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权益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提出建立女性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三个方面的保护对策,以期切实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廖娟 《新远见》2010,(8):89-101
在美国,歧视长期以来都是问题,尽管南北战争后从宪法上确立了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但是对黑人的歧视观念和行为仍然根深蒂固。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国籍歧视等,并由此成立了公平机会委员会执行反歧视立法。歧视与反歧视在美国  相似文献   

16.
依法保障妇女的劳动就业权益,使妇女通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取得经济的独立是保障妇女权益的物质基础。我国现行的法律《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都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权。积极探索女性就业存在问题及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欠缺完善的立法规制和司法救济。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并赋予被歧视者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垄断案件调查程序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反垄断法》确立的我国垄断案件调查程序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垄断案件调查的程序制度是反垄断法律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第六章专门规定了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确立了垄断案件调查的基本程序制度。此外,在《反垄断法》其他部分的制度中也有与调查程序直接相关的内容,例如。第四章关于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中有很多是程序问题,第42条关于垄断协议法律责任制度中宽恕(lenience)规则也涉及相应的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言e语     
尊重残疾人隐私消除就业歧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残疾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明确了在残疾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不主动向用人单位披露其身有残疾的事实,对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劳动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谭彪 《企业经济》2012,(7):185-188
在反商业贿赂的法律领域,相比这一领域的"鼻祖"美国《反海外贿赂法》,英国最新实施的《反贿赂法》在具体制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反贿赂法》规定了公司的严格责任,即除非能够证明已经采取"充分措施"防止贿赂行为,公司将为代表其行事的第三方的贿赂行为承担责任。《反贿赂法》具有域外效力,对中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提出了挑战。英国执法机构为《反贿赂法》的合规提供了指南,一些国际组织也准备了类似文件,本文据此对跨国公司合规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