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对策田其云一、尽快制定物权法,划清国有资产产权界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财产关系模糊,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企业对其占有的国有资产不能独立行使权利,不为国有资产的完全完整负责,更不关心其保值增值,流失实难避免。...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常见,文章主要讨论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乔蚊 《产权导刊》2006,(8):4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久前,财政部作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颁布实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以下简称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以下简称36号令),对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出了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概括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然后从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法律制度上分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最后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提出了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国资委职能和监管权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中的制衡和监督;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监督稽查和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等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资产产权隶属关系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主导作用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已成为广大有识之士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当前来看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一、国有企业在合资、合作经营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 .企业在合资、合作前对未来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盲目对外投资 ,这样投出的资产如同泥牛入海 ,时隔几年以后 ,不用说投资分利 ,就连投资成本也无法…  相似文献   

7.
洪波 《中国经贸》2009,(14):175-175
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宏观上来看,影响着国民经济的“供血”功能,动摇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从微观上来看,将影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使国有企业的发展严重缺乏后劲。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概念入手,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方翔 《产权导刊》2009,(4):34-36
资产评估,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一道屏障,但评估机构存在着执业环境欠佳、执业行为不规范、执业质量不高、监管不力等渚多问题,近年来,在评估行业屡屡发生的违规评估行为,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可是在全国3.5亿国有资产中到底有多少国有资产流失呢?资料表明,十几年来,国有资产通过各种形式流失约5000亿元。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还不包括其隐性流失——国有企业的亏损。据统计,1980年到1994年仅国有工业企业累计亏损近3000亿元。为此,本文就从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两方面作简要的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魏明静 《产权导刊》2006,(11):48-50
目前,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实施价值形态的管理,以货币量表明资产存量。由于多年来管理条块分割,缺乏专职管理,再者也无专门的国有资产法可依,国有资产管理相对薄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据报载和有关资料分析,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国有资产达上百亿元,而其中流失最严重的则反映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动中,这种流失不是一般的实物资产的流失,主要是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流失。比如,在中外合资中低估了中方资产,从而导致中方所占股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张晶 《中国经贸》2012,(10):55-55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总值已非常庞大,管理这些国家资产和国有产权,始终是国资委和企业集团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何加强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艰苦创业,积累了巨额的国有资产.截止1994年底,全市(包括区属)国有资产总额(净值)为619.78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净值242.41亿元,占总额的39%;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净值57.37亿元,占总额的9.0%;资源性国有资产净值320亿元,占总额的52%.又据1994年底报表统计,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已达1018亿元,是特区建设初期1980年1.6亿元的636倍;净资产200.6亿元,是1980年0.61亿元的328.8倍;实现利润50.5亿元,是1980年0.15亿元的336.7倍.但是,特区和全国一样,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分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及流失原因,研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7):C0001-C0002
——最高人民法院加强金融债权保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依法保护金融债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等.文章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产权交易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 1998年以来资产重组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证券商、企业产权中介机构、各类企业和外商更加关注这一问题。产权交易是实现资本经营、资产重组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使企业成为商品而被推向市场,使国有资产社会化,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改变增量资产的投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是促进整个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助推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产权交易存在着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产权交易的这些功能并未充分发挥,产权交易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因此,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流动能够公平、公开、公正、安全、有序。优化国有资产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保证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政治问题。国有资产的流失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6日,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特设机构挂牌成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全民资产的托管人,拥有“管资产、管人、管事”的“三管”之权。  相似文献   

18.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经营、占用和管理出于主观故意或由于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笔就国有资产流失表现、原因及对策作一些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国各地都全面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时,如何合理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国食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需要树立一个全局观、把好“三道关”(评估关、确认关、变现关)、管好“四件事”(国有股权、不良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20.
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时,在资产评估、资产转移审批、资产运营以及收益分配过程中,由于违规违纪行为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这就要求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上从观念到机制进行反思,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