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三部门和PFI是日本公共项目投融资的两种基本模式。在发展历程上,日本第三部门经历了快速上升和快速下滑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政府逐渐减少第三部门的设立,推动PFI稳定增长。从第三部门向PFI转型是日本投融资体制的重大变革,两种基本模式具有本质的差异,其适用的法律基础从面向组织转向了定位项目,合作目标从追求民间活力、扩大投资和刺激经济转向了追求财政绩效,政府角色从全面参与转向了授权监管,财政支持方式也从多元支持转向了风险分担。日本从第三部门向PFI的转型发展为我国PPP事业发展提供很多经验借鉴,我国正处于PPP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PPP项目实施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明确界定“公”“私”属性,合理确定可行目标和政府职责,制定PPP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鼓励措施,从而推动PPP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西方保守党的失势和中左翼政党的执政,"第三条道路"作为当代西方中左翼政党的执政纲领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西方政治理论界的一个时髦用语。但是,当代西方的"第三条道路"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形成的,相反,它从提出到不断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科学把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三大类,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社会的发展突显出第三部门的重要性、同时也就将第三部门的监督提上日程。本文从现实报道入手提出我国第三部门监督缺失问题,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的范围层次分析我国第三部门监督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第三部门同是公共管理的主体.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规范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雅霖  王翠婷 《魅力中国》2011,(20):139-139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许多国家的政府组织都进行了以追求“政府善治”为目的的重大变革。同一时期,在中国,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公民政治觉悟的提高,中国政府也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尽管东西方国家的变革各有千秋,但是其本质都是在追求更为有效的提高公民福利、提高政府效率的制度安排和追求高效率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本文从“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谈起,对“第三部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垃圾治理服务:第三部门供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供给机制下,农村垃圾治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因为农村第三部门的特殊优势能够有效克服市场、“一事一议”制度以及政府提供导致的供给不足,所以由其提供垃圾治理服务是现实可行的。但是缺乏自身理念和独立性以及有利的法律环境也成为农村第三部门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后应当充分利用优势条件,着力化解制约因素,使农村第三部门在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晓航 《产权导刊》2011,(2):75-76
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刘轩 《首都经济》2006,(9):98-100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第三部门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官民二重性,过渡性等特征。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尚显稚嫩的国内第三部门.对公共决策评价标准的影响日益扩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鹏  邵凤雨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43-145
认清政府治理边界,规范政府行为是实现政群关系、政企关系和政社关系和谐的前提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认为政府治理边界是政府作为人民的代理者对人民所负有的责任界限,以及政府在转让权力的过程中对其代理者的有效影响限度,指出当前政府与公民、市场、第三部门的边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划清政府治理边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司斯 《辽宁经济》2010,(2):16-17
2010年1月22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陈政高省长代表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09年省政府全面启动了信用辽宁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的第五项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信用辽宁建设,完善征信平台,推行信用报告制度,下力气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国家与地方政府、资方(工厂)和农民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互动的视角,讨论了《劳动合同法》立法与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权益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与资方加强联合,通过制造"去合法化"条件、选择性利用政策等方式,农民工权益被阻隔在法律保护之外;进而,农民工自身产生了畏惧心理,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与意愿,形成地方政府、资方和农民工三方"共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郑和明 《今日重庆》2011,(4):106-107
"咚咚锵、咚咚锵……"3月1日,在喧天的锣鼓声和热闹的舞狮表演中,英国威尔士政府驻重庆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是威尔士政府继在北京和上海之后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三个办公室,也是唯一一个在中国西部的办公室。与此同时,第五届”英国威尔士“系列活动一“重庆一威尔士低碳建筑改造研讨会”、”威尔士一重庆职业技能竞赛蟹交流展”、重庆国际教育晨“印象威尔士Ⅲ”等,让重庆市民感受到了英伦风徐徐吹抵山城。  相似文献   

13.
王菲 《理论观察》2012,(3):45-46
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各种规制还十分不健全,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2014,(17):58-58
近年来,与政府投资项目、村级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中介,虽在推进区域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触碰底线、丧失诚信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比较突出,部门、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多、反响较大。针对不良中介的违规违法行为,开展"双查双保"监管活动确有必要。所谓"双查双保",即"查假保底线"和"查漏保公平"。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发展》2018,(9):60-61
政务信息,顾名思义就是服务政府工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渠道性、前瞻性情况的要点材料。政务信息主要针对和围绕政府工作大局运行,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工作运转情况的反映,是领导进行决策、管理和指导工作所必须掌握而尚未掌握的情况。一、政务信息的采集要撰写好一篇政务信息,第一步的工作就是信息采集。常用的思路有三种:第一,"寻根究源"。  相似文献   

16.
姚忠倩  陈红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124-126
文章分析了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政府失范行为,提出建立城市房屋拆迁第三部门管理机构的建议.第三部门参与到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制度的制定以及房屋拆迁的监管工作,可以加快政府转换角色,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30):10-10
"改革多少,减少了多少,企业家改革审批是越来越多了,收费也越来越多了,还要第三方认证和专家认证,都是要掏钱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希望政府审批权的改革还是应该落到实处。所谓的‘大政府,小社会',一个是政府权力过大,二是政府的人过大。我们要变成大社会、小政府,不仅要把政府的权力减少,而且要把政府编制缩减下来。"——中国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中国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的事情太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和社会多元利益主体不同社会需要的发展,第三部门逐渐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之一,对其的监督也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部门在其发展中受到政治、法律环境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第三部门监督机制的建设和改善也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探究如何加强对第三部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双向度的政府改革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政府改革对第三部门发展的促进作用及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政府改革的推进作用。指出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第三部门对于推进政府管理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0.
张鹏  邵凤雨 《改革与战略》2007,(11):143-145
认清政府治理边界,规范政府行为是实现政群关系、政企关系和政社关系和谐的前提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委托代理的角度认为政府治理边界是政府作为人民的代理者对人民所负有的责任界限,以及政府在转让权力的过程中对其代理者的有效影响限度,指出当前政府与公民、市场、第三部门的边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划清政府治理边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