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为了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能力,中央财政按农村信用社各县级联社2002年底资不抵债额的50%,向农村信用社发行了期限为二年的央行专项票据,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和弥补历年挂账亏损.能否如期达到兑付央行专项票据的条件,顺利地拿到中央专项票据资金,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指出农村信用社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桓台县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支持信用社就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观念,对信用社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体制改革。2004年,该县农村信用社拿到了中央银行首批专项票据;2005年8月,县联社一级法人正式挂牌开业,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央行发行了专项票据以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长期积累的沉重历史包袱逐步得到化解,经营财务状况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各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和监督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必须清楚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必将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监测考核期,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股金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违规分红,不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已置换不良资产处置进展缓慢、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微调政策,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股本金和分红管理,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加强专项票据置换资产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人民银行实行对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以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自身的经营效益明显改善。但是,在政策的具体运用当中还存在3个问题:再贷款规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资金需求,使再贷款的社会效益受到影响;季节性再贷款的贷款期限不能与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周期接轨,制约着贷款的投向;头寸再贷款的期限与农村信用社资金短缺持续周期不同步,不适应农村信用社头寸紧张的需求。应针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发专项再贷款;调整目前头寸再贷款的贷款期限。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去年8月全国在8个省市进行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今年下半年要在全国推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这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难点是增资扩股;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是搞好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配套和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各项政策逐步得到落实,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状况有了一定的改观。现在,我省的改革由“入门式”的改革进入到实质性的改革阶段。。2005年6月28日省联社挂牌成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理事长,聘任了经营班子。全省19个市(州)办事处、2个市联社的筹建已顺利完成并正常运行。省联社已按照省政府授权履行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责。。一是全省174家县级联社全部通过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审核,顺利完成了专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的试点工作,在华南地区,广外分行先后批准了广东潮阳、郁南和广西容县、合浦四个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试点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可比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浮0~30%,贷款利率可上浮0~70%.因此.尽管改革力度不大,时间也比较短,农村信用社率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特征已更加突出,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的效应与影响已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金融机构。从2001年以来,吕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指导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吕梁地区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工作实施意见》,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突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有效支持农户发展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各地涉农金融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农户信用档案,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但因重复建设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使农户信用信息早日纳入全国统一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农户信用信息的共享,本文借鉴浙江丽水市、重庆巴南州等内地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和作法,结合新疆农村和农户发展实际,对建设新疆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新疆可以以省为单位,以人民银行总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为指导,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建立由农户基本情况、贷款归还情况、为他人担保情况、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等指标组成的电子信用档案,并建立与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配套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疆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而统一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评价标准,为新疆的“三农”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存在的管理体系问题、信贷流程问题和保障机制问题,揭示了制约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改革的存量因素、经济环境、风险因素、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内涵式调整、管理型调整、稳健经营调整以及扩张性调整等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改革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大力拓展低风险市场、审慎完善信贷结构清理、有效优化信贷服务措施、积极稳妥发展潜在客户等农村信用社信贷结构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徐英富 《科技和产业》2007,7(9):76-79,52
信用社有着自己的基本特征。中国农村信用社实践中存在三大误区:与集体经济相提并论;信用中介与一般中介特征相混淆;改革中出现行政化、机关化问题突出。因此,进行农信社的产权多元化是关键。本文分析的逻辑表明,我国农信社的改革应坚持两条道路,一是将多数农信社改造为商业银行;二是按照合作原则对部分农信社改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社组织。  相似文献   

14.
文娟 《改革与战略》2009,25(12):215-218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2009年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文章从法国与中国农业信贷机构的比较研究出发,研究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组织结构,探讨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委托代理关系的演变。通过借鉴法国经验,为中国农业信贷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其未来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探讨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不利影响。本文认为,要更好地发挥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就要以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导向,不断改革信用社的产权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促进使信用社自身的健康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信用合作组织的同一性,决定其经营原则具有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赢利性,这些原则制约了信用社的发展规模,信用社更适合小规模经营。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模式,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扩大其规模,这都与其原则相悖,也反映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变迁进程的政府行为与效率因应:鲁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岩 《改革》2012,(3):90-96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采用资金扶持、利率优惠、差额准备金率、税收减免以及管理权下放到省政府等系列措施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对改革进程中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进行跟踪的结果显示,强制性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其经营效率提升不显著,农村信用社决策指令化、管理粗放式、公司治理薄弱等问题和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应转变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市场定位是关乎其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本文认为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农民的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有其存在的理由,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农村信用社必须立足“三农”才能实现经济金融共赢。同时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进而对“支农”措施作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演进:1996~2005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信用社十年改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改革目标定位不够理性、缺乏突破性改革成效、"支农"日益空洞化、潜在信贷风险较大等缺陷。对此,应加快合作金融立法,坚持"存量改造"与"增量发展"两条腿走路,积极发展多元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构建多种配套改革机制。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内农村和农业的资金供给与需求处在严重的失衡状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按合作制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使农村金融体系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改革的要求.建立农村资金需求主体获得信贷资金的有效承贷机制,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