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 ,国际社会体系的结构决定于各行为体对自身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将这一假设用于恐怖主义问题上 ,我们可以看出 ,恐怖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一种被普遍使用并且适用的政治手段。广义的恐怖主义应该包括所有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 ,其中应该有国家暴力行为、团体暴力行为和个人暴力行为。但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 ,国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权逐渐被国家这一国际关系行为体垄断 ,一般定义为团体或个人的反政府、反社会的暴力行为。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 ,随着国际公共权力进一步向美国集中 ,美国基本掌握了恐怖主义的定义权 ,并借此领导国际反恐运动 ,进一步巩固其霸权地位。所以 ,认识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定义的本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恐怖语境下的恐怖主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恐怖主义是指以非法、非理性、违反人类社会公认准则的方式 ,用暴力、威胁或其他破坏性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或其他非纯利己目标的思想逻辑和实践活动 ,对国际安全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回应恐怖主义的挑战、打击恐怖主义 ,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努力将恐怖主义描绘为非法与邪恶的化身、人类之公敌 ,以使其“反恐战争”合法化。但这种简单化、脸谱化的认识 ,极易混淆各种“恐怖组织”之间的差异 ,引起恐怖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等概念之间的矛盾 ,并与国际战争法的一些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3.
"9·11"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围剿。但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失误导致了反美主义和圣战恐怖主义的扩散,使"9·11"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新的特征:"基地"意识形态化、圣战全球化、组织形态的网络化分散化、成员的年轻化、目标对象的泛化和软化,以及追求恐怖效应最大化。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国际社会长期严峻的挑战。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不断增长。不同类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趋于联合。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发生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围剿.但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失误导致了反美主义和圣战恐怖主义的扩散,使"9·11"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新的特征:"基地"意识形态化、圣战全球化、组织形态的网络化分散化、成员的年轻化、目标对象的泛化和软化,以及追求恐怖效应最大化.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国际社会长期严峻的挑战.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不断增长.不同类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趋于联合.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以来,国际恐怖势力几经起伏,伊拉克战争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活动特点出现了明显变化,反弹力度、反恐难度和地域广度都在增加。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安全中最突出和最现实的威胁,其危害性不断上升,已成为国际社会将长期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之一。近日,本刊编辑部记者蒋尉(以下简称“蒋”)就9·11”之后的国际恐怖活动及反恐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副所长王逸舟研究员(以下简称“王”)。王:近期内,恐怖主义活动呈现全球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某些区域更为集中和剧烈,如从北非、中东到西亚和中亚的所谓“…  相似文献   

6.
试论国际恐怖主义概念、特征和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美国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绝大多数国家纷纷表示,恐怖主义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已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国内外对什么是恐怖主义,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说法多样,莫衷一是。因此,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急待统一认识。作者就恐怖主义定义进行了溯源,介绍了目前有关恐怖主义的定义和盛行的看法,比如:认为“恐怖主义是弱者反抗强权的武器”,“恐怖主义是反西方强权的战争”,“有些国家在推行恐怖主义双重标准”。作者认为,认识恐怖主义是为了消灭恐怖主义。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斗争,只有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反对恐怖活动任重道远,国际反恐怖主义,中国要有所为。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发生,恐怖主义危害日趋严重,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形势日益严峻。虽然世界各国在反恐怖主义斗争中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恐怖主义至今未能根除。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基本概念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动态的分析,以便把握恐怖主义的本质,为反恐斗争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是指恐怖主义犯罪把制造社会恐怖作为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手段。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首先表现在其恐怖性上,恐怖主义犯罪的恐怖工具性同时还体现在恐怖行为的工具性上,也就是说恐怖分子总是把恐怖袭击作为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手段。把握恐怖主义犯罪这一特点有利于在司法实践中把握恐怖主义犯罪,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9.
经济领域的反恐怖主义是美国国际反恐怖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为了保护境内市场,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以“反恐”为名,利用“反恐”政策形成新的贸易壁垒。面对“反恐”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在认识我国在反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有共同利益、肩负反恐重任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恐惧战争与向往和平的天性使人类在寻求和平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积极探索和艰辛努力。随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显现.国际反恐机制已经成为国际安全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美国和欧盟皆是影响当前世界格局走向的重大力量.因此研究美欧反恐合作机制十分具有典型意义。关欧反恐合作机制有其有效性.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有内在缺陷和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该机制的根本出路仍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1.
中亚的恐怖主义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恐怖主义产生的内因主要是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化 ;民族分裂主义的滋生与蔓延 ;经济、社会问题严重 ;中亚国家在宗教政策上出现失误与偏差。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外因主要是 :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 ;车臣恐怖主义的冲击 ;塔利班的影响与支持 ;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亚反恐斗争的干预。中亚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亚国家的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关于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 关于恐怖主义问题  冷战结束以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国外对恐怖主义的研究早就开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 0世纪80年代起,恐怖主义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9·11”事件后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根源、类型、特点以及国际反恐对策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了一大批论文和专著,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深化了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一)恐怖主义定义的共识与争议恐怖主义的定义是研究恐怖主义的逻辑起…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很轻易地就使下议院批准了对反恐法令进行修改的法律草案。该委员会主席纳尔泰·杜特巴耶夫对议员们说:“目前国际恐怖组织和宗教极端组织的活动空前活跃,‘9·11’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要求采取严厉的反恐怖措施。”准备进行的修改和补充,首先是针对刑法典的,旨在加强对恐怖主义的惩处力度。例如,刑法典中某些涉及具有恐怖性质的行动应承担的刑事责  相似文献   

14.
张泽轩 《魅力中国》2014,(22):281-281
恐怖主义是当今民众热议的话题,媒体作为对恐怖主义的报道的重要角色,却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趋势:一方面,它既可以服务于反恐工作。但另一方面又可能为恐怖主史所利用,以致对世界的反恐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现在这种恐怖主义愈发猖獗。而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媒体在反恐中的角色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代恐怖主义中的媒体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媒体是影响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它与恐怖主义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伙伴关系”。某些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恐怖主义的发展 ,同时也对政府开展反恐行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 ,大众媒体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为各国所认识 ,媒体也成为政府反恐行动中的特殊武器 ,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媒体也被某些国家视为制造“恐怖主义”标签、推行全球战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震撼世界人心的"9·11事件"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时刻.新世纪伊始,全球化时代的人们在同一时间经历了这一悲剧.不仅如此,冲击过后,人们又不得不面对国际社会与恐怖主义之间的新战争.恐怖主义的新威胁与反恐怖主义的新战争为21世纪的世界和平笼上了浓重的阴影.然而,国际社会反恐怖主义集体行动也许是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如同二战后塑造布雷顿体系一样(那个体系是为了根除导致二战的深刻经济与政治根源),而反恐怖主义集体安全体系可能使得千呼万唤的冷战后世界秩序成型.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经历了陆上到海上的发展过程,各国在反恐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行动。国家的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法上的独立权力。在反恐过程中,国家的反恐措施对国家主权原则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各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坚持经济主权原则,坚持自主让渡治权的原则,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际和平秩序。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定义是认识恐怖主义问题、从事国际反恐合作、制定国家反恐政策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恐怖主义定义的主要动机来源于政治需求,而非学术动机。并且,恐怖主义定义方式本身,无论是功能主义还是从恐怖主义的本质出发,都遭遇严重的逻辑问题。达成一个统一的、普遍有效的恐怖主义定义不仅仅在现实中不可能,而且在理论层面也难以实现。多元化的恐怖主义定义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多元特征,既是学术的,也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国际恐怖主义,美国兰德公司把它定义为:“个人或团体为达到政治目的而使用国际暴力。”美国政府使用国际恐怖主义一词时是指:“为政治目的对非战斗性目标蓄谋使用暴力,一国以上公民或领土卷入。”一般来说,国际恐怖主义具备三个要素:(1)国际性国际恐怖主义的发生具有国际背景,它区别于国内恐怖主义;(2)政治性。在此意义上恐怖主义常作为一种手段来理解与运用;(3)暴力性。恐怖主义暴力与大规模暴力如战争有不同之处,它是零星的、突发性的。自60年代末开始,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历经70年代和80年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条件或消失或削弱,它的类型、特点亦在改变。90年代国际环境的根本现实是美苏两极体制崩溃,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处在新旧过渡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政治、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70年代以后 ,国际性组织和世界性会议发表的宣言、计划中出现了许多对付种族暴力、恐怖主义行为的教育策略。加强对儿童和平、谅解和宽容教育 ,对公民进行正确种族观教育 ,是遏制种族暴力、恐怖行为和战争的两个主要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