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牵连犯作为一种重要的罪数形态,其处断原则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牵连犯的概念过于宽泛,既包括数罪的情形也包括一罪的情形,因而无论对牵连犯采取从一重罪处断还是数罪并罚的处罚原则都是不科学的.实现牵连犯处罚原则合理性的关键在于将牵连犯的概念外延限制在只包含一罪的类型的范围之内,而限制牵连犯的概念就要从限定牵连关系入手,保证牵连犯具有一罪的属性,对其从一重罪处断.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转化犯问题有所探讨,但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这个特殊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犯罪形态故意杀人罪容易弄混淆,故本文针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结果加重的、牵连的、结合的、想象竞合的、数罪并罚时的故意杀人罪对比研究,以及转化犯与注意规定、法律拟制分类辨析,以期更好进行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陈海燕 《魅力中国》2011,(1):227-228
想象竞合犯具有多个危害行为,具有多个社会危害性,理解想象竞合犯的本质应当首先明确想象竞合犯中“行为”的实质含义,想象竞合犯实质上是具有多个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的竞合,是实质的数罪;对想象竞合犯应当按情况进行择一重罪从重处罚,这是其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和刑罚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指:"负有特定法律作为义务的人,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法律义务,以致严重危害社会而构成的也可以由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其客观构成要件应该包括:行为人的特定法律作为义务;行为人的作为可能性;行为人的不作为事实;行为人的不作为造成了或可能造成法益侵害。本人认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问题可以说是不纯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并没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中禁止类推原则。  相似文献   

5.
曾照雷  王伟 《魅力中国》2011,(5):152-152
我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该罪设立之初对打击贷款诈骗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刑法对该罪规定的疏漏之处日益暴露出来。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的贷款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贷款诈骗罪的竞合犯罪给司法部门认定这类行为造成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销售假药罪在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有不完善和有待商榷之处.通过对《解释》中混同刑法和行政法上“假药”的概念、“严重情节”认定标准内涵的缺失以及销售假药罪与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产品罪违背法条竞合处断原则择一重罪处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销售假药罪在“假药”概念、法定刑、“严重情节”的内涵以及未遂情节上新的法条设计,以期完善销售假药罪的法条设置.  相似文献   

7.
犯罪的分类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刑法理论,以犯罪构成理论为基石来划分的.从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来看,犯罪可以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从犯罪主体所呈现的特征来看,犯罪可以被分为自然犯和法定犯.根据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来划分,我国刑法将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由于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首先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所以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即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有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除了危害行为外,行为之对象、行为之情节、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所引起的危险状态也都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但它们不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只是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客观要件内容所呈现的特征来划分,我们可以把犯罪分为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情节犯四种类型.本文拟就从此种分类方法着手,对我国犯罪成立类型作一些阐释,以示与以成立犯罪既遂为标准(通说)而划分的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等犯罪既遂形态类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罗心仪 《特区经济》2024,(2):112-117
在《刑法》研究领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自入罪之日起,其处罚界限便引起国内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张某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作为最高法指导案例已突破原有行为犯立场,但亦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实际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应当属于实害犯,挂靠如实开票行为应属无罪,其与逃税罪属于法条竞合。为进一步规范此罪的适用,减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应当借助出台司法解释、明晰行刑边界、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完善企业合规制度等路径形成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18日,北京市二中院以黄光裕犯内幕交易罪、非法经营罪和单位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2亿元。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下称"最高法")把黄光裕案列为内幕交易犯罪的典型案例,黄光裕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分则将各种具体犯罪分为十大类,每一大类下又以不同的标准区分为许多小类或按一定标准排列,形成一个分门别类的有序体系,但是相信不少学习刑法的人或者司法工作者对分则中一些字面上有混淆的罪名常常难以区分。本文以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为论述对象,结合平时学习中的分析和领悟,对这几个罪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结合地青少年犯罪有犯罪率高、犯罪种类多、打击难度大等特点.应充分发挥城乡结合地社区的功能,预防和减少城乡结合地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13.
宗会霞 《特区经济》2012,(8):236-238
经济犯罪是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与自然人犯罪相比较而言,单位犯罪大多是一种有组织、有指挥的犯罪,在对抗侦查及逃避打击的能力方面,远远高于自然人,这就使得在经济犯罪的追诉中,对犯罪单位采取强制措施更为必要。对犯罪单位采取强制措施,在理论上符合刑事强制措施的对象特定性、强制性、保障性三大特征;在实践中应分两个主体分别设置相应的强制措施体系:其一,犯罪单位诉讼代表人,可采取拘传人身性强制措施;其二,对犯罪单位,可采取包括缴纳保证金、监视经营管理、支付禁止、关闭机构等等财产性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桑霞 《特区经济》2012,(7):189-191
因旅游地居民物欲驱使、心态失衡、地域歧视;旅游服务机构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服务意识不强或旅游开发商不健康的经营理念;旅游者旅游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约束意识不强等是导致旅游犯罪的主观原因。旅游法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旅游犯罪案件处理不得力和旅游相关利益者保护机制的缺失等旅游业保障机制不足;地理环境、气候或季节等自然环境因素;地域特征的不同显示不同的犯罪类型等是旅游犯罪的客观诱因。从旅游服务机构、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主观和旅游业保障机制等客观方面提出预防旅游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制必将逐步开放,一些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法律尚不够健全的特点,乘机向我国渗透,与国内犯罪交叉融合,将中国作为他们洗钱的新据点,使中国洗钱犯罪呈上升趋势。洗钱犯罪因其具有的专业性、集团性、跨国性的特点,因此,在反洗钱过程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ong-ru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crime in Taiwan.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long-run level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total crime. There are also long-run relationships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theft and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economic fraud. The causality test results from the ECM-VAR and level VAR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neutral relationship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total crime, and a neutral relationship among unemployment, income and all three categories of cr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in favor of the unemployment-led crime (ULC) or the crime-led unemployment (CLU) hypotheses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7.
18.
Summary and Conclusion A central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hich explores the economic aspects of crime in the urban ghetto is that it is premature to conclude that an unambig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crime exists. This is not to be considered a repudiation of prior findings of a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rate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other economic variables, and crime. It is merely a statement of caution when viewing these findings within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devoid of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crime and employment in urban ghettos.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是通过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手段,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实施的或专门针对网络信息系统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的行为。由于网络犯罪为刑事犯罪,所以它具有刑事犯罪的一般特点,但因为它是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因而它又在传统犯罪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与传统犯罪相异的特点。例如,它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等。网络犯罪作为全球化的伴生物,已对我们的生活构成极大的威胁,要对此进行有效的防范,应该从技术、道德观念及法制建设这三方面入手,以防范为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Housing prices within urban areas exhibit highly localized variation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solely by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attributes of dwellings. We consider the role of local amenitiesand disamenities in generating price variation within urbanareas, focusing on three highly policy-relevant urban issues–transportaccessibility, school quality, and crime. Our survey of therecent empirical literature highlights what is known and whatis not known on these issues, and considers the relevance andreliability of this evidence for policy design and evaluation.Although there are serious empirical challenges, we argue thatresearch on housing values based on careful research designscan offer credible estimate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place-specificattributes and ame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