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武剑平 《当代陕西》2007,(11):62-63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经过几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乡镇、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13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2007年10月24日,志丹县“双高普九”工作以699分的高分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评估验收,被授予“陕西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称号。这,标志着志丹县教育事业跨上了一个更高台阶,达到了更高水平,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代陕西》2006,(10):F0002-F0002,1
1936年7月3日,对志丹县来讲,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志丹县城(原保安县城),7月9日,《红色中华》报向全世界宣布:“现在,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奠都志丹县城,志丹县已成为我劳务赤色的京都了。”  相似文献   

3.
李秉喜 《当代陕西》2005,(10):22-23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更名志丹县。1936年6月至1937年1月中共中央在此办公,曾是中国革命的“红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志丹县曾被划为全国592个贫困县之列。2004年,财政收入达6.34亿元,为全省人均之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志丹县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则相对滞后。2007年初,在志丹“两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教育事业“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号令!近年来,志丹县向教育投入资金达四亿多元,“志丹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教师队伍全面迭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分通过“双高普九”,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中、省、市表彰!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来,在石油产业的带动下,志丹县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则相对滞后。 2007年初,在志丹“两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了教育事业“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号令!近年来,志丹县向教育投入资金达四亿多元,“志丹教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学校硬件设施全省一流,教师队伍全面迭标,教育行政管理水平迅速提高,高分通过“双高普九”,在全国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中考、高考成绩连年攀升,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各项工作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表彰!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2007,(3):78-78
在志丹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延安市运管处的大力支持下,志丹县交管站在张志强站长的领导下以保先教育为契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规范客、赁、维修市场秩序,强化客运、危运两大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意识。过去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弹起三弦开口口唱,说说咱志丹计生新气象……说的是,从2007年起,志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稳据全市先进;2008、2010年相继成功创建全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9年,县计生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2010年,局长王思柏被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先进个人”称号。说的是,这些戍绩,来自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远战略,来自于全县方方面面的支持,来自于全县计生干部的不懈努力与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8.
“向我看齐,对我监督!”这是2002年12月袁新同志调任志丹县检察院检察长后提出的—个响亮口号。当时,志丹县检察院在全县行风评比中排名倒数第一,是延安市有名的后进检察院,被省、市检察院列为重点“帮促院”。  相似文献   

9.
李卫国  柴志应  李斌 《当代陕西》2009,(2):64-64,F0003
改革开放30年来,革命“红都”志丹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13万红都儿女只争朝夕.大干快上,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新志丹正在崛起: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0年里.志丹县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弹起三弦开口口唱,说说咱志丹计生新气象……说的是,从2007年起,志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4年稳居全市先进;2008、2010年连续成功创建全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9年,县计生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2010年,局长王思柏被全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11.
2000年8月,志丹县顺宁镇被定为陕西省山川秀美建设示范镇。五年时间过去了,成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志丹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全县经济工作总目标,以“以突出重点,全面发展”为要求,坚持“抓财政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生命线”的指导思想,集中精力抓收入,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力量抓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62261万元,比上年增长66.1%。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三年上台阶,五年跨入全市先进行列”,是志丹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充分显现出县委、县政府办好教育的魄力与决心;全省一流的硬件设施,强有力的教育行政管理,整齐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开放进取、力争上游的办学理念,正结晶成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对教育事业的信心.这信心,必将有力地助推志丹县教育事业的发展。——题记  相似文献   

14.
从驴驮肩挑深沟取水,到灶台旁的龙头一拧水哗哗直流,志丹县农村农民生活用水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长期以来,跨越深沟到灶台的距离,告别用水难,是志丹农民的梦想。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利人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志丹农民终于可以自豪地大声说:别了,用水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志丹县,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近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这片古老而英雄的热土再度沸腾,充满生机,成就辉煌。从本期起.我刊以“科学发展看习丹”为主题,对志丹县进行全景式系列宣传。  相似文献   

16.
见平 《当代陕西》2011,(5):60-60
志丹县司法局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全面加强全县司法建设,成效突出。  相似文献   

17.
武剑平 《当代陕西》2005,(10):58-58
革命“红都”志丹县的山岭一年比一年见绿,河水一年比一年清澈,良田一年比一年增多,山川一年比一年秀美,这些巨大的变化,无不使人欣喜。  相似文献   

18.
南风 《当代陕西》2009,(12):52-53
五保老人辛志华生前做梦都想不到,他的身后事县上出面,而且办得那么隆重。2009年9月19日,志丹县民政局与顺宁镇敬老院共同在县殡仪馆为辛志华老人办理了丧事,将其安葬在德明园公墓。  相似文献   

19.
吴建 《当代陕西》2009,(2):56-58
保安镇是志丹县第一大镇,也是志丹县城所在地。近年来,保安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党建工作,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在实现全镇“农业奠基,产业富民,科技提效,全面推进”发展战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记者走访了保安镇党委书记牛景孝。  相似文献   

20.
武剑平 《当代陕西》2010,(10):58-59
志丹县永宁镇,土地面积810平方公里,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口12000多人,也是全县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永宁镇,还是全省确定的107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2006年以来,永宁镇在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日新月异,综合评比在全县连年名列前茅,2009年名列第二。面对成绩,镇党委、政府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探究影响全镇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教育作为全镇发展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