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8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在上海、广州、深圳先后步入下跌通道后,四大一线城市中房价惟一还在坚挺的北京也终于撑不住了,出现了环比下跌的态势,这也是北京房价自2012年6月以来首现下跌。房价的风向真的变了吗?一线城市房价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四大一线城市始终是房价坚挺的坚固堡垒。据机构分析,此次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调的主要原因在于房企的主动降价,这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因为真实的需求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总体房价高,本质上是城市价格所决定的,人为炒作行为,只能短期内炒高个别楼盘价格,不可能长期炒高一个城市的总体房价,从一定意义上说,房价高应是城市的骄傲,中国城市房价高,是中国的骄傲,上海房价高,是上海的骄傲,南京房价高,是南京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层面来看,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相对低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而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一、二、三类城市来看,一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二、三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镇化门槛特征,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对城镇人口流动具有筛选作用,影响人才集聚,房价收入比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尽管政府早在4月即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全国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却没有出现明显的松动迹象。8、9月间,一线城市和各主要城市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态势,让我们这些巴望着房价能降点的蚁族,梦想又灰了。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房价持续上涨近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价急剧攀升。尤其是09年,全国房价的涨幅最为惊人,屡创新高。北京、上海作为典型的一线城市,是中国房市的风向标,对其他区域城市的房价起着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12,(4):12-17
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的说法后,有网友根据"2011年当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合理房价收入比/90平方米",计算了各地的"合理房价"。如北京4387元/平方米、上海4831元/平方米、广州4573元/平方米、南京4293元/平方米等。这一略带调侃性质的计算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尴尬。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至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果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属于过高范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更是远高于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7.
郑捷 《上海房地》2005,(4):16-17
1999年开始,全国城市房价,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房价,出现了持续上扬。以涨幅较大的上海房价为例,以不变的样本计算,6年累计涨幅平均超过200%。目前,高房价的合理性是社会各界普遍争论的话题。而笔以为,房价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或“涨”和“跌”等规范的方法去定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房价过高的原因和房价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艳 《城市问题》2002,(1):42-44
北京市房价过高 ,这是公认的事实 ,而且房价与当地居民的收入又严重背离。找出房价过高的原因 ,进而找到降低房价的办法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房价的构成因素 ,发现土地费用过高是造成北京市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加大政府对土地的管理 ,严禁炒卖地皮 ,盘活市内存量土地 ,严格控制城市建成区“摊大饼”式地向郊区扩展 ,才能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并降低房价的目的。  一、北京市房价过高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月度形势报告显示 ,2 0 0 1年 6月份全国大中城市商品房每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为2 30 4元。北京列榜首 ,每平方米平均售价达 …  相似文献   

9.
一个月内五调楼市,2010年的楼市俨然成了一部悬疑大片。政策动机与实际效果会否背离?政策既打又扶是中性政策,还是左右为难后的左右逢源?楼市调控剑指一、二线城市的同时,缘何又要放开三、四线城市?政策的真实意图是打压房价,还是虚晃一枪,仅仅确定其调控基调,平衡民意?在影响房价的相关变量中,推高因素强,还是做空因素强……重重疑窦给2010年的房价走势蒙上“诡异”色彩。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部分城市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如杭州、上海等城市房价上涨之快、涨幅之高令人惊异。海内外的学术界和房地产界以及社会各界均对中国房价极为关注,笔者也就如下几个问题略抒己见。一、是房价决定地价,还是地价推动房价?这是学术界和房地产业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的答案要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和具体案例的角度分析。一是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地价推动房价,而且这种推动是全面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首先,人多地少。土地是中国不可再生的稀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单中心城市内部企业与居民的区位决定城市的空间结构与体积,而企业与居民的区位因与CBD地区不同距离时土地与房价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而形成围绕CBD的圆环状分布。由此可知,研究一个大都市的房价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和城市的增长具有密切的联系;加之近年来中国城市出现房产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现象,城市房价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运用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以及据此整理的大量图表,根据城市房地产经济学理论和城市房价在短期内需求和供给弹性具有刚性的特点,对广州市房价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和决定因子进行了理论上的定性分析和经验上的定量分析。其主要结论是:近十年来广州市房价具有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上升的时间变化趋势;广州市房价的空间分布梯度曲线由CBD向城市边缘递减且有两级拐点,其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两条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足坛打黑以来,也许赌字是媒体曝光率最牛的字之一。房地产业内似乎也不甘寂寞。近日,有的媒体评论员与某房地产大佬就今年的房价涨幅问题也想赌一把。称中国今年70个城市房价涨幅若超过5%自己再也不说房价;若房价涨幅没达到5%,请对方从此闭嘴。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的地区或城市,出现了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只涨不跌的问题,政府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据报载,有的房价持续猛涨而不下跌的城市,投资买房者已达到买房人总数的80%,对这种畸形的市场决不能熟视无睹而不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4.
在物价一片猛涨的情况下,要让房价降下来是不现实的。为了降低房价,政府采取了限购令;追究房价维稳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者的责任;完善保障房管理体系;增建公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对高档商品房开征房产税;央行再次调息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可是,现实仍然是许多城市出现了抢购房屋的现象,房价也跟着物价上涨。要彻底遏制通货膨胀,把房价降到合理价位,还需要做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随机试验法进行城市竞争力对房价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得出东部城市与中部、西部城市阃房价有着显著差异,而中部城市与西部城市的房价差异不显著,但东部地区城市竞争力水平对房价影响显著的结论。利用“等级差异评定法”进行协调性分析,得出和显著性分析相一致的结论。分析了城市竞争力水平与房价水平不协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标准化》2009,(15):20-22
今年以来,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另一方面房屋租金下跌,尤其是部分城市高端写字楼租金跌幅较大。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楼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房地产市场,房屋的租金水平体现了房屋使用价值的高低,是房价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商品房价格变化应与租金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5-2019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总体和城市分组两个层面考察了居民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以及按揭融资约束和房价上涨预期等因素对这一机制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房价上涨。在按揭融资约束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的影响更为显著。房价上涨预期显著推动房价上涨,且房价上涨预期越高,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上涨的作用越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房价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显著推动房价上涨,但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这种作用不具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房价在区域城市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差异化预期理论,利用2012-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的面板数据,探求成渝地区城市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构建住房均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解释了不同预期下各因素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得到的主要结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房价在空间上已然形成体系,并且具有联系性和中心性的特征,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房价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房价溢出效应明显。另外,预期是影响房价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住房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分析入手,论述了城市房价上涨的十大好处与城市房价上涨的十大坏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房价上涨过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两年前只有上海、杭州少数城市房价涨幅较快,到2005年和2006年,不仅北京、深圳房价高涨,还带动了一批二线城市(厦门、福州、大连)房价的快速上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