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标准化》2004,(2):10-12
2004年1月1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正式实施.按照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要求,大米、小麦粉、酱油、食用植物油和食用醋5类食品都必须加贴"QS"(食品质量安全)标志.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企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到实施5s管理,从凭经验管理到企业信息化,从"经济系管理教研室"到"管理学院",可以说,我国企业管理的进步是巨大的,也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3.
集中精力一年做好一件大事,这就是年度主题的含义.这些年来,我们的企业有没有主题?如果有,这些主题的实质是什么?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建议企业,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很成功的企业可以思考一下这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雅 《会计之友》2002,(10):21-21
在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环境是作为内控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COSO委员会报告(1992)认为内控制度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AICPA也是把内部控制归结为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组成.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充分的认识到控制环境的作用,并把它列为内控制度的首要位置.而我国内控制度的定位主要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2001年6月22日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形式(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控制环境的影响也未重视起来,笔者认为这将会影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侯松容 《经营者》2003,(11):28-28
<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世贸组织的加入,不仅中国企业在探索走出去的道路,跨国公司也进一步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在国内打的已经是一场国际化性质的战争。可以说,快则5年、迟则8年,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本土决战就要打响。但是中国企业有没有准备好?尤其是在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有没有做好准备呢? 在企业运行管理提升方式上,我们存在着两条旗帜鲜明的道路:一是高度权变的企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笔者认为需在宏观、微观两个方面下工夫。(一)宏观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以调控。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促进内部控制规范化。在我国,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对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性的规定和要求。如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2000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第3号、第5号,要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之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云 《中国质量》2001,(5):11-15
根据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参与修订的我国新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我国大型企业的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及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的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以上;中型企业的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的均为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8.
在培训中,讨论到某些问题时,有的学员就说:"公司在这个方面,没有制度,要是有了明确的制度,今后经销商就能减少窜货问题了."还有的说:"如果老板把两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划分清楚,就不会出现互相扯皮的问题了."学员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制度是管理的前提,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它只依赖某些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以来,已有17926家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17450家是符合条件的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生产企业,上万家5类食品小作坊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关了门。但有关专家指出,QS制度刚刚开始,要让所有上市食品都令人放心,对QS制度的真正落实和监管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市场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在现存企业中,有相当部分难逃倒闭的结局,即使能够长期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很难断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创建、成长、成熟、衰退、死亡(倒闭),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企业生命形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芸芸众生中,可口可乐等国外百年企业的至今活力四射与国内众多"明星企业"三五年时间的"昙花一现"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如何延长企业的成熟期,推迟其衰退期的到来,营建充满活力的生命型企业是国内企业管理层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顺产权关系,界定产权归属.本文就当前国有企业改造中的资产界定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企业资产不等于国家财产企业资产是企业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来源是多渠道、多形式的,不能将企业资产等同于国家资产.首先,企业资产是指用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各种财产.但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资产中不仅包括用于再生产的经营性资产,还包括用于企业员工消费的福利性资产,更包括因有关部门决策失误而形成的闲置资产.即使这些财产均是国家投资形成的,从产权的归属上讲应为国家所有,但这些投资并不全是对企业的资本性投资,还有对社会居民(企业员工也是社会居民)的消费性投资和因失误而造成的无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许多企业已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重要内容.然而,有些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企业文化工作,但"只开花不结果",其原因有多方面,企业文化缺乏制度化约束和管理应该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改制”中的深层矛盾及解决途径延年,乔俊民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制度的一次重大革命。“改制”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这些矛盾严重困扰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为成功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本文仅就政府的两难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铝业公司山东分公司(原山东铝业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4年7月1日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第一个氧化铝生产基地,投产之后曾独立承担全国所用氧化铝长达12年之久,被称为“中国铝工业的摇篮”。多年来,企业沿着革新、挖潜、改造的路子,依靠自身力量,从最初年产仅3.5万吨的氧化铝项目,发展成为目前以氧化铝、化学品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生产为主体,集采矿、冶炼、加工、科研、设计、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热电供应及内外贸易等于一体的大型铝业公司。企业现有员工17737人,是国家首批40家企业  相似文献   

15.
据1998年申报数据,1998年上市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6.10%,1997年上市的公司为5.30%,1996年上市的公司为4.75%,而1995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仅为2.97%。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公司,公司上市的时间越长,盈利率越低的状况表明,股份制的改造并没有使国有企业的效率明显提高。究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为加入WTO虽然作了十多年的准备,一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仍很大,竞争力还相当孱弱.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2000年度《国际竞争报告》,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总体排名2000年比上一年下降2位,被列为31位.这一排名基本反映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表明我国企业竞争力近年来有所下滑.竞争力是WTO环境下利弊选择的基础.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视角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2009年中国汽车共召回56次,涉及车辆135.5万辆,超过了2008年的总数.其中,国产汽车召回28次,涉及车辆127.3万辆;进口汽车召回28次,召回车辆8.14万辆.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5年来,为社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中,一降再降的价格和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品,成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王牌,从而逐步形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面压榨式降本之风.  相似文献   

18.
马宇文 《企业经济》2002,(11):26-27
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状与困境 我国的公有制企业经过二十年改革实践,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尝试,终于在九十年代后期确定了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方向.按道理来说,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能够通过出资人代表进入企业行使所有者权利的形式,找到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途径,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中普遍存在的责权不分、经营者地位政治化、政府直接办企业等诸多问题.那么,在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之后,结果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监督与选择》2009,(9):13-13
236万 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实施近5年来,截至2009年7月,总计召回缺陷汽车236万余辆,涉及55家国内外企业的208余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80次。  相似文献   

20.
陈伟英 《企业导报》2001,(12):26-27
<正> 股票期权制度(又称认股权计划),作为一种薪酬制度,是指公司董事会对企业经营者在特定时期内(一般为未来3~5年)给予以预定施权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力。这一预定价格通常高于期权发放时的股票价格。具有这种权利的经营人员只有在规定时间内使企业股价达到预定的施权价格或某一更高的规定价格之上,才能通过执行期权而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