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开始进入国内家庭,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新的极具活力的增长点,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开始凸显。然而,我国还存在着汽车消费环境不佳的一些问题,限制和阻碍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这些现象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不相符合。针对问题,本文从9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的对策,其中包括汽车消费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的服务体系、拓展汽车售后市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等。期望通过此文,消费者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迎接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消费者消费生活的幸福感受以最基本的日常消费生活为基础,与所处社会消费环境相互联系,社会消费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幸福感受。构建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和谐的消费环境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一、和谐消费环境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类矛盾复杂交织,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本文对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主要不和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汽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汽车在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其原有的使用价值,不断强化的是其符号价值,象征财富、身份、地位、权利和品位的汽车符号消费应运而生.我国中产阶层作为符号消费的主体,他们对汽车符号消费的选择与追求有利有弊,在目前市场和人们消费心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更是弊大于利,应该加强引导和规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健康发展。我国现代消费环境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除少数恶意造假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外,综观过去一年本刊接到的消费投诉,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由于主观消费意识偏差而导致消费纠纷,以及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而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刘教授从法律、文化、哲学等角度,剖析了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世纪之初。本栏目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共同话题——把我国轿车生产的成本和消费成本降下来,把轿车发展的速度和汽车行驶的速度提上去。戏言私家车、电脑、上网是当今消费时尚,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代表了社会经济进步在消费领域的具体反应。轿车的话题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世界已经进入了汽车过剩的时代,而我们的轿车工业还处在"幼儿期",我国轿车的消费概念生成也只有几年的时间,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解除人为的对轿车消费的羁绊……  相似文献   

7.
要改善消费环境.使广大消费者放心大胆地消费.必须加强法律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全力倡导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经济伦理和理性的商业、消费道德与责任感。只有改善了消费环境,减少人们的消费风险.消除消费恐惧.不断化解影响和谐消费环境形成的矛盾之后,才能创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2005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讨论的重点话题和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方式、理念的进步与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目标虽明确,道路却艰难。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因此,我们应通过经济的“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因素,置社会的和谐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分析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继之解释何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现实中的不和谐因素,创建社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9.
看点     
消费和谐,这是今年“3·15”的主题。瞻望中,它将承载着我们多少憧憬与渴求啊。消费和谐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再度扩展到一个与百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一年一度3.15. 今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3.15主题是"质量促和谐". 的确,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既需要一个维权的3.15,更需要一个和谐的3.15. 自从3.15这个世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中国被认同、接受,它就以消费维权这一鲜明的主题备受关注,以声讨权益、声讨商家侵权行为的激烈个性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马红丽 《价值工程》2009,28(11):29-30
通过比较费改税前后汽车使用费用的变化,分析影响私人轿车消费的因素,结果表明燃油税的征收对汽车使用费用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会改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名目繁多的会员卡、消费卡等先付款后服务的预付卡消费颇为流行,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但预付卡消费在给人们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带来大量消费纠纷和诸多问题。甚至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升级成为因诚信缺失导致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这些不和谐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可 《企业经济》2004,(2):129-130
随着我国汽车信贷消费的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方兴未艾。通过对汽车市场、汽车信贷消费市场的分析,可以推断,这是一个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汽车超市——打造二、三级城市汽车营销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区域格局的变化,二、三级城市已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已经展开了对这一市场的争夺。传统的4S店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市场的营销拓展,本文在分析二、三级市场特点的基础上,从投资成本、便利性及适应性等角度对汽车超市与4S店进行了比较,提出在二、三级市场实行汽车超市营销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现状与前景分析`` 1.汽车普及程度低,私人汽车消费明显不足.2000年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本文以这个宏观环境为背景,探讨了汽车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汽车消费,更好地实现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要求汽车厂商做出更多的努力,适应消费群体的变化;在渠道扩张和发展中,探索新的渠道管理模式;在区域化营销方面进行更积极的尝试2009年的汽车销售增长超过40%,与年初普通预期的5%左右增长率有一个巨大差异。这实际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了汽车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18.
郭琳 《价值工程》2011,30(25):114-115
本文从交通环境和消费需求入手,分析商洛市汽车消费环境,认为目前城镇和农村的汽车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区域环境、消费习惯、公路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商洛市的汽车市场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曹世中 《经营者》2001,(1):16-22
"十五"计划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展示出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中外汽车生产商、销售商干劲陡增,中国老百姓也一阵阵兴奋。然而,现实的情形是私车消费一路遭遇红灯。于是,面对政策——中央的或地方的、生产、市场、消费、能源、环保等,管理者、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专家们围绕"如何拯救、壮大中国汽车工业"这一强国富民的庄严话题,纷纷坦陈己见,其聚焦点则对准目前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症结——大众消费。  相似文献   

20.
张大丰 《英才》2006,(1):24-24
对于一个汽车制造业企业来说,其产品的使用要与路、油以及其他交通工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环境——其中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将会对汽车的使用产生显著的影响,从而对汽车的制造产生巨大的作用。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汽车消费放到一个大的环境下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