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整好了,坑挖好了,可退耕指标迟迟不见。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突然调整,让基层政府措手不及,而大部分农民还被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2.
2005年,榆林市万元GDP能耗为2.51吨标煤,为全国的2.1倍;2009年,榆林万元GDP能耗将下降到2.058吨标准煤。“十一五”前4年,榆林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达17.3蹴能源加工行业的转换率提高到61.396。推进循环经济正成为榆林能源化工产业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3.
年轻有为的水保专家郭培才引进苦苦等待工作两年之多,去年元月,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周一波得知后,立马解决了他的工作安排问题。这事在社会上传为佳话。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期间,“郭培才现象”及人才环境问题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郭彬 《当代陕西》2007,(4):45-45
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水平,2月下旬到3月下旬,榆林市委组织部在部机关开展了"三严两创"主题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今日榆林     
《西部论丛》2004,(6):30-30
榆林是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举世闻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以及占全国总储量达到侣%的岩盐矿和储量同样惊人的油田都藏卧于此。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资源,加上与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的水资源,使榆林举世闻名。此外还有储量相当可观的地下水、高岭土、铝土矿、石  相似文献   

6.
难忘榆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12,(8):71-73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榆林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施加工制造园区化、产业协作链条化、企业发展品牌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基地建设标准化五大战略,分类推进,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榆林全力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和绿色生态名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榆林在发展中即将面对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榆林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在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施加工制造园区化、产业协作链条化、企业发展品牌化、科技创新体系化、基地建设标准化五大战略,分类推进,有序发展. 羊毛防寒服相比棉、羽绒服轻盈,保暖性好,回弹性强,防风透气,即将成为第三代御寒产品.榆林市各企业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大企业带动、大园区发展的思路,结合行业政策性倾斜等优势条件,做好了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的规划. 羊老大—打造羊毛服装产业链 榆林市规模以上防寒服企业有5家,其中,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5年,注册资本55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榆林的富豪     
有人说:"榆林的富豪离开了榆林,什么都不是。"还有人说:"榆林富豪的做事方式,关中人受不了,陕西人受不了,北京人更受不了……"榆林富豪怎么被人如此的"鄙视"?笔者在西安中大国际商场,看到有很多人排队买那个LV包,一问大部分是榆林人……  相似文献   

11.
三问榆林     
这是新世纪的十年,这是突飞猛进的十年。这十年发生的太多,过的太快,仓促之间,新千年的又一个十年已经走来。今天,我们有必要停一下,想一想,下一个十年怎么办?榆林,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翻版的"中国的科威特",作为陕甘宁晋蒙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每平米土地下面就有6.6吨煤、140立方米天然气、138吨盐、14公斤石油……其中,岩盐预测储量为6万亿吨,占全国26%!但是,榆林要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硅谷"、经济强市、"中心城市",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十分艰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榆林发展尚存在哪些阻力?能源大市未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带着这些疑问,《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组织报道小组,进行多路调查采访,并提出三个关乎榆林未来发展的问题。一问:榆林有什么?二问:榆林缺什么?三问:榆林走向哪里?相信这种理性的思考,可以梳理榆林过去十年的开发轨迹,总结开发经验和成就,探讨下一个十年的开发路径,推动榆林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作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更激发了榆林人民治理荒沙、加速建设生态环境的热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放开机制,放活政策”的双放方针,进一步调动了各方治沙的积极性。全社会大规模治沙,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新高潮。目前,仅非公有制企业和个户、联户参与治沙和生态建设的就有2400多个,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北能源新秀,陕西榆林是经济高速成长的资源型城市。当前,尽快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寻找替代产业,显得非常紧迫而重要。面对"资源诅咒",它们将如何破解?又如何实现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4.
《西部论丛》2006,(12):4-4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榆林分行下辖10个机构(府谷县支行、靖边县支行、神木县支行、大柳塔支行、店塔支行、锦界支行、榆林新建南路支行,榆林上郡路支行、榆林常乐路支行、分行营业部),有营业网点22个,员工435人。  相似文献   

15.
徐毅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30(4):77-84,109
以往论著一般都认为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厘金由战争税嬗变为经常税,但都忽视了其嬗变的具体过程。本文以厘金政策调整为视角,对清朝江苏省政府如何将厘金由“专济饷糈”的战争税转变为“妥办善后”的经常税这一过程,详加探讨;认为在江苏,厘金政策“善后化”调整实现于同治时期。具体而言,这种调整既是逐步地,也是多层次的。其调整的直接动因则来自于在厘金问题上的利益纠葛与协调。从调整的后果看,该省的这次政策调整足以证明同治时期是江苏省厘金制度演变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6.
石康 《北方经济》2010,(19):4-10
一、改革开放以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调整产业结构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渐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作用.尤其是我国业已进入依靠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地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笔者从系统论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剖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属性,结合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建构了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与否的识别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探究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为正在执行的“十一五“规划提供某些方面的智力支持,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8.
调整出口退税率是"福"还是"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已经是近年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第三次调整(1999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家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到15%,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把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三个百分点)。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纺织、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机械等多个行业,税率有升有降。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及其相关产业、企业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取向应由"积极"转向"适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稳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积极财政政策退出的时机已经成熟。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从扩张性财政逐步转向平衡性财政,当前可表述为"适中的"财政政策。主要含义包括:大规模减发甚至停发长期建设国债,尽快兑现将其调减至零的承诺;严格控制和逐渐削减财政赤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新增支出的方向;不宜过快增加预算内政府投资资金;继续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地处陕北的榆林市,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全市12个县(区)全部是国定贫困县。经过"八七"扶贫攻坚战略的全面实施,有两个县(区)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中已甩掉了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但仍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