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并非所有的客观事实都能作为证据。什么事实可以作为证据,什么事实不可以作为证据,要以事实对案件有无证明作用为标准分野,这就是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主要指的是间接证据。其关联性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与案件有客观、内在、必然联系的形式,还有因果与非因果联系的形式,以及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肯定联系与否定联系、充分联系和不充分联系等多种形式。 证据的关联性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偶然性联系,因此,其关联性不取决于联系表现形式,而取决于它对案件的证明程度。 证据的证明作用要从证明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事故案件事实的多样性和证据种类、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有,以“有”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存在的事实;以“无”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不存在的事实;以“真”和“假”的形式出现的证据事实,即真实的事实和假的事实。还有具有正反两方面证明作用的事实等。下面分别介绍:一、存在的事实存在的事实是指伴随着道路交通事故过程出现的事实。基本要素可归纳为七何:何事、何时、何地、何情、何故、何物、何人。1、何事所谓何事,就是指事件的性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二)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指与案件主要事实有关联的事实。 间接证据本身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只能从某一侧面证明案件中的某一局部事实或个别情节,再从已经证实了的间接事实中采用推论的方法推断出案情的主要事实。一般而言,间接证据的证明过程为:先以直接形式证明案件的间接事实,再从已经证明了的间接事实中推定出案件的事实。间接证据的特点是靠证据与证据来证明案情中的事实,从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联中证明案情事实。间接证据的证明过程是人为的,所以又称“人为的证据。” 虽然间接证据比直接证据薄弱,但由于它是普…  相似文献   

4.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以对案件主要事实证明方式为标准,可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一)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指证据本身可靠且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所谓案件主要事实是指案件中有祛律意义的行为和事实,即违章、犯罪和诉讼争议中的主要事实。而诉讼争议中一般情节、方法及犯罪的目的、动机、手段则不属主要事实。 直接证据是提供者以其感官的感觉、知觉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亲身经历的直接陈述。直接证据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了当的,无需借助其他证据、不采用推论的方祛就能直接证明…  相似文献   

5.
证据的内容通过特定的形式来表现,没有无形式的证据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证据形式。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中均对证据的形式种类作了明确的规定,所规定的特定形式是证据客观性在形式上的表现,不是由人们任意创造、改变或消灭的,人们只能发现和承认它。诉讼证据的概念在学理上的表述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及其有关问题,并且形成了特定形式的一切真实的事实。”《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学理所表述的证据概念较《刑事诉讼法》表述的概念增加了以下两…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处理是一项严肃的执法工作,足侦查学、证据学、交通事故工程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人们对交通事故案件的认识是通过各种证据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所搜集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齐全。由于运用证据证明案情是正确认定案情事实的唯一途径。只有证据确实、充分,案情事实清楚,才能合理的把握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才能公正、公平地认定当事人所应负的交通事故责任。许多错案往往错在证据不实、案件事实不清,进而造成责任认定不准上。由此可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的争论或纠纷不是法律纠纷,而是案件事实的纠纷。交…  相似文献   

7.
物证是证据的一种,指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的物品、物质或痕迹。交通事故物证,就是从交通事故现场带走或遗留在现场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质、物品和痕迹。交通事故的物证检验、鉴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用来同肇事逃逸者作斗争的一项科学技术手段,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专门技术工作。它运用科学方法,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进行发现、收集、提取、检验、鉴定,以确定其相互间的联系,起到证明事故真实情况和破获案件的作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不同于一般的道路交通事故,它是车辆驾驶员发生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 (也有个别不知事故发生而驾车离开现  相似文献   

8.
二、本证与反证 根据证据对诉辩双方中任何一方所主张的事实是否成立的证明作用为标准,将证据划分为本证与反证。凡是能证明一方所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为本证;凡是能证明一方所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为反证。 诉辩双方都可以提出本证,也都可以提出反证。本证与反证的分界线是提出的证据是支持己方所主张的事实,还是反驳对方所主张的事实。支持己方所主张的事实为本证,反驳对方所主张的事实为反证。 本证和反证既可以围绕着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作用来划分,也可以围绕着证据对案件次要事实或具体情节的证明作用来划分。事实不分…  相似文献   

9.
运政处罚案件的证据审查认定,是指运政执法活动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作出行政处罚行为前,负责审查认定运政案件的工作人员就所涉及的与运政执法事实相关联,运政执法中收集调查的(包括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加以分析、研究和鉴别,找出它们与运政执法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找出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确认其证据力的大小和强弱,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的重要目的,是科学、准确地认定交通事故的事实。这是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是依法对肇事者进行处罚的基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的对象是现场客观存在的证据,如:时间、空间、车辆、物体、人、畜以及有关痕迹、物证等。现场勘查的重点是对物证的勘查、检验、测量与记录,勘查结果以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等形式体现;现场调查的重点是对当事人、证人以及与交通事故有关人员的所想、所见、所听、所闻等感觉器官的反应进行的调查与记录,调查的结果通常以现场询(讯)问等笔录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绘制现场比例图将大派用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现场图是根据标准的图形符号和图线规格,经过现场勘查测量,按一定比例记录交通事故现场的专业工作图。现场图是现场勘查记录的内容之一,是一项重要证据。常用的现场图有现场草图和现场比例图。 现场草图是事故现场勘查时,边测、边绘、边标注,徒手绘制的现场平面图。由于现场勘查的条件限制,绘制草图不可能工整详细,存在标准化程度不够、比例失调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事故公正、准确的分析。 现场比例图是以草图与勘查笔录所记载数据为基础和依据,严格按标准图形符号和一定比例重新绘制的现场平面图。以弥补草图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核心。认定书作为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才有证明力,这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应该做到: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勘查  相似文献   

13.
证据的法律性具体指搜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法律规定性。由于证据既是客观事实,又是司法人员主观能动地收集到的事实,本身包含着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在内,所以要把具有证明作用的客观事实做为断案诉讼的依据,就必须由法定的机关、法定的人员,按照法定的程序搜集、审查、判断,并用特定形式固定下来,赋予其法律性。违反法律规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不管其来源如何,证明作用多大,均不能作为确定案件事实或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办案人员偏听偏信、主观臆断、草率从事、违法乱纪,从而保证证…  相似文献   

14.
路遇车祸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处理人员尚未到达现场前,当事人必须互相出示证件,证明身份、姓名、单位,以防有人为逃避责任乘机溜走,给现场勘查和事故处理带来麻烦。在现场保护中,一要看现场散落物等情况,确定现场范围,进行封闭保护,即用白灰、粉笔、砂石、...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类型很多,有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相撞的、机动车与交通设施或行道树相撞的等。在这些事故类型中,由于碰撞瞬间的情况不同、受力不同,所以受力后的力的运动方向变化也就各不相同。因此,要想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中准确确定交通事故接触点的位置,是十分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6.
正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处理的首要工作和关键环节。在实际应用中,与普通公路相比较,高速公路有着路面宽阔、封闭立交、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强等特征。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类型比较单一,但因事故现场面积大,撞击力度强,散落物及地面痕迹涉及面广,且高速公路允许封闭勘查时间短,加之勘查人员到达现场前,通过事故现场车流量大、车速快,极其容易破坏事故现场的各类痕迹物证,这就对事故处理员在现场勘查时提出了更高  相似文献   

17.
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所查明的事实,依照道路交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在造成交通事故中有无过错和过错大小所作的结论。交通事故责任虽然不能等同于法律责任,但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两者的关系十分紧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了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违章行为与造成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大小,确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我们将这一认定原则简称为"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较之以…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至今已逾三月。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多年的民警,发现一个从来没有的奇怪现象:一些投保第三者责任险的驾驶员,撞伤非机动车、行人、尤其是发生人员重伤致残的交通事故后,口径一致要求负事故的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而不像以前那样,一发生交通事故先指责对方如何不是,违反了什么规定,有时甚至恶语相加、拳脚相向。当交警指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规定,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作出交通事故认定;根据当事人的行…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到达现场后,通常要进行照相、测量、绘图和寻访证人等一系列工作。在现场勘查结束后,交警要向当事人或见证人介绍现场情况并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字。如果你是一名当事人或现场见证人,在签字之前你要知晓或注意那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20.
一条红绳子     
正2013年5月20日凌晨,在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福铁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撞倒一名60岁的老汉,致使老汉当场死亡,司机报警。按理说,事故发生后,有人自首,有人作证,这起事故就不是逃逸案件了。但是,办案民警在现场勘查中却总是隐约感到好像没有那么简单。难道另有蹊跷?事故发生在凌晨,天下着雨,能见度低,出事路段是上坡路,赶到现场勘查的民警发现死者的位置和肇事车辆的位置相距近30米。要在上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