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2011年起,我国逐步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内容包括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和草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草原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强农惠农政策的丰富和完善。中央财政支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4年来,奏响了我国草原生态惠牧的强音。谱生态曲:再造绿色屏障伴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深入实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宣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推动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从2011年起,云南省严格按照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规定和资金、责任、任务、目标"四到省"和任务落实、补助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的政策落实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草原承包到户、划定禁牧区域、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补奖标准、核定人工种草面积和牧民户数、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各项工作,把草原权属界定到山头地块,责权落实到千家万户,政策覆盖到亿亩草原。2011年至2014年,中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  相似文献   

5.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90%左右的草原曾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恶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实施多项草原保护相关政策措施。201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实施4年来,草原生态环境得以加快恢复,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发生可喜变化。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和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日前,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约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高达90%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呈现恶化趋势。为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开始,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省,覆盖了全国13个草原省区。这是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大、覆盖面广、牧民受益多的一项大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青海省贵南县在巩固完善草原承包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草原补奖政策落实。一是全面完成草原承包;二是有序发放补奖资金;三是基本完成禁牧减畜;四是建立健全草原管护员队伍。贵南县实施草原补奖政策4年多来,不仅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增加了农牧民政策性收入,而且加快了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随着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逐步落实,规范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题写书名、副部长高鸿宾作序、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编写的《草原新政惠牧区——牧民访谈录》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走进草原,推动新政落实;深入牧区,倾听牧民心声"为主题,真实反映了牧民群众的心声,是草原监理中心深入基层接地气、推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的一项具体成果。为推动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草原监理中心按照部党组关于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于2011年建立了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中心在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7个省区各选择1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分别作为7个处室的联系村。  相似文献   

12.
<正>经国务院批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内蒙古、四川、云南等13个省份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是国家对草原牧区实施的一项大政策,投入规模大、覆盖面积广、受益牧民多。如何处理好保护草原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发展草畜业三者的关系?眼下,补奖政策的落实正成为牧区各县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近日在新疆昌吉市启动。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约20亿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相当于去年全区牧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将全面惠及全区28万多户、120万牧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起,内蒙古自治区从草原牧区经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的主线,按照"四保一完善"总体要求,创新机制,从严监管,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各项政策,草原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7月9日-14日,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到西藏检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草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草原奖补政策落实长效机制,统筹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和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1年以来,锡林浩特市依托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促进草业发展和牲畜规模化舍饲养殖为抓手,推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逐步提高农牧民收入,工作成效显著。素有"草原明珠"、"中国马都"美誉的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是锡林郭勒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是以蒙古族、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四年来,农牧民收入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近日,本刊专访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英俊教授,就中央财政支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情况、现阶段该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及如何加以解决完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记者:国家从2011年起,开始陆续在部分省份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请您介绍下该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原因有哪些?张英俊:好的。首先,我们国家草原面积比较大,占了国土面积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事关海南州广大农牧民的切实利益,事关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海南州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为此安排资金134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从5方面落实一是实施禁牧补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