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矛盾的越南     
"到越南去!"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响亮口号,就在今年5月份前,还在人们的耳边回绕,中国的媒体和企业界还在热议越南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很可能会接过中国制造的接力棒,给中国外向型的制造企业制造麻烦;越南市场是一个需求旺盛、充满机会的市场,像极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廉价的"中国制造"将在越南市场所向披靡、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但突如其来的越南经济危机给了那些热情的已经或正在准备奔赴越南的投资者以当头一棒,无论在行动还是思想认识上都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越南真的是中国转移生产的乐土吗?或者是贩卖中国产品的销售乐园?这场危机给了中国媒体和企业界重新审视和反思越南这个新兴市场的机会。其实,在"走出去"的征途上,中国企业最终会发现,任何一个市场都充满了它固有的复杂性,而无法单一地判断其好与坏,越南也如此。这就是本刊记者辗转越南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岘港等地,通过实地探访希望为中国企业揭示的真相——矛盾的越南。  相似文献   

2.
智造的秘密     
高校扩招引发了"大学生潮",中国迎来了第二个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时期,为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智造提供了充足的、廉价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中国企业学会怎么用好它了吗?  相似文献   

3.
4月份CPI和PPI两项指标双双同比下降,显示中国经济仍在谷底运行。而仅仅着眼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反映到微观层面上,结构调整意味着企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量廉价劳动力、政策性低价土地和便宜的资源以及失位的环保监管将不复存在。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中国制造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已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培育新的核心能力,是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外刊速览     
《董事会》2006,(11):12-13
TIME Magazine 2006年10月5日黄金的机遇中国发生的改变是摆在拉美面前的黄金机遇,要加以利用中国正在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天堂的地位。拉美地区必须利用这一点,在不预先提供工资水平的情况下,重新吸引跨国企业对其劳动力市场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外贸订单出现"冷转移",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成为中国服装制造业的最大竞争对手。通货膨胀面前,中国工人不再"廉价",在成本、关税、资源等压力下,出走东南亚到底是失去还是另一种获得?  相似文献   

6.
报告     
中国临近"刘易斯拐点" 用工缺口或高达1.4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或将提前达到"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应从过剩走向短缺的转折点。报告称,中国农民工大军可能在2010 年就达到了顶峰,虽然中国新增劳动力的绝对值仍在持续增长中,但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供应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最早一代农民工步入返乡养老年龄,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加工业正面临廉价劳动力供应短缺的难题。新生代的农民工面临更多选择,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愿意接受低薪酬高强度的流水线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日前召开的第21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最后期限定在了2015年12月31日。这对中国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相似性,尤其是在服装鞋帽、汽车制造、电子元器件等制造领域,中国与一些东盟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相近,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加之受过去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大众”     
宋涛 《汽车观察》2009,(8):68-69
手工是辉腾区别于其他同级豪华车的最大特点,手工本身就是奢华的代表,在德国和欧洲那是最昂贵和最精细的,因为在那里没有廉价的劳动力。与机器制造相比更加精致,也更加高雅,拥有一种不可复制的尊贵感。  相似文献   

9.
要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一般的解决办法;提升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是更佳的办法;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才是最好的办法。中国有13.4亿人口,就业人数的绝对值非常大,然而近几年总是出现民工荒、用工难的事情。阿迪达斯体育用品公司前不久关闭了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原因是中国在劳动密集  相似文献   

10.
苏未末 《董事会》2013,(4):52-53
如果把富士康的机器人项目看做是全球制造业这块"荒原"上的一颗火种,那么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将这颗火种烧遍整个"荒原",这正是当前制造产业经历的智能化变革。对中国企业来讲,智能化制造的兴起也许是提升到高端制造领域的一个机会,关键看企业自身怎么去把握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巨头,富士康又火了,这一次是因为暂时停止了大规模的招工。富士康大陆地区新闻发言人刘坤前不久声称,今年春节后,富  相似文献   

11.
据伦敦奥组委会预计,英国能从奥运纪念品销售中获得10亿英镑收入和8600万英镑利润。然而,在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只有9%写着"英国制造",65%的特许商品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有19%产自土耳其,4%产自菲律宾,此外,印度、越南、印尼、泰国、巴基斯坦、德国、波兰等国也生产了部分奥运特许商品。那么,中国都承接制造了哪些伦敦奥运特许商品呢?毛巾和床上用品共有7类,中国生产了其中5类;服装共有128类,中国生产了其中的23类;杯子共有19类,玩具汽车共有11类,别针共有190类,毛绒玩偶/吉祥物共有4类,徽章、腕带和手环共有18类,全都是中国制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本次伦敦奥运会的特许产品生产方面可谓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在这辉煌背后,"中国制造"却面对着层层考验,特别是如何提升技术附加值,使中国制造脱离"廉价"的符号,从而树立"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含金量和美誉度,这个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所在,本期奥运专题,我们将深入分析奥运经济给中国玩具、礼品产业带来的利好的同时,其更加凸显我们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经营方式和廉价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建筑企业面临更残酷、更激烈的竞争,为摆脱高能耗、低盈利局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企纷纷谋求战略转型、业务整合,在危机中孕育机会,以扭转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13.
出口市场不畅,成本上升,定单减少,要定单还是保利润?这让不少纺织企业的老总感到头疼。在虞黎达眼里,虽然中国纺织业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比较优势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但市场空间还大的很。"关键是我们必须跳出常规框框来思考问题,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既要看到比较优势的逐渐消失,更要看到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替客户创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富士康开始加薪的信息带来的争论是我意想不到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富士康加薪带来的效应会影响到中国内地代工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担心在台资企业和港资企业蔓延,在内地的制造基地区域也开始蔓延,但是,低廉的劳动力就是制造企业低成本优势的真正来源吗?  相似文献   

15.
今年奢侈品涨价时间提前了,以香奈儿、迪奥、路易威登为首的众多奢侈品牌几乎都在2月中旬提高了价位。此时正值农历春节,各大百货商场中80%以上的服装品牌正在打折促销。这两种称得上背道而驰的价格变化,给了我们一些思考。2012年,服装业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就是服装加工业出走东南亚,中国以劳动力密集优势获得的国际市场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各种针对中国制造的反倾  相似文献   

16.
存在的问题 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拖欠时有发生.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很低,在用工企业,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有的建筑企业还将廉价劳动力成本低作为市场竞争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即使是很低的工资,有的企业还想方设法拖欠.这在建筑业是普遍存在的.据有关部门问卷调查:67%的建筑业农民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32%的农民工则认为很难.一些地方还有60%左右的农民工难以按月拿到应得的工资.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环境的改变,以及一些企业对政策调整的短期不适应,一些原来以廉价劳力和廉价资源为目标的部分外资企业选择移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部分行业专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茶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连续十年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茶叶与茶企现如今的最大瓶颈就是"有品类,无品牌",全靠廉价的商品输出,竞争力十分孱弱,很难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市场,扩大影响力。如不破解这一困局,中国的茶企业之路的壮大机会十分渺茫。马乏人困的岁月,不能忘却的贫穷在茶乡福建省安溪县,许多人对贫穷都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安溪是山区,人均耕地只占整个地区的三分之一,人口却超百万。贫穷困苦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人口红利"真的要消失了吗?所谓的"机器红利"能接棒人口红利继续支撑经济发展吗?中国和美国,谁又能更好地利用机器红利呢?作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工业生产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在未来也会有相当程度的萎缩。因此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终结,并对中国未来经济条件持悲观态度。作为解决方案之一,也有专家提出未来中国应当更加注重"机器红利"从而弥补人口红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汽车观察》2014,(5):56-57
<正>廉价制造时代正在终结,规模优势也难以为继,本土企业把赌注押在了品牌溢价上,等待他们的却是结结实实的天花板。出路何在?业界形容:北红旗,南传祺。传祺能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车界的苹果,通过品质致胜领衔品牌向上?对此,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松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突破品质天花板仅仅提供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同台竞争的基础,而创新才是中国车长久屹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