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日本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战略问题。美国、日本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其贸易增长方式已经基本转变。美国、日本两国的一些做法,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研究美国、日本两国的有关做法,对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完成2006年经济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上,美国和日本没有明确提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概念,但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际上起到了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特别是出口增…  相似文献   

2.
吴琅 《经济论坛》2006,(22):61-61
2004年,我国以占全球出口总额6.5%的比重跃居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仅次于德国与美国。应该说,我国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是贸易强国的代名词。贸易强国不是一个仅仅强调数量的简单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系统内涵的定义。我们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巨大任务,只有转变为贸易强国,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让对外贸易最大程度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贸易强国的定义及标准贸易强国,是指出口商品和服务中高级生产要素含量高,以价值型贸易为主体,能在国际…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中美贸易发展和有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外国对华产业转移和美国对外产业转移的事实,本文发现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家间比较优势动态转变所造成的,是国际分工主导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美国对外产业转移和外国对华产业转移促成了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只要产业转移趋势依然存在且美国不调整其经济结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就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王晰  兰勇 《经济师》2008,(7):81-82
文章分析了荷兰农产品贸易转型的过程和途径,并介绍了其转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提出了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内外部环境,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页岩油革命改变了美国原油贸易格局,使得美国进口原油品质趋于重质化,且地域来源趋于集中化。本文通过挖掘页岩油革命后美国原油进口策略转变的内在原因,提出美国国内页岩油需求与对加拿大原油进口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与对欧佩克原油进口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并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美国页岩油需求和对各国原油进口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的页岩油战略和中美原油贸易关系均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贸易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纺织服装业自1790年建立以来一直得到政府的贸易保护,保护的方式由前期的高关税,发展到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目前正在向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转变。美国纺织服装业早已丧失了比较优势,在政府的保护下,虽然保有一定的规模,但在近十多年不断衰退。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纺织服装业将进行结构调整,中美之间就中国纺织品贸易问题的斗争会很激烈。中国应当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美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美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开始于1790年,塞缪尔·斯拉特(SamuelSlater)利用其在英国阿克莱特所学到的技术经验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棉纺工厂,至…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及其政策取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9年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迅速跃升为世界贸易大国,并正在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独特的外贸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曾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已达到了人均收入水平高于中国3倍国家的出口结构水平,中国在这方面出色的表现创造了上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很显著,二者相比,价格效应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比收入效应大,这表明汇率是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建立更加灵活完善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扩大内需,转变我国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提高我国经济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经历了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单边主义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发展阶段。美国贸易政策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在总体上还是有共性的。文章分析了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和共性,并探讨了美国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日美贸易关系回顾1853年美国佩理将军率领海军舰队要求日本开放国门,建立通商口岸以利于美国对日本进行贸易。以此为转折点日本开始向近代经济社会转变。西方列强对日本的贸易掠夺和政治强权导致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随后日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展开霸权竞争。随着亚太地区日美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以珍珠港偷袭为标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美战争。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通过对日军管而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并乘机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冷战开始,日本得到美国政府的极力扶持。日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均势策略与集体安全的视角,回顾了国际贸易体系在二者不同思维模式下转变的过程,说明美国在二战后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曾经反映了其集体安全的思想.不过,当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系越来越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时,其冲破现有体系的倾向就会加大.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TTIP)”的签订,美国重塑世界贸易体系的格局已初现雏形.  相似文献   

12.
原玲玲 《时代经贸》2012,(22):98-99
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推出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贸易政策,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表现和对我国的影响,并就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的贸易和移民问题日益突出。移民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直接显性地冲击了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而贸易通过减少劳动力需求间接隐性地冲击美国劳动力市场。该文比较分析了两种冲击的特点和力度,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解释了美国贸易保护和移民限制政策的诱因,并强调了贸易发展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造成的更大冲击力。  相似文献   

14.
美、日对外贸易战略转变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日本都是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尽管资源禀赋不同,但是二者在制定对外贸易战略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两国的贸易战略都特别重视技术和人才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并且都采取了有明显政府干预特征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推动和促进技术进步。我国目前正面临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出口主导型”的贸易战略,树立“技术兴贸”的基本国策,有效激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还要有步骤地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我们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出口初级产品同时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到进口初级产品同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模式转化的时点进行了判断,进而从要素禀赋状况、两类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以及相对需求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促使我国贸易模式转变的根源,为我国贸易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互惠是国际贸易中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基石,但它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内涵却不同。19世纪美国互惠原则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1934年后的30年时间互惠原则是自由贸易的体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互惠原则体现了公平贸易,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变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互惠贸易要求实现社会目标,是公平贸易的发展。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互惠贸易政策,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有利于刺激消费,推动内需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共同发展,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有利于节能减排,推动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外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山东省外贸现状,提出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并不是普通的贸易,而是具有某种特殊性的"政治贸易".本文在回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基础上,运用GH模型分析了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政府、普通消费者的不同反应.认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实质上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程序来控制立法结果的过程.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巧妙利用美国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制衡,重视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及政治能力,加强与美国国内相关利益团体和在华投资跨国公司的沟通,积极培养游说队伍,使中美贸易向着更加有利于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娜 《生产力研究》2011,(6):133-134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国扮演着关键角色。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官方公布失业率近10%,为了转嫁危机,美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文章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谈起,在贸易保护对中国的影响方面着重于人民币汇率,并给出了在的当前形势下中国的对策。后对保险企业的创新目标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中国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那么中国是否真的超越美国成为贸易强国了呢?如果不是,与贸易强国的距离还有多远?在建立贸易强国衡量标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世界主要贸易国进行排名和比较,得出美国仍是贸易强国,中国和美国之间还存在两个阶段的差距,中国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大国,更不是贸易强国。为此,针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探讨中国贸易强国之路,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