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海南中部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南中部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中部拥有海南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海南这样的自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黎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山地及其外围丘陵地带,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时代,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口也较稀少,这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没受到多少影响,是原生的;黎苗民族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独特文化、民族风情,由于与世隔绝,也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4,(10):118-121
生态旅游资本运营是把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作为一种资本来进行运营,以实现生态旅游环境长期有效改善、生态旅游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生态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进行有效运营能促进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本保值增值,破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当前,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本运营存在着旅游资源规划滞后、品牌意识不浓、负外部性现象严重、售后服务体系不全、投资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应从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园、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带、搭建生态旅游公共平台、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创新酒店运营模式、打造"智慧生态旅游"、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手,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逐渐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不断加深,在欣赏高质量环境景观的同时,不对其造成损害的一种旅游形式.其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已成为一种旅游时尚.白城市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王伟年  王瑛 《企业经济》2003,(12):175-176
将宗教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刚开始,主要成果体现在香格里拉藏传佛教景区的生态开发与旅游研究上,被取名为“宗教生态旅游”(侯冲,1999;潘发生、杨桂红,2000)。可把宗教生态旅游理解为在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所开展的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的,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指导,坚持自然和人工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以满足人类宗教旅游需求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活动。宗教旅游的生态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优美环境和神圣肃穆的氛围,旅游主体的虔诚心理和主动接受。在人类诸多宗教中,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于其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助于自然保护的新的旅游发展形式,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能够平衡利润,推动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推动云南旅游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183;拉斯喀瑞(Cekallos.Lasurain)首先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他进一步阐明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威信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你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生态旅游产业的研究成为江西学者们的热门课题,本文以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动力,如何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保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事业如今的迅猛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旅游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现在国家提倡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就促进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生态旅游管理对于生态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旅游对自然景区的旅游路线进行了新的规划,在旅游过程中不可以对于自然资源有任何的破坏性行为。本文以对生态旅游的分析为前提,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原则以及路径的选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姚海云 《价值工程》2014,(15):313-314
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欣赏作为一种休养生息,调节心态,缓解疲劳的方式。所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大众化、社会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绝佳的发展机遇。生态旅游是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全国旅游市场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推出了’99生态环境游方案。据了解,其主题是“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环境”。我国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生态资源,无论是众多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还有56个民族的奇特风情,都是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举办’99生态环境游,旨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丰富我国的旅游产品。据介绍,明年国家旅游局将推出若干生态旅游专项产品。这其中包括野生动物观赏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旅行、香格里拉探游等。国家旅游局提出,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综合治理旅…  相似文献   

12.
战锐  左瑞枫 《活力》2010,(17):52-52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的大热,中国也逐渐的兴起了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旅游项目和相关产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走入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显得有些遥远。很多人在尝试之前还不明白什么是生态旅游。因此,在这个假期.笔者搭乘20多小时的车,从哈尔滨出发。驶向中国最北的生态小镇——北极村。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一种以渴望自然,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正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趋势和新时尚.但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的经营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生态旅游发展还不完善、旅游生态意识落后、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有名无实、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文章以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原苗苗 《企业导报》2012,(21):132-133
利用陕南三市生态旅游的优势,促使生态资源相近的三市旅游业发展,走区域联合开发之路: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战略;联合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区域联动,实施整体营销;树立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生态经济的世纪,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本条件。宁夏南部山区旅游业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试图从宁夏南山区的区位特点和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提出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和构想,并设计了具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茶陵云阳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茶陵云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原始生态性突出,总体品味较高,具有一定的区域独占性,开发潜力大。文章通过制定生态旅游规划,统一生态旅游思想,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策配套,培养和强化当地人民生态旅游意识等策略促进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造福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起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需求。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以区域融入为视角,阐述乡村旅游单点发展的利弊与区域联动差异化发展的优势,通过研究厦门市翔安区溪美村现状环境优势条件,结合区域旅游规划发展建设生态旅游产业,打造望山而作、栖水而居的诗意溪美。  相似文献   

18.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一个核心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旅游企业只把生态旅游当成一个标签,一个用来吸引旅游者的幌子.笔者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界定生态旅游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旅游泛化及其本质、控制措施,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11月7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决定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决速发展,业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举办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旨在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行旅游理念、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生态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效益与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企业经济》2006,(6):85-87
生态旅游作为替代旅游的扩展和派生形式,其发展是弥补传统旅游不足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多问题。因此,综合分析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效益以及负面影响有利于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并为保持旅游与生态的双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