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期奉献     
《经济师》2000,(6)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 2 0年年均近 1 0 %的高速增长之后 ,已连续 7年回落 ,1 999年经济增长率为 7.1 %。经济学界不断有人预测中国经济的走势。经济景气波动是否已经达到谷底 ?是否将出现以增长速度回升为标志的“拐点”?中国是否还将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呢 ?本期“热点经济专访”记者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白和金院长。《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拐点》一文值得经济理论工作者一读。●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 ,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往往是一国经济再次起飞的基石。我国当前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根本出路在于将扩大需求与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2001年的经济走势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2001年的经济走势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成为国内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研讨的一个焦点问题。现将近一年来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讨论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新的历史选择。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经济学界和一些实际经济工作者就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评价、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突破口”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 ,由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经济导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为主题 ,集中研讨了当前和 2 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和重大热点问题。会议期间 ,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白和金院长 ,就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拐点在哪儿等问题 ,白院长从理论到实践作了精辟的阐述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记者 :白院长 ,什么是经济景气波动的新“拐点”?为什么中国经济的景气波动既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法则问题,自从在“新建设”、“学习”等杂志上先后展开广泛的讨论以来,目前已经形成经济学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为了推动全国经济学家继续进行关于这一方面的科学的研讨,准备继续发表一些讨论文章。在这里发表的文章,主要还是研究性的,不一定就是讨论的结论;我们希望在继续讨论和研究当中在主要问题上能获得适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分析某一货币的长期限的汇率走势时,可以通过分析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把握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方向,判断某一货币对在某一较长期限内是处于上升、下降还是横盘整理的走势,从而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买进、卖出还是观望;但是在短期限内,货币的汇率走势往往难以捉摸,如果投资仅仅依据经济数据等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来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出现亏损.本文将重点讨论经济基本面如何在长期限和短期限内对货币的汇率走势产生影响,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析汇率走势,提升对货币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宏观经济管理做了比较多的讨论,这些讨论十分有益。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这些讨论中诸如对宏观经济究竟是采取“总量分析”还是“结构分析”这样的争论所涉及的根本问题,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宏观经济状态的好坏。宋国青等同志在《宏观经济理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中提出了“衡量宏观经济状态的指标”问题,但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认为单独以某种指标来衡量一个经济状态都有问题,并在最后概括说“总的来看,在判断宏观经济状态方面,我们目前的理论和方法还十分欠缺,需要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学界开展“双百”方针讨论,我认为很有必要。因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的,经济学界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是必然的。“双百”方针是党的长期方针。当然,“反右”时期、十年“文革”混乱期间,“四大”一来,大家无法说话。三中全会以后已经改变,有条件恢复“双百”方针。社会科学院的同志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知识水平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可能一致。一个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可能没有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百家争鸣使大家有条件克服片面性。只有克服认识的片面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在克服错误中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0.
我想许多经济学家会记得在“四人帮”被粉碎后的1977年有一句描绘当时学术界状况的话:“经济繁荣,哲学贫困”。那是因为在那一年经济学界连开了好几次规模大的“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会”。而在哲学领域还没有动静。其实那时中国经济根本没有什么繁荣。只是经济学界的讨论热闹了一点。这种讨论的目的是为经济走向繁荣排除障碍。那时经济学界只觉得需要哲学界来援助。才有那八个字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国经济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国当前“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想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何谓市场经济?这在我国经济学界,认识是很不一致的.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在概念上认识不一致,其它问题的讨论就很困难了. 市场,一般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任何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也就是说只有通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资本市场》杂志组织了主题为“宏观经济景气能否持续”的圆桌讨论,王建、巴曙松、高辉清、彭兴韵等四位专家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格局做出了比较超前的预测,讨论中的很多观点在7月份公布的上半年经济增长数据中都得到了验证(参见本刊2005年第6期“特别策划·圆桌论坛”《景气还能持续多久?》)。然而,尽管比较前瞻地预测了经济数据,但是就增长指数的争辩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经济界对中国经济趋冷还是趋热、宏观调控收紧还是放松的争论再度激烈之时,我们重新召集专家进行研讨,讨论的重点不仅包括对经济走势的未来判断,更涉及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预期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点和寻找更好的发展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美国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招致人们关注的目光,它的任何转折、变化都会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思索、分析与争论。自2001年第二季度起,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20个月的强劲经济增长,陷入了经济衰退中。面对美国经济的衰退,国际经济学界对其走势有多种揣测,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已步入调整期。在短期内,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可能性较小,出现持续严重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平 《当代经济》2008,(11):76-77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关于经济走势,理论界讨论不断。本文基于五个方面的基本判断。认为房地产业应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和晴雨袁,但宏观调控处于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迎来刘易斯拐点,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何时到来的讨论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从二元经济视角、人口转变视角、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拐点、库兹涅茨转折点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度下降及农业工资率是否存在大幅度上升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刘易斯拐点;虽然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转变优于经济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只要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就会抵消人口红利拐点到来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对中国是否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预算赤字、铸币税和货币扩张通货膨胀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日本通货收缩的经济提出“流动性陷阱”的诊断和创造“铸币税”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政策建议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较热烈的讨论。本文撇开通货收缩和流动性陷阱问题,主要讨论铸币税问题。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中,铸币税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界的同仁志士都十分关心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曾经讨论过关于“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问题,也有过是否要建立所谓的经济学的“中国学派”的争论,所有这些问题的焦点在中国表现为一个学术上的“主义”问题,那就是怎样对待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而这在中国的经济学界又是一个说了再说的老问题,如今对这个问题的“解”仍然是: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既不要盲目排斥,也不要盲目崇拜;要吸取其合理的成分,也要剔除其糟粕。据说,这个忠告大多数是以研究“西方经济学”为职业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因此,这个忠告一定能在某种…  相似文献   

18.
殷剑峰 《金融评论》2012,(4):1-17,122
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造就了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的两种情绪。一方面,许多人认为中国经济还会有若干个十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将人口老龄化和刘易斯拐点看成是中国经济陷入低速增长、甚至停滞的前兆。本文首先基于人口转变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机制,然后在一个简单的索洛模型框架下界定了“人口拐点”、“刘易斯拐点”和“储蓄/投资拐点”,指出单一的人口拐点或刘易斯拐点并不值得担忧,刘易斯(第二)拐点之后同时发生的人口拐点和储蓄/投资拐点才是经济减速、甚至人均产出水平下降的推手。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若干国家的案例也表明,危机通常发生于刘易斯(第二)拐点之后的双重拐点重叠。对我国数据的分析发现,尽管我们已经或即将面临人口拐点,但仅从劳动力这一个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尚无法得出刘易斯(第二)拐点出现的结论;同时,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也没有迹象表明储蓄/投资拐点的到来。因此,过去三十多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劳动力供给效应和资本积累效应依然存在。不过,陷入危机国家的教训表明,信用膨胀伴随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将会引发突然、剧烈的调整。所以,未来在通过改革继续推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稳定信用和房地产市场,以防止刘易斯(第二)拐点和储蓄/投资拐点被提前触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学者来说早已不陌生,早在30年前戈德史密斯就对此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把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主要和唯一的特征。本文在借鉴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在当期存在对数线性关系,同时也分析和比较了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的几个主要观点。-“货币化进程”与“经济金融化”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易纲的货币化进程;其二是王广谦的经济金融化。初看起来,二种观点之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20.
宋宏 《经济师》2002,(10):6-7
我国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关注和讨论“新经济”已有多时。尽管人们对“新经济”概念的理解不一 ,但对于“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生存”、“知识经济”等等相关概念可谓是耳熟能详了。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像美国那样的新经济体系 ,然而作为一种理念、机制、方法 ,新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走向与转型 ,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发达地区比如被称为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上海 ,这里的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对于“走向新经济 ,建构新企业”便投入了颇多的注意力 ,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操作。应该说 ,这也意味着一个共性的发展趋势。因此 ,就目前尚不发达的地区而言 ,关注这一问题同样是必要的。不久前 ,笔者在上海访问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芮明杰教授 ,就有关新经济及新企业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