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隋朝裴矩在河西走廊的招商活动·王冰柳刚从两汉到隋朝的数百年间,中国西北地区正处在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浪潮中。这个浪潮不但启动了丝绸之路的复苏,而且引起了统一后的隋朝对西北形势的关注。这一方面体现为隋朝对吐谷浑、突厥诸部阻断西北贸易路而造成严重政治、经...  相似文献   

2.
都兰古墓     
青海大地上曾崛起过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谷浑王国.当年,吐谷浑的铁骑曾经征服了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南抵今青海南部,西至今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的大片土地,国土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在当时可谓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3.
白兰与三世纪初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谷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明了这个古地名深厚的史学底蕴,据《通鉴》明确指出:吐谷浑"西徙阴山而居,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吐谷浑人的势力进入白兰以后,白兰便是吐谷浑国虎踞龙盘的可靠根据地天造地段,坚如磐石的大  相似文献   

4.
吐谷浑自公元329年叶延于立国,至663年(唐龙朔三年)灭国,共344年。中外学术界将其研究重点多放在灭国之前,但灭国后的吐谷浑有其独特的历史蕴含,值得加以研讨。故不避浅陋,呈一得之见,以期引玉。 一、灭国后的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 663年,吐蕃发兵击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可汗诺局钵与妻唐弘  相似文献   

5.
孙占鳌 《发展》2014,(5):44-45
正三、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屡次对突厥用兵,一举控制西域各国,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兴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关隘,并打通天山北路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于是,丝绸之路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丝绸之路贸易迎来了繁荣时期。裴矩开中央政府主持贸易之先河,在西北民族尤其河西民族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隋炀帝时,西域各族或政权使者纷纷前来河西地区从事贸易,为  相似文献   

6.
治沙、造林与经济的发展●张得道(金昌市永昌喇叭泉林场永昌,737200)由于沙漠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各国政府早已把防沙治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甘肃沙区分布在河西,面积之大,在全国位居第四。笔者想就河西地区的防沙治沙与经济的发展谈一些粗浅的...  相似文献   

7.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是甘肃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地方,全省绝大多数的蒙古族聚居在这里。肃北蒙古族大部分是在清朝中后期,由青海厄鲁特蒙古中的和硕特部北左翼右旗及北右翼末旗而来,其余部分来自新疆土尔扈特部和原外蒙古喀尔喀部。由于先进入青藏高原藏文化圈腹地,后迁至河西走廊西段汉、藏、突厥文化的交汇地带,使肃北蒙古族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带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在"剪胎发"礼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吐谷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国时间最长的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她抓住了有利时机等等。但从文化方面考察,吐谷浑之所以有活力,之所以发展迅速,之所以强大盛世,在于她文化方面的优势,即吐谷浑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吐谷浑文化的包容性给本国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就吐谷浑古国地名地望的考释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而有益的探讨。但各家观点相去甚远,莫衷一是,本文试就伏罗川吐谷浑古国遗址所在谈点门外之见,供史家研究时的参考。不同观点简述《宋书·吐谷浑传》载:“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伏罗川。”目前对伏罗川地望大致有三说: 一,芈一之、聪喆等同志认为伏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素有“丝绸之路”之称。河西地区(又称河西走廊)东起黄河,西连新疆,南部与青海接境,北部除与内蒙毗邻外,尚有小部分地段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夹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因在黄河以西得名,是一条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1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11.
陕北人     
彭措 《西部人》2003,(2):34-35
东临黄河,西依子午岭,北靠古长城,南接黄龙山——这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就是神奇的陕北高原;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近500万人们,共同构成了汉族人口中一个特殊的族群——陕北人。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记可载的历史上,有关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要借助于陕北和陕北人的历史来说明。陕北人在雏型、发育的阶段,陕北黄土高原一直是民族斗争的旋涡和战场。上古时代不作赘言,中古后的羌、氐、匈奴、鲜卑、稽胡、突厥、回纥、吐谷浑、党项、吐蕃、蒙古、土鞑、回回、番族等10多个民族,在陕北高原这座剑与火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2.
吐谷浑是魏晋至隋唐时期活跃在今我国青海及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的民族,曾在4世纪至7世纪30年代建国,国名亦称吐谷浑,立国约三百五十年。作为一个由辽东远徙而来的民族,吐谷浑能在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的甘青地区建国且又延续近四个世纪,不能不为人所称奇。  相似文献   

13.
古代河西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沈桢云河西拥有优越的水土资源。历代统治者经营河西,均以农业为重点,兼及畜牧和其他。由于河西丰富的水资源以地表水和冰雪融水为主,大气降水很少,兴修水利便成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在推行一系列屯垦制度的同时,古代的统治们十分重视河西...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河西为何兴盛汤代佳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咽喉要道。战国、秦汉之际,这里是少数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的游牧地。汉武帝北击匈奴,收河西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从而使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河西,当地的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15.
郭里木棺板画初展吐谷浑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令哈市出土的郭里木墓葬棺板画,从目前已经临摹出的侧板和挡板画面看,其内涵之丰富,画法之细腻,构图之奇特,在柴达木乃至我国西部恐怕绝无仅有。在棺板画中,档板上绘有中原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图案,侧板展示的则是古代少数民族生活场景,西部民族的风貌和中原汉族民俗在此得到集中统一。墓葬棺板画惊现柴达木后,人们对墓葬的文化归属说法不一。我们认为,该墓属吐谷浑墓,棺板画展现的是隋唐时期吐谷浑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暾欲谷是后突厥汗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谋臣和干将,本文论述了他对后突厥汗国的杰出贡献:帮助颉跌利施可汗建立了后突厥汗国;默啜可汗时期他东征西讨,使汗国走向了鼎盛局面;毗伽可汗时期他协助可汗巩固了后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的发展、壮大与强盛和暾欲谷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驼铃声声     
南北朝时移牧柴达木的吐谷浑人开辟了柴达木通往西域的吐谷浑道即丝绸辅道。它的诞生使柴达木与外面的世界有了连接的契机。虽然它早已被风沙鞭笞得残缺难辨,但是。只要提起丝绸之路,驼铃声依然从遥远的天边悠悠而来,不绝如缕。近代已驼铃依稀,柴达木西部被国外的探险者视为月球。也有阿吉等传奇商人时而带着骆驼队穿行柴达木,用声声驼铃提醒八百里瀚海不要沉睡。那无数驼铃声串起的岁月,铺就了开拓前行的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19.
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凡留意两汉河西史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四郡的设置年代。由于《汉书·武帝纪》和《地理志》记载的歧异,也由于史、汉两书其它有关材料中隐含或透露的四郡设置年代的时间信息不尽一致,因而使这...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在青藏高原建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所以史学界泰斗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说,建立"吐谷浑国,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光辉标志".而创造了这个光辉标志的吐谷浑古国的王城,就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