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国外公务员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共同特征和趋势之一是这一制度与私人部门雇员养老金制度从分门而立到逐渐走向统一整合。我国在2014年也实施了改革,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过渡期现已过半,各项政策措施已基本平稳落地,但也出现了一些改革前预期之外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本文对改革方向和趋势与我国类似的国家的公务员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动因、改革路线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改革过渡办法及养老金待遇的平稳衔接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国外的经验给我国下一步顺利推动改革带来以下启示:构建公平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DB制与DC制相结合的补充型养老金计划;统筹安排及合理确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养老金计划的待遇替代率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首次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作为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形式,由此开始了建立这一新制度的探讨。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创新性提出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两个群体的职业年金制度整合推行的设想,从界定概念出发,分析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与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制度内容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杨铮 《中国证券期货》2012,(10):261-262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来源已经从财政拨款逐步向社会统筹基金转变,这种养老模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但同时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高校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划分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因此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来弥补职工养老待遇的不足,是高校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年金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剖析了职业年金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系统比较了缴费确定型(DC)、待遇确定型(DB)和混合型(CB)三种职业年金模式于我国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设计了CB型职业年金理论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口的增加给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造成了现实的压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制度上做出了诸多变化,统账结合制度的建立、缴费基数的范围限定、在职业年金制度上的创新、目标替代率的设置,从各个方面切实改革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对以上制度改革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为实践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实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养老制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双轨制”的现状亟待解决。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可见政府已将养老制度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比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前后的不同方案,计算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得出试点方案中的养老金替代率与改革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均存在较大差距。从而说明各试点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程缓慢主要在于待遇水平大幅度降低。由此提出早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基本达成共识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将实行与企业相同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建立职业年金。随着制度改革纳入议事议程,如何确定合理的待遇需要深入研究。世界各国大都依据本国国情对公务员退休养老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调整和改蕈。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存在巨大差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备受质疑,由制度差异带来的阻碍人才流动等弊端日益凸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及其养老保障特殊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融入全国统一的养老金体系和保护公务员既得权益的考虑,给出了公务员养老金改革应采取“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测算分析了改革方案对个人和财政支出的影响以及在实施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吉林金融研究》2014,(10):71-76
一、引言 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有研究显示,我国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需要缴费,却能拿到70%-80%,这种现象饱受各界质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13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