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完全契约下的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行为受到契约的影响。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频频发生;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时,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敲竹杠行为相对弱化;人力资本所有者完全拥有企业所有权时,其敲竹杠行为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如何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并论述实施这一构想对传统企业治理机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传统经济运行的一般特性是一元导向经济,生产要索的投入产出都是在以生产资料为基础上进行的。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支配着劳动者和其他生产要素,一元导向经济是企业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工业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非人力资本匮乏,劳动力相对过剩,非人力资本作为稀缺资源在与人力资本的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结果是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人力资本所有者只能获得固定工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传统人力资源会计对象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从人力资本的二重性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入手,提出人力资本会计的会计对象,即对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如何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并论述实施这一构想对传统企业治理机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文理  陆杉  范佩霞 《企业导报》2013,(4):185-187
本文首先结合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特点提出该类公司的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定义和价值特征,确定其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技术型人力资本。然后以现代企业理论和C—D模型为基础,提出了管理型人力资本选择技术型人力资本的博弈合作条件。最后阐明了现实中管理型人力资本所有者选择评估技术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人力资本的六大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时间的特性出发,通过模型说明了时间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风险承担者,即人力资本所有者是用其投入在企业中的时间作为其风险的承担者。本文的分析回答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人力资本所有者是用什么来承担企业的风险。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享有部分企业剩余索取权,这从理论上肯定了现在许多企业实行的分享制、股票期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策略经历了"与资本运营一体化"、"无条件的所有者化"、"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的演变过程。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效果取决于核心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的连接牢固度和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呈倒U型曲线,由此证明了"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的合理性。"所有者化策略"的本质是核心人力资本以其稀缺性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9.
李荔  刘秋月 《会计之友》2007,(12Z):59-60
人力资源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就人力资本而言,对其属性的判断有多种观点。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较,认为人力资本既不具有负债的特征,也不具有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应作为企业的第三种权益加以确认,在会计处理上,应区别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一些国企改革攻坚战之所以屡屡难以奏效,其主要原因除了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对人力资本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根据R·科斯的观点,企业实质上是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缔结的特殊契约。这意味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在利益上应该是平等的。在历史上,由于物质资本相对人力资本更为稀缺,导致在企业制度的安排上忽视人力资本产权,只承认物质资本产权主体是企业的所有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日益以知识、技能为根基,资金、机器、设备、厂房土地及未受过教育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企业人力资本流动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流动两类。作者通过对一个理想的人力资本市场上企业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关系的研究表明,企业增加其自身的通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客观上能解决由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套牢”问题,并使人力资本主动性流动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源于两权分离,对应于所有者财务论,有学者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两权分离与早期的两权分离相比,又有了部分质的变异:就是经营管理者等开始以知识和技能拥有企业的产权,形成人力资本,从最初的资本家与企业家融为一体经企业家与资本家分离到最后企业家与“资本家”又融为一体(借用资本家一词,实际上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相融合),起点的融合以物质资本家为主,终点的融合以企业家即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这就使以人力资本身份出现的经营者的经营对象从物质资本扩展到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实…  相似文献   

13.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实现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特别合约。财务管理的实践表明,企业财务管理范式要适应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博弈能力所决定的,人力资本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不可忽视的要素,人力资本的日益重要性导致了传统财务管理范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一)新经济下的企业: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特别契约。按照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种财务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等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组成的特别合约,企业收益是双方合作的结果。但是,人力资本并非一开始就获得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本所有者要求成为继投资者、  相似文献   

19.
金花 《财会通讯》2010,(9):32-34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的依据进行分析,肯定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同物力资本所有者一起分享企业的剩余,认为应增加值收益作为二者的分享对象,提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分享剩余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内部分享剩余的方法,最终使所有的人力资本都参与企业的增加值收益分享。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要素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何长期有效的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从产权的角度论述人力资本股权化、人力资本股权的安排及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