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湘赣两省农户储粮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常见的储粮装具有梯下仓、水泥板仓、池形仓、编织袋,其防虫、防霉、防鼠性能差。加之储粮过程中,农民把早稻、晚稻同放一仓的情况较为普遍,将新粮、陈粮、种粮、饲料粮分开保管的人很少。这为害虫的扩散、霉菌的传播、鼠害的猖獗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的普遍感觉是每户每年损失约50多公斤稻谷,实际的储粮损失约为储量的8%~10%。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适用于不同区域农村储粮技术设施研究与示范》的调研,针对目前黄淮海等三区域农户储粮过程中造成储粮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农户对储粮技术的需求,提出火力发展农户储粮虫、鼠、霉防治技术;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机械;研发推广农户家用小型粮仓;普及科学储粮知识;加强政策引导和国家投入等对策,这对于减少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损失、有效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粮食增产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对于包装材料抗虫性能的研究已经开始.近20多年,由于石化工业的发展,开发出许多种塑料薄膜,为利用它作为包装材料以及在熏蒸时作为密封材料去防治储粮害虫提供良好条件.用塑料薄膜存放粮食等物品,造成了与外界隔绝的小环境,因缺氧而使害虫死亡;粮堆表面或粮堆五面、六面,用塑料薄膜密封,对于熏蒸杀虫的效果至关重要.熏蒸杀虫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塑料薄膜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料薄膜,不仅要检测其物理、化学指标,而且还要测定其对储粮害虫穿孔的抗性.储粮害虫中的甲虫,有发达的口器,大颚特别发达,是造成塑料薄膜包装材料穿孔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已普遍采用塑料薄膜包装材料存放粮食等物品.这是防治储粮害虫有效方法之一,效果良好;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即塑料薄膜一定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小艳  浩升  治勇  立忠 《齐鲁粮食》2002,(10):47-47
钢板筒仓储粮害虫的防治是储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尽量做到既能有效杀灭储粮害虫,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熏蒸剂的残留量,减少熏蒸费用,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在保证储粮安全的同时,确保储粮的食用安全。青岛第二粮库探索了在良好密闭条件下的低剂量间隔熏蒸。  相似文献   

8.
9.
绿色储粮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绿色储粮的理论基础,即储粮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生物体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以控制生态因子为主的综合防治为绿色储粮的基本技术;并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科学用药,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储粮熏蒸毒气的扩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猛 《粮食知识》2000,14(1):60-61
  相似文献   

12.
13.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推广了苏式平房仓。这种仓房为砖木结构,主体较坚固耐用,但因原设计仓房低矮,存粮线低,仓容小,不利于机械操作,粮情检测困难,通风条件差,这些客观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全储粮工作的开展。目前,苏式仓在各级粮食储备企业中还有相当的规模和数量。做好这些老仓房中的粮食安全储存,对实现“两个确保”的要求,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粮食科学储藏指利用储粮科学技术,减少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数量和质量损失,确保粮食安全.本文综述湖南省粮食企业储粮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当前粮食储藏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粮食储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加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粮食因虫害损失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开展利用无毒、无污染的植物源混合物防治储粮害虫,提高农村科学储粮技术,实现农户绿色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徐长明 《粮食知识》2000,14(5):83-83,F003,69
随着科学储粮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我们依据山区自然的气候特点,采用竹笼自然通风的方式,使粮温达到低温储藏的目的,它不仅可以均衡储粮温度。保持粮食低温,降低粮食含水量,而且还能减少储粮品质劣变,抑制害虫的发生,此项储粮技术投资少。结构简单,容易制价管理,劳动强度不大,目前竹笼自然通风储粮技术正在我县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山东是经济发达的产粮大省,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在山东的试点对全国其它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山东361户农户调查数据资料,首先考察"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背景下农户2010~2012连续3年的小麦与玉米年末存量、储存方式、储藏损失、储粮目的及储存效果,然后对农户科学储粮技术的认知、采用及其效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深入探究影响农户科学储粮技术采用意愿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近3年来粮食储量稳定,主要储粮方式是袋装与缸装,损耗来源于鼠害、虫害及霉菌;科学储粮技术效果明显,但普及率低;大多数农户具有技术采用意愿;家庭人口学特征与粮食生产、消费和储备情况及农户对技术的了解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技术采用意愿。主要政策建议与启示为:扩大试点范围,开发不同技术满足各类农户需求,并探索适当的补贴机制、构建技术服务体系,融"科学储粮工程"于新农村建设及农业服务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