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     
万峰当选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不久前,在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古老的会议厅,国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万峰教授被推举为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并接受颁发的外籍院士证书和奖章。这是近30年来首位中国学者当选该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11(1):11-11
2014年12月14日,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悉,该院教授韩忠朝已于当地时间10日当选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经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长AlainBugat证实,韩忠朝是第一位当选该院院士的中国学者。   韩忠朝长期从事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产业化平台的构建,现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早在2006年,韩忠朝就当选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生物秀)  相似文献   

3.
人·事     
孙占学当选俄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孙占学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孙占学出生于1962年9月,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地热学、水文地球化学、金属矿床溶浸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各3部;获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核工业部级劳动模范称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1990年成立,是俄罗斯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科学院。拥有4000余名院士,其中有1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正>陈予恕,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1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肥城;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留校工作至今;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副博士学位;1986年加拿大贵富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聘来哈工大任教。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自  相似文献   

5.
人·事     
李静海、张杰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官方网站7月12日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2011年新增选6位外籍院士,另4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6.
四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宣布,该院2003年度院士增选同时选举产生四位外籍院士,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等四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新增选的另三位外籍院士分别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M·乌克布拉托维奇、日本的藤岛昭和俄罗斯的梁基谢夫。自2003年度开始,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和国内院士增选工作同步进行,每两年增选一次。该院外籍院士增选工作一贯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候选人必须在工程科技领域具有一定威望,并且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94年成立的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  相似文献   

7.
院士寄语     
闵恩泽 闽恩泽,石油化工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珊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8.
人·事     
李家洋杨焕明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洋院士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杨焕明院士于2012年7月当选为德意志利奥波第那自然科学院(The Deutsche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Leopoldina;The German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相似文献   

9.
院士寄语     
纳米科技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新一代动力电池与前瞻技术”分论坛上做报告,介绍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现状与发展机遇、挑战等,以下为报告节选。为什么要发展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商业化的窗口是什么?从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可以看出固态电池的优势,窗口期应该出现在2025~2030年期间—在2025年可能实现小批量生产,2030年可能实现更大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12,(1):74-7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近日相继公布了201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共有54名,其中,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4岁。另外,今年从19名外籍院士候选人中产生了6名新外籍院士。通过此次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人数达到783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欧阳予简介     
欧阳予 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俄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及上海核工院高级顾问,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人物介绍     
严陆光:电工学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1999年~2004年任宁波大学校长,现为宁波大学名誉校长。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四川经济研究》2006,(6):48-48
本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0月正式出版.总字数50万字以上。这是我国学术界专家学全面论述当代中国民营企业艰辛创业历程和正确发展道路的第一本长篇专。名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为本书作“序”——题为《为创建民营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周光召谈外籍院士加盟中科院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籍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期间,将按严格程序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周光召就上述问题介绍说,选聘外籍院士,是符合国际科技界惯例的重要举措。而选好外籍院士,有利于促进中国科学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10月16日,中国扶贫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在京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lO位个人和机构获奖,袁隆平被评为终身成就奖。袁隆平1930年生于北京,现居湖南长沙,被称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3):11-1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房桂干研究员当选为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院士。房桂干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得率清洁制浆工艺、废水高效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成为我国高得率制浆造纸领域知名专家,先后被国内多家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聘为教授。多年来,房桂干研究员十分重视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将加拿大、瑞典等国先进的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引进应用到国内多家企业。国际木材科学院成立于1966年,是世界上木材科学的最高学术组织,而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是该领域最高荣誉学术称号。新院士由院士推荐,每年增选—次,每次5人左右。目前,该院的242名院士中,中国有15位。(科学网)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国工程科学院成立以后,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科技报、上海交大报等上海各大报纸都以显著位置刊登了有关首批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模具所所长阮雪榆教授事迹的文章。我刊荣幸地征得阮教授的同意,在本期封面上将他  相似文献   

19.
人物档案闵恩泽(1924.2.8-),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院士寄语     
严东生 材料科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特邀顾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誉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