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当前的"三农"问题中,如何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四川省在统筹城乡之路上面临的且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在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中应走一条经济发展产业拉动之路.并认为四川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产业拉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手段,最终达到城乡和城乡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还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产业拉动思路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三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成都市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等有较高的满意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帮助54.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乡统筹就业是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城乡统筹就业是本地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的统筹。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城乡统筹就业是区域间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和开放,即通常所说的本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城乡统筹就业的本质是一种机制,是劳动力在城乡间,区域间有序流动和保证劳动力有效交易的一系列机制。本文以城乡统筹就业为题为探讨关于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基础,约束条件,机制的建立,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使农村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研究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着手,积极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解决途径,是有效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在构建和谐辽宁的视角下,结合辽宁省实际,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措施.本文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创新,实施以工补农、城乡平等就业等措施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对策,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自身的发展步伐对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玉明 《农村经济》2005,(10):113-116
近年来,成都市城乡就业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全市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就业的新格局,三次产业之间的就业结构得到改善,城乡从业人员同步增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然而,虽然成都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喜人,但要实现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制约因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成都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解决好城镇失业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相结合、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实施多策并举的城乡就业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的目标;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在去年底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广东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部署了今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五大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城乡就业统筹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他们认为,农民每家有田种,不存在失业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城市还将排斥农村劳动力进城作为减轻城市就业压力,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城乡就业工作应该协调发展,要必要实施城乡就业统筹,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积极统筹城乡就业,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省农村已有1411万人得到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4%,劳务输出总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了2009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认为当前工作重点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增加"三农"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13.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在它的辐射带动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体力量,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兴起,用新的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民就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视野下,系统思考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从制度建立、政策安排等方面入手,全面建立新的政策体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作通讯》2008,(4):21-23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是一个社会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格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曾被强行截流,农民工曾被称作是“盲流”。即使是到了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新时期的今天,各种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依然存在。今年元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为破解这道民生难题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是历史的进步和时代呼唤的产物。“本期聚集”栏目我们将视角定在反映我国新世纪改善民生这一壮举上。  相似文献   

16.
<正>制定出台政策文件,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统筹城乡带来的好处,包括各项政策补偿,如明确农民宅基地、承包地补助标准,落实进城农民住房保障、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待遇,最大限度增强吸引力。为了解城乡统筹发展现状,2013年,江苏省射阳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对城乡统筹试点镇其中的2个镇6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农民愿意进城入镇居住占比较高。通过对黄沙港镇、海通镇及两镇的海星村、东方村、海丰村、通兴居等6个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从各级政府的角度看,城乡统筹的关键是要对城乡统筹做出制度性的安排。从农村的角度看,城乡统筹就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18.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后平 《农村经济》2006,1(12):111-114
本文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消除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然而,目前我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十分沉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面临复杂的人口与就业环境,又存在理论困惑,还有现实制度障碍等。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生产要素、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保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