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阶段研究国民政府1927-1949年经济建设外债的债务规模、债权国以及经济建设外债用途的变化和特点。经济建设外债规模并没有因抗战的爆发而骤减。经济建设外债债权国趋向集中,从战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转向战时反法西斯主要同盟国再到战后以美国为主。因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地位,战时经济建设外债借款和还款方式相比战前对中国更加有利。经济建设外债用途趋向集中,从战前的铁路、航空、航运、通讯、电气、电政、实业、水利等,到战时的交通、实业和金融,再到战后只有交通和实业。其投向也随着战时工厂内迁运动和大后方建设逐渐从战前的东南沿海地区转向西南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政策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产业政策论析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赵春明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战前,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还是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战争带来的严重破坏,使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更加虚弱。当时,日本面...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战后日本的崛起辜庆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它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28%。1950年,日本的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但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9亿美元,只是美国的3.8%...  相似文献   

4.
社会均等化发展的首要标志是经济收入差距缩小。日本在战后持续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日本式企业经营制度促使日本实现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就业率。日本政府的税收制度有效地发挥了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社会再生的各种制度援助。1973年战前和战后初期最大的社会差别是农户与城市工薪者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发生逆转,农户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工薪阶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在国际上建立了“富裕社会”的形象。日本的相关经验值得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和阶层差异扩大困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战后花纱布统制,是战后国民政府推行经济统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战后纺织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战后上海棉纺织业在全国棉纺织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花纱布统制实施的基本状况,论述战后花纱布统制措施的产生、实施与上海棉纺织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试图从经济运作之利弊得失的角度,考察战后花纱布统制对上海棉纺织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立峰 《魅力中国》2014,(26):64-6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日索赔工作展开。国民政府曾设置机构专门负责损失调查与统计工作,并设立了主管部门及机构,负责办理日本赔偿归还事宜。但由于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日态度由敌对转为扶植,使日本赔偿问题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文官包括于公务员之中。公务员有“特别职”和“一般职”之区别。日本的一般职公务员,即通常意义上的文官。战后,日本庞大的文官集团对国家的经济成长、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起了卓有成效的积极作用,这已为世人所共喻。因此,日本的文官制度愈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就该制度的特征作一探讨。战后,在民主势力的推动下,由美国占领当局主持对日本原有的统治机构进行了全面改造,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环节的官吏制度,也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效率原则,在彻底  相似文献   

8.
如果没有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就会缺乏方向,出台的改革举措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没有依法推进公务员工资改革,整个社会的矛盾将会被激化;如果没有把公务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与财产申报制度联系起来,公务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不尽快提升产业结构,建立尊重劳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那么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将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须有系统方案,决不能把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简单地等同于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或者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待遇,而应当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纳入到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思维中来,  相似文献   

9.
国营企业的出售是战后国民政府在执政危机之下作出的重要经济决策。在国营企业出售的浪潮中,由经济部主管的中华烟草公司被列入原业主优先承购之列,引起各界关注,最终引发承购权纠纷。承购权纠纷案历时将近两年,中华烟厂产业工会一方与承购方华品烟公司互相斗法,国民政府经济部、苏浙皖区敌伪产业审议会、上海市总工会、市参议会等部门和机构不同程度卷入,一度上诉至行政院,成为战后上海烟草业内一大焦点。该案牵涉多方利益,旷日持久而最终不了了之,成为战后特殊环境下各种政治与社会力量间复杂博弈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战后,在民主化和中央、地方分权要求下,日本的新宪法和地方自治法同时在1947年公布,从此地方政府自主权获得法律地位,自治权限比以前巩固。但因财政体制的制约,地方自主财源开拓空间有限,以致于不能适应战后百废待兴的建设,地方财政问题产生,1945~1950年度,国税附加税占地方税总额比重均维持在50%以上,1945年达69%。显然地方独立税源有待拓展,1946年地方税只占国民收入的1%,而1949年骤升为5.2%,大幅度增征税负可能性极低。因此,地方的财政需要,只能依靠 中央的补助来支持,如地方分配税自战后起便扮演调节地方总体财富不均匀的角色,该税来源于特定的中央税目如得税,法人税及入场税等税收的一部分,这一数额1945年起便逐年扩大,占地方收入比重由1945年的12%增长到1948年的18%。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警察及福利事务帮助很大,此外,面对土地改革,粮食增产及急增的中央委办事务等政策所需财源,具备此机能的国库补助金数额也逐年攀高,但是,地方分配税与国库补助金的不断增加,使地方独立税源比重从战前占七降为四成左右,对中央财源的依赖性增大,形成战后强化地方自主权的反讽现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和发展被迫偏离既定轨道,公债政策和实践也发生变化。本文尝试对内债进行分类研究,从内债用途的角度界定经济建设内债。重点考量战时经济建设内债规模,探讨战时经济建设内债呈现出不同于战前的新特点。经济建设内债用途由发展经济转向服务抗战,侧重于战略物资的生产和运输。经济建设内债建设布局由沿海实业建设转向以工厂内迁运动为主的战时大后方建设和疏通以运输战略物资为主的西南国际交通通道。在战时经济统制政策下,经济建设内债的使用方式从战前定向变为战时统筹。为提高认购率,内债推销也更具强制性。随着通货膨胀的不断加深,国民政府转向使用外币作为内债发行本位币。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时,日本的固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加上盟军的原子弹轰炸,使得日本同民财富的60%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也极大地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吉田先后四次组阁,执政历时7年有余。四届吉田内阁为了挽救战后日本经济的全面崩溃局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政策,使日本很快走出经济困境,并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推行“倾斜生产方式”,解决基础工业原料的短缺问题战后日本不仅粮食极其短缺,通货膨胀日趋严重,而且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原料也严重匮乏。由于战争使日本的矿产资源遭到了破坏,煤和生铁的产量锐减,从1945年末到1946年间。煤只有战前的1/8,生铁只有战前的1/20。这不仅使经济的恢复困难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工业生产显著下降,1946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只是1936年的30.7%。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第一吉田届内阁,很快认识到生产不振的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原料、煤炭、电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集体经济》2010,(12):60-60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直机关录用1名公务员成本超过2.6万元。而如果一位公务员从20多岁直到退休一直在中直机关工作,包括工资、住房等所有收入、补贴在内,加起来得有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冀文海 《发展》2003,(4):31-31
薪金,作为工薪阶层的基本收入,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今年“两会”上,关于薪金的话题成为争议热点。公务员该不该加薪在国务院公布今年7月将对我国公务员加薪的计划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公务员涨工资一定要慎之又慎!”白恩培认为,给公务员加薪来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以避免“跳槽”和拉动消费,这两个目的都难以达到。因为,“在东部地区,涨几十元工资对公务员没有多大吸引力,想跳槽的还会跳槽;而在西部地区,即使不加工资,人们还是拼命往公务员队伍里挤”。而拉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道》2009,(1):92-93
2008年12月1日央视报道,全球经济危机笼罩的这个冬天将成为一些地方公务员事实上的加薪季。河南全省公务员平均每月津贴补贴增加300元,河北省唐山市公务员津贴补贴人均提高600元/月。而更大范围的第二轮调薪可能在2009年逐渐展开。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后,党政机构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在社会上相对说来比较高。现在火爆的“考公务员热”就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公务员在收入和职业上的优势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兼论对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启示吴昊战后,日本实行了地方自治制度。与战前相比,这不仅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职能,也相应地扩大了其财权。目前日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的。日本中央财政由中央政府管理,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西德同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战后两国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某些共性的问题。但是,由于两国战前的经济基础不同,战后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和某些具体形式的不同,两国的中小企业又各自存在着某些特殊性,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本文试就战后日本和西德的中小企业的  相似文献   

19.
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政府利用庞大的国家资本对经济进行的干预与调节,无论从其深度或广度来看,都远远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战后恢复时期建立起来的财政投资贷款制度(以下简称财投或财投制度)。一、财投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和严重破坏,日本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生产下降,粮食危机,物质匮乏,通货膨胀和大批失业接踵而至。当时摆在日本政府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生产,使经济从崩溃的边缘摆脱出来。为此,在美国占领军的干预下。  相似文献   

20.
林永健 《开放潮》2005,(2):24-24
推行阳光收入,实行阳光工资,统一行政机关福利,能够调动更多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上层建筑更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