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丁华 《新西部(上)》2010,(8):121-121,115
本文对关东、关西的地理位置进行勘定,同时利用统计学的手段对秦汉时期将相籍贯进行分析,以此来论证秦汉时期流行的这句俗谚"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并不是空穴来风,有其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并且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人们初婚年龄较低,男子约在十六七岁左右,女子约在十三四岁左右.秦汉初婚年龄较低的因素有多种,如社会习俗、国家法令、生理因素等.除了上述因素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生产力发展层次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同时期人们初婚年龄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聂鑫  王鑫 《理论观察》2007,(6):34-35
民本思想产生于中国,正式确立于春秋时期,经过秦汉唐宋时期的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水平,它的历史发展明显带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即理论主张与现实运作大相背离.民本思想对民的强调仅仅停留在理论价值层面,在现实运作中表现出极大的专制特性.  相似文献   

4.
许丽 《黑河学刊》2011,(10):66-67
秦汉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女性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总体看来秦汉时期日益加强的封建化使得女性地位下降,是"男尊女卑"传统形成的初级阶段;秦汉时期封建礼制尚未完备,残存于世的氏族传统对人们的行为、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起着规范性作用,女性所受封建礼教的羁缚较少。因此女性的地位又较前代有所提高。以秦汉文献为论述依据,对秦汉女性的社会生活状态进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上年减少,但总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更具多样化,部分硕士论文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总论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专著主要有陈力的《东周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研究》①,高婉瑜的《先秦布币研究》②,朱宏斌的《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③。一些相关硕士论文值得关注。主要有竹溪《周代农民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中国陶瓷历史演变,陶瓷从陶到瓷再到今天的陶瓷艺术,大致经历了以下重要变革。夏、商、周时期主要是陶,秦汉时期有了带釉的硬陶。到了唐代跨人真正的瓷器时代。宋朝时期陶瓷达到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元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元青花和釉里红的出现使陶瓷艺术有了重要变革,对以后明代"成化以五彩"和清代"粉彩、珐琅彩"瓷的发展鉴定了基础。而到了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的绘画  相似文献   

7.
唐建 《走向世界》2016,(5):60-6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8.
吴增祥 《走向世界》2009,(22):88-93
圣旨,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等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亦是帝王权力的载体和象征.中国圣旨起源于商周时期,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其内容和制式体现了封建历史王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意志.  相似文献   

9.
王海霞 《改革与开放》2011,(16):196-197
秦汉时期,帝王封禅特点突出:他们因封禅之名,夸耀功德,震慑天下;借封禅之行打压余威,以强本国之势;循封禅之礼,求长生之术,长文化权威。秦汉时期的帝王在推动封禅的同时,也将帝王皇权神化,积极地推动了泰山封禅文化的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10.
瑶族     
瑶族先民历史上居住于长江流域,远在秦汉时期,瑶族是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的一部分。南迁后,有的又向西南山区移动,现在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边疆开发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岭南的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遣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约为战国后期楚国在独霸南方,兼并百越时;第二期相当于秦和南越国时期;第三期为西汉中期到东汉建立前。  相似文献   

12.
<正>"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不论是东海丝绸之路,还是南海丝绸之路沿海港口,其都有着辉煌的海上交通贸易史,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象山是宁波南部沿海重要港口,有着优良的天然条件和悠久的舟船、港口历史。象山从北至南的200里航道,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必经之中转站。  相似文献   

13.
郑皆佳 《改革与开放》2014,(5):73-74,8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由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此时政权纷立,战争频繁,混乱割据。而学术文化则出现了与政治动荡的极不相符的局面,出现了思想极度解放,思维空前活跃,学术多元发展,思辨哲学在中国兴盛的局面。以玄学为核心的学术新风,把中国的学术和文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天地。魏晋杰出的学术大家们,不仅继承了先秦及秦汉学术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改造发展了传统学术文化,创造了魏晋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为以后学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王村踞酉水北岸,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东南45公里,上通渝黔,下达鄂沪,为水陆要津,在历史上被称为楚蜀通津,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湘西名镇。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水码头,到了秦汉时期才逐渐形成集市。西汉置酉阳县,县治即今王村,如今王村城门上尚书有"酉阳雄镇"。  相似文献   

15.
姚瑶  郭强 《魅力中国》2011,(2):290-290
本文主要阐述秦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对代田法的推广和应用,文中详细介绍了代田法的产生由来、代田法的技术内容、代田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代田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在当时的“海涯鄙地”:浙东甬句地区设置了鄞、郧、句章、余姚四县,隶属会稽郡。三江流域日益成陆的海涂,以其丰富的土地与物产资源吸引着宁波先民,人们开始尝试着拓地三江,在唐代完成了宁波从渡口走向江口的探索历史,为以后宁波从江口走向港口的开放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开放导报》2005,(4):i0021-i0022
秦汉时期“幕府”的外延较战国有所扩大。幕主自主用人的幕府制度在秦汉时期正式形成并广泛地存在于行政系统,其标志就是辟署制度的确立。秦汉时期的辟署制,在辟主资格和辟署范围、辟署标准和辟举对象等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辟主和被辟者一般遵循自愿原则,并形成相对固定的隶属关系;辟署制度尽管存在一些弊端,但在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幕友制度重要表现形式的游士宾客在这一时期也较为活跃,成为幕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合文"是汉语古文字中常见的现象。"合文"从甲骨文时代就已经产生,秦汉时期逐渐减少,最后归于消亡。系统研究古文字中的合文,对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商周古文字读本——殷墟甲骨刻辞》38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合文"分布的种类以及呈现的特点,初探甲骨文中的"合文"现象。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黑龙江有54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为黑龙江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古夏商周,中古秦汉隋唐,近古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史,黑龙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占有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中的黑龙江省正在胜利前进,为中华民族振兴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0.
齐鲁商业文化肇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齐鲁商业文化已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工商管理政策的制订与完善,经营之道及商业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先秦秦汉时期,齐鲁的商品经济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形成,既与齐鲁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有关,又同工商管理政策相联。齐鲁之地虽然很早就得以开发,但限于地处丘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