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及深惠城际铁路基本情况,梳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城际铁路2种轨道交通制式下列车折返模式,调研装备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城际铁路的情况,发现列车在车站进行折返作业一般由人工完成,存在耗时长、效率低、操作繁琐等问题。通过分析深惠城际铁路的实际需求,从车辆和设备改造、优化作业流程等角度,提出具体的CTCS2+ATO列控系统自动折返实施方案设计,方案主要是对动车组、车载设备、调度集中(CTC)、列控中心(TCC)、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等进行一定的修改,并设计一套折返作业流程。研究设计的自动折返方案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以提高列车折返作业效率,增加动车组运用周转率,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站间时间分配,提高高速铁路ATO线路多个车站"通过"的场景下列车运行的准点率,在阐述ATO准点运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计划运行时间执行存在的问题,从"发车"到"停车"的整个运行区间作为整体进行考虑,将中间各"通过"车站的时刻范围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包含列车动态模型、线路数据库、ATO控制模型3部分的站间时间分配优化模型,将运行计划和线路数据等信息带入模型进行计算,获得中间各车站的优化后的"通过"计划时刻,经实验测试验证,可以使高速铁路自动驾驶列车运行更加平稳、节能、准点,为高速铁路ATO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根据列车开行方案的有关研究,提出编制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列车开行方案要在继承传统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吸收节拍式列车开行方案、合并式列车开行方案、周期性运行图列车开行方案的优点。通过调查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客流情况,预测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上行各区段客流数据,提出武广高速铁路2011年非节假日期间的列车开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速铁路旅客高标准、高质量的出行需求,针对现有研究中双层规划模型存在的问题,均衡考虑运营企业利益和旅客需求,建立反映高速铁路旅客行为的双层规划模型.在客流分配的下层规划模型中根据服务网络结构,结合失败概率的换乘惩罚,采用合适的路径搜索算法进行客流分配,并基于客流分配结果对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评价.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列车开行方案较优解,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日本和欧洲等国家高速铁路的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指出其列车运行组织的实质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首先将运行图进行简化,构建周期化列车开行方案模型,将方案编制过程分为制订轮廓方案、铺画周期方案线、格式化编排3个阶段。为合理铺画周期方案线,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条件,分析论述了实现周期化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是铁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实现了列车运行多项功能的联动控制,显著提升了高速铁路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国铁路网密度大、运用场景复杂,列车运行计划实时调整难度较大,对ATO系统运用有更高的要求。基于ATO系统工作原理,分析ATO系统与运行计划的关联关系,总结列车运行计划与ATO系统适应性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适应ATO系统的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策略,可以为优化ATO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策略、提升高速铁路服务水平与效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客流激增,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繁忙高速铁路能力日趋紧张,需要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结构提升区间通过能力。阐述繁忙高速铁路运行图结构特点,以压缩无效时间为目的,给出运行图结构的优化原则,提出以运行线占用时间作为通过能力指标,以列车停站方案数、越行次数、区间群数、运行图四边形平均面积、运行线距离作为运行图结构指标。通过批量铺画京沪高速铁路若干客运区段列车运行图,形成运行图样本集,计算样本集中列车运行图的结构指标,分析列车运行图结构指标与运行线占用时间的相关关系。基于区间群数指标,设计运行图结构优化算法。研究表明: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结构存在优化空间,通过优化运行图结构,徐州东—蚌埠南区段本线高峰小时通过能力可以提高3对。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合理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兰新高速铁路,分析其客运量,提出适合兰新运输通道的高速铁路与既有线分工方案,研究客流的输送组织模式,确定旅客列车开行区段。在此基础上,建立求解兰新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计算,以制订适宜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结合一体化、智能化的列车运行图编制理念,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面向路网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云计算系统的架构及功能设计,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自动编制核心功能,设计主要功能模块的概念模型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案例测试表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云计算系统理论先进、技术可行,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工作提供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高速铁路车站作业的高效性、稳定性以及站内相关行车设备运用的合理性,分析列车进路作业,考虑到轨道电路分段解锁的实际特性,结合列车作业链的思想,以均衡到发线设备时空应用和提高车站作业计划的稳定性为目标,建立列车进路链式分配模型。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基于列车时刻表到发时序,采用贪婪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对列车相关作业链进行空间序列分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提高站内设备运用的均衡性,保障站内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为进路分配策略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列车运行调整属于大规模的组合优化问题,其约束条件多,求解复杂,而突发事件下运行调整难度进一步加大。基于高速铁路采用的准移动闭塞制式,综合考虑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发车时间、停站时间、车站到发线数量以及追踪间隔时间等约束,以所有列车的总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突发事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利用具有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分析表明:突发事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模型及算法可以满足突发事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时效性要求;动态变化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具备较快的收敛速度与较强的局部挖掘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线路条件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究线路条件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机制,在阐述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线路附加阻力和因线路条件导致的限速运行是线路条件影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2个方面,通过探讨线路附加阻力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推导出限速运行下的列车追踪过程与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不同线路附加阻力与限速运行下的各类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检算结果,得到线路条件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规律,为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优化以及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列车一般采用固定编组形式,动车组运用效率较低,而未来可变编组列车投入使用后,运营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优化列车开行计划以充分发挥可变编组列车的优势。研究可变编组列车在各技术区段的编组内容和组合拆解计划,以动车组开行成本最小和组合拆解作业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优化模型,设计分支定界算法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同等条件下固定编组模式,优化的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可以提高列车客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旅客出行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同时考虑旅客出行时段选择与运输企业效益,来优化调整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针对一条拥挤的高速铁路客运走廊,分时段确定列车停站计划和开行频率,阐述影响旅客出行时段偏好的2个重要因素——吸引度与可达度,据此构建旅客出行阻抗函数,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是以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用于确定列车停站方案;下层规划是一个用户平衡模型,用于计算客流在停站方案上的分配结果。根据模型特点设计启发式算法,并通过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表明,考虑旅客出行时段偏好优化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的方法,能更好地匹配旅客需求分布,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建设是提高铁路企业效率和安全管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兰州局集团公司车务系统以标准化为主线,以实现人的行为安全可控为目标,遵循体系建设系统性、充分性、适宜性的要求,坚持体系化、标准化、闭环管理、流程再造的设计原则,从标准体系及标准评价体系、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生产指挥中心和智能行车系统等方面,对车务系统安全标准化体系功能进行设计,为构建管理规范、标准统一、保障有力的车务系统安全标准化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与交通的不断融合发展,需求响应型交通已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模式,而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是决定这一新模式能否在高速铁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旅客预约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提出完全柔性和部分柔性2种编制模式,构建同时考虑列车开行收益和旅客平均偏差时间的双层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以厦深高速铁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时刻表编制模型求解得出的时刻表能够较好地匹配旅客预约的出行时间,有效满足旅客预约需求,提高运营收益,对未来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具有日常行车密度低、突发运能需求高、沿线自然环境恶劣、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在分析目前青藏铁路增强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青藏铁路行车密度较低的特点,制订低密度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目标,提出青藏铁路低密度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分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宽带无线信息传输、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智能调度集中、列车自动驾驶等低密度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以达到降低系统部署和运营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提升运输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应急调度处置流程的结构化分析,对于提升应急调度处置效率和质量,推动应急调度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结构化分析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铁路规章的应急调度处置流程分解与重构方法,以图形化方式重构应急调度处置流程,并基于随机Petri网理论建立高速铁路应急调度协同处置流程模型,给出多工种协同的SPN模型建立与等价化简、性能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识别处置流程风险控制点和关键环节,选取场景“运行途中司机发现晃车”建模并分析,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表明该结构化分析方法能够从信息传递和处置流程角度提示风险控制点和关键环节,为多工种协同的应急调度指挥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项目具有工程种类多、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高速铁路工程投资控制难度较大。以国内不同地区的5条高速铁路线路为研究背景,在简述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速度目标值、不同轨道类型对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为高速铁路工程在设计、施工阶段合理把控投资、合理运用建设资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速铁路工程投资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各因素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是系统的,不宜单一、孤立地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