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建立列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采用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对调度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实例表明,该模型对提高高速铁路行车应急处置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事故故障的应急处置以各类预案为指导,但由于涉及事件类别广、处置环节多、时间要求紧,使得突发事件发生时单靠人工实现快速、准确、高效的应急处置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分析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急工作流程、多方协同联动、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动态监控,以及列车运行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面向线路运营控制中心行车调度指挥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基于预案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有助于应急调度指挥的准确、规范、高效,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升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应急场景处置能力,在阐述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应急场景处置作业过程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应急场景处置仿真系统需求,构造系统框架,并对设备操作、应急处置、作业考评、支持系统模块进行具体分析,探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自动应答及配合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智能评判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系统应用方案,为构建应急场景处置培训平台、优化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等提供支持,对促进调度部门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与管理体系,保障高速铁路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是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核心,其安全风险水平与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密切相关。根据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安全风险分为人为风险、设备风险和环境风险,建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风险指标体系,估算风险指标值,确定风险指标权重,构建风险耦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内不同类型风险耦合作用显著,并且多种类型的风险协调发展程度较高,整体协同效应较明显,客观反映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安全风险耦合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对其展开可靠性评估对于保证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安全,提高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云模型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表征,并分别利用G1法和CRITIC法来计算系统设备的主客观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博弈论思想的组合赋权法获取设备的组合权重,然后根据云模型的加权运算求得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可靠性评估云,将其与可靠性等级评语云进行相似性度量,进而得到评估结果。最后将该方法运用到某条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中,评估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可以实现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开通前动态验收的关键环节,安全管理是联调联试的重点和难点。为及早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构建主动发现问题的试验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从险兆事件理论出发,提出铁路险兆事件的定义,分析铁路险兆事件和铁路事故的区别,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3类危险源的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险兆事件致因模型,对险兆事件管理与风险预控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目的、内容及管理流程方面进行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险兆事件管理方案设计,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铁路应急调度指挥的处置水平,围绕铁路客运应急调度指挥业务,基于现有铁路运输生产应用系统数据,辅以模型算法、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为技术手段,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级、铁路局集团公司级、客运站段3级架构,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铁路客运应急调度指挥系统。从系统目标、系统应用架构、核心功能设计、系统信息流程等方面,研究提出铁路客运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的构建方案,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客运应急调度决策评估为例,对支撑铁路客运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构建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以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提升铁路旅客运输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高速铁路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阐述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特点,探析典型的高速铁路应急处置场景,提出优化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的对策,即:及时准确传递故障现场信息、科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构建高速铁路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优化高速铁路应急规章规程、加强高速铁路运营与外部联动,为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水平、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树立铁路部门良好形象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快速增长,调度集中区段不断增加,车站控制下的行车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为确保高速铁路列车在高密度、高速度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通过对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设备、人员、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分层次阐述形成行车安全风险的原因,结合高速铁路车务作业和管理特点,提出高速铁路车站控制行车安全风险对策,即: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完善设备功能,加强安全风险研判,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联合演练,严格落实作业制度,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调度是高速铁路日常运输生产的指挥中枢,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在阐述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设备存在不稳定性、调度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非正常行车组织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高速铁路调度指安全性的建议,即完善高铁规章制度、提高高速铁路设备质量、提升调度员队伍素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关键在于注重实效,深入落实.分析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阐明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把握的关键和重点,借鉴国外铁路的先进经验,建议推行流程管理的方法,加强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提高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前行车调度命令的拟写流程模式化、工作量大,为减轻调度员的工作强度,对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方法进行研究。在阐述调度命令内容及发布流程的基础上,分析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方法的总体架构,提出由调度电话语音识别、调度命令模板匹配、调度命令参数的抽取与填写3个模块构成的基于调度电话语音信息的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方法,并设计3个实验以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调度命令智能生成方法可实现调度电话向调度命令的直接转化,提高调度命令发布的效率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质量是铁路客站的生命。是铁路客站项目成败的关键。针对哈尔滨西站工程的特点,在对影响工程质量的重点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哈尔滨西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的前端控制、过程控制等项目质量管理的经验,以推动铁路客站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铁路客运车站智能化发展,提升车站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分析智能铁路客运车站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结合信息物理融合和数字孪生的理念开展智能铁路客运车站的深化研究,提出增强型智能铁路客运车站的建设目标和设计理念,设计增强型智能铁路客运车站的总体架构和平台架构。从智能安检、便捷换乘、智能视频分析、客流预测预警、风险智能识别及应急处置、数字孪生车站构建及应用等方面,研究增强型智能铁路客运车站重点应用及关键技术。通过搭建典型业务场景的实验环境进行试验验证,验证增强型智能铁路客运站智能化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海纳百川——论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交通枢纽——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的要点和过程控制的特点,对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高速客运站点的设计与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项目具有工程种类多、建设标准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导致高速铁路工程投资控制难度较大。以国内不同地区的5条高速铁路线路为研究背景,在简述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速度目标值、不同轨道类型对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为高速铁路工程在设计、施工阶段合理把控投资、合理运用建设资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速铁路工程投资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各因素对工程投资的影响是系统的,不宜单一、孤立地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价值链的铁路物流企业联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铁路的现行体制、自身资源与能力等因素对其在进入现代物流时的限制,指出铁路应当通过组建物流联盟,实现在价值链上的互补合作,使铁路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建立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与交通的不断融合发展,需求响应型交通已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模式,而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是决定这一新模式能否在高速铁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旅客预约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提出完全柔性和部分柔性2种编制模式,构建同时考虑列车开行收益和旅客平均偏差时间的双层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以厦深高速铁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时刻表编制模型求解得出的时刻表能够较好地匹配旅客预约的出行时间,有效满足旅客预约需求,提高运营收益,对未来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应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借助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针对高速铁路旅客需求和感知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对成都东站、重庆西站,以及G2885和G2890次列车高速铁路旅客进行现场调研,基于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总体高于车站服务质量;相比于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需求和物质需求,提升服务等级和注重精神尊重是提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华 《铁道经济研究》2010,(3):25-28,33
通过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技术要点的总结,从"三网合一"、分级布网、GPS替代导线测量、轨道控制网等方面分析了铁路工程测量技术创新点,阐述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较传统测量方法的进步,是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