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套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荧键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加快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认为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中揭示了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强调解决好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和农民及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最近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如何看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我国农村目前约有4亿农村劳动力,其中约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这不仅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制约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农村剩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无序问题及其对策李秀忠,张福记一、当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无序问题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尽快的解决,不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我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在我省尤其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以认真研究我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非常必的。本文拟通过分析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展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发展安徽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其次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第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是提高安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推进本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途径有: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品,全面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工程;尽快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规模“农家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凭借地道的农家饭菜,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及廉价的收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规模“农家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实践表明:在城市周边的农村推广规模农家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华 《特区经济》2008,(4):184-185
农村劳动力对教育的需求会转化为他们对教育投资的需求,由于农民投资教育会受到诸如教育成本高、收益实现困难以及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降低了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实施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劳动力存量的培训教育和制度创新支援农村教育以扩大农民对教育投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邹纯和 《特区经济》2007,(7):115-117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城市工业化过程的客观需要。但是,由于农民和土地的特殊关系,使得我国农民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由此产生多种社会问题。要使得这些问题最终解决,必须通过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的调整,解决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万青 《乡镇经济》2006,(3):29-31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滞后与迟缓。影响因素主要有转移主体的素质制约、庞大的人口基数、转移过程的社会环境制约等。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三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五是设施制度革新,彻底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温晓明 《乡镇经济》2004,(7):5-6,3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农民非农化已成为我国生产力现代化的一种客观趋势,它涉及到与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相关的一切体制、规则、政策和观念的重新安排。本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农村产业政策、农村城市化、农村市场体系、农村职业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实现农民非农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喀什市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与转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城乡一体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喀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2%。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些富余劳动力怎样转移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喀什市进行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与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要素对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是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广东省山区劳动力丰富,但是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大,使得珠三角城市的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这样就抵消了山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西省乡宁县农户的调研资料和数据,对该地区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该地区农户对订单农业认可度较高且农业经营经验丰富,但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普遍缺乏,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第二,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订单企业是否提供技术指导、是否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是否保证农产品销路起正向作用;而农户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劳动力比重起负向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对乡宁县订单农业蓬勃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张娟 《乡镇经济》2007,(11):49-52
文章以江苏苏中和苏北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分别从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考察农民参加培训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受正规教育不同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户社区周围农户参加培训的比例、电话的可获得性以及村干部对培训重视程度等对农民参加培训有显著性影响;但并不是每一个农村劳动力都愿意参加农民培训,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吸引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