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规模企业增值税发票由谁开?山东省巨野县读者卢世升来信问:小规模企业增值税发至由谁开?卢世升同志: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及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发出通知,再次重申:由税务所为小规模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小...  相似文献   

2.
元代有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叫许衡。盛夏的一天,他携友赶路。烈日当空,饥渴难耐,恰好路旁有棵梨树,树上挂有甜果,众音取而食之。可许衡坐于树下,一直不为所动。友人不解地问:“大伙都在吃,你为何不动手去搞?”许衡税:“这梨非已所有,不可取之。”友人不以为然:“路旁之树无主人。”许衡却说:“梨无主,我心难道无主吗?”拿现在的观点看,这个许衡太不合潮流,实在是候到家了。此梨“乱世无主”你拿我拿大家拿,不吃白不吃。如果大家都不去摘来吃,烂掉不是更可惜了吗?此其一。即便此梨有主人,梨主刚好又碰上了,怕哈?大家都…  相似文献   

3.
张世普 《西部财会》2009,(12):84-84
一个月前,妻子为我买了一双浅紫色的棉手套,柔软的质地,简单的绣花,看上去很温暖,因为当时天气还不冷,所以并没有在意,随手放到了书柜里。这些日子,气温骤降,冬意渐浓,便想起妻子买回来的棉手套,于是去找出来,却发现手套一只长一只短,心下奇怪,会不会是妻子购物时心不在焉,拿回来的不是一副?想到这里,不禁有些生气,便对6岁的女儿说:把手套拿给你妈妈,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女儿拿起手套,并没有去找妈妈,而是仔细地看了看手套,然后拿起其中“较长”的那只,把上面长出的部分翻转过来,  相似文献   

4.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4,(18):27-27
CE:你最近有没有看到中青报刊登的批评韩寒的文章? 方励:之前只看了个标题,很多媒体跑来问我,我才知道。看了两三行就看不下去了。有一个家乡的报纸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不回应。我有什么好回应的?回应你长他的脸,整个文革大字报。  相似文献   

5.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6.
幽他一默     
I.蚂蚁和大象 蚂蚁在森林里走,突然遇到一只大象,蚂蚁连忙一头钻进土里。伸出一只腿。小白兔见了很好奇,问:你在干什么?蚂蚁悄悄对它说:嘘……别出声。看我绊丫一跟头……  相似文献   

7.
在国企改革中要消除以下顾虑。 顾虑之一: 国家控股能少于51%吗? 在一些重要行业,国家应该控股,但控股就都必须拥有51%吗?我看不必。实际上51%控股,只是针对只有两个投资者的情况而言。而有多方投资时,就没必要非要追求51%。所谓控股价值的关键在于你的资产通过控股能够支配的资产有多少,而不是你直接投入的资产有多少。比如你占100%的股权,你投资10个亿,你能支配的资产就是10个亿;如果只占25%就控股,你投资10个亿,就能支配40个亿的资产。所以这个思想障碍我们应该去除,占多少要根据股权分散情况…  相似文献   

8.
吴建炜 《乡镇论坛》2011,(12):36-36
屋后又传来母亲尖厉的叫喊:“就那两间破屋子,你都出了多少钱了,现在又来拿了,什么时候才有个了断啊?”父亲嗫嚅着,想说什么最后没有出声。平常父亲总要大声叫唤我们几个来评理,这次。父亲怎么会像蔫瘪了的庄稼。任凭母亲的狂风暴雨倾泻而下?  相似文献   

9.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3,(28):48-48
语文老师:“今天你们张老师没来,这节数学课由我来上。下面,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5页,看第一题。甲乙二人共拿10个苹果,甲比乙多拿4个。这位同学,你来答一下,这句话的主谓宾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产市场》:有人认为万达拿地是“内定”,具有“排他性”,你怎么看?耿大治:万达在拿地过程中并没有过“排他性”,有时候有些地块在出让时只有万达一家竞买者,但这不是万达刻意运作的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君子坦荡荡     
中国与西方世界相隔万里,相互观察需要借助望远镜。中国人用望远镜看西方,看得很大很清楚。但有些西方人用望远镜看中国,却看得渺小而丑陋。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望远镜拿倒了。  相似文献   

12.
《东方企业家》2005,(7):92-95
不要只看亏多少 Q:NOKIA有高层主管用“两只火鸡不会变成老鹰”形容这次的并购案,你自己怎么看?  相似文献   

13.
5年以前,我为了尽快把纪念币定位册凑齐,大年初二、三都没忘记在街沿边向过往的行人宣传 “高价收币”的“政策”(即什么币多少钱一枚),我将“流通纪念币定位册”给围得水泄不通 的人看,声称“我不是做生意,而仅仅是收藏。” 这时有人问:“四十周年的纪念币你出多少 钱?”我不假思索:“四元。”他答:“明天拿来。” 第二天有人敲门,果然是那个问我价钱的人,他拿出一枚币来。我接过一看,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枚“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的币啊!它的价值比“建国四十周年”大几十倍!我极力压抑住内心狂喜的激…  相似文献   

14.
小幽默     
阻止 一位先生坐在饭店里等候上菜,顺手用台布擦起餐具。招待员赶忙过来阻止他:“先生,你不能这么干!我们的餐具是很干净的。你看,你把台布都擦脏了。” 两可之间 一位医生站在百万富翁——吝啬鬼的床前说:“我可以治好你的病。” “这得要多少钱?”病人有气无力地问。 医生立即粗略地算了一下,说:“二千美元。” “能不能减一点?”吝啬鬼细声说;“棺材匠要的可比这少得多。” 不怕敌人 有人问士兵说:“你们见了敌人为什么跑呢?” 士兵回答:“我们并不怕敌人,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打算到敌人背后开火。”小幽默  相似文献   

15.
在工间休息时,拿一本杂志读读,那简直是一种享受。作为质量监督系统的一名职工来说,我们最爱读自己的杂志——《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每当收发员送来几本《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我周围的同志们都争相抢阅。有时,一本杂志不知翻阅了多少遍,书上已沾满了油渍,纸张有些破旧了,文字也不太清晰了,但还是被大家视为“宝贝”。你看了他又看,真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利益分配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一开始,我们几个人确实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每人每月只拿两三百块钱、拼命地干.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年。后来规模大了一点.人也越来越多。就不能再要求每个人都只讲奉献、人的追求开始产生变化。我认为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利益分配政策,或者说能否真正做到按劳取酬。对公司的员工而言.其实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工资标准有多高.因为你给的工资高,一定还有比你更高的;大家更关心的是在同一个集体利益内如何分配?在这个集体内干得好与干得不好是否有差别?是否真正做到通过能…  相似文献   

17.
相信你自己:每颗心都会使铁弦颤动。──爱默生当我有一天下班开车回家时,我中途停车看了一场在我家附近公园举行的社区小联盟棒球比赛。当我坐在一垒垒包后头的看台椅子上时,我问一个小男孩,比数多少了?“我们落后14分,还是零分。”他微笑回答。“真的吗?”我说,“但你看起来并不很沮丧!”“沮丧?”男孩困惑地问,“我们为什么该沮丧?还没轮到我们出击呢!”为什么要沮丧?@杰克·坎菲尔  相似文献   

18.
蔡金道  张矢 《人力资源》2006,(5S):72-72
何谓吃“空饷”?有一种解释很精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拿其钱,这等“好”事,就是吃“空饷”。“好”事真好吗?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次小测验     
研究生第一学期第一次西方文化与口语课,老师是美国老师,他说这节课首先是大家彼此相互认识,然后大家选择一些日后讨论的话题,最后出个小小的测试题。这时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小测试很简单,题目就是:“假如你去耶鲁留学,你需要带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林清玄 《乡镇论坛》2008,(33):28-28
一个过路人去问一个卖鬼的人:“你的鬼,一个卖多少钱?”卖鬼的人说:“要卖二百两黄金!”“你这是稿件么鬼?要这么责!”卖鬼的人说:“我这鬼很珍贵。它是个巧鬼,任何事情只要主人吩咐,全都会做;又是个工作鬼,很会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抵得上一百人。你买回去只要很短的时间,不但可以赚回二百两黄金,还可以成为富翁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