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第三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4755.42亿到2009年的18052.59亿,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得比重由42.5%上升到45.6%。从国际视角看,即使广东最具生机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珠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46.6%,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7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0%的水平,仅仅略高于低收入国家45%的水平。显然,目前广东服务  相似文献   

2.
一、从劳动力供给弹性视角分析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三个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为:第一产业从70.5%降低至49.1%,第二产业从17.3%提升至21.6%,第三产业则从12.2%提升至29.3%.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也比不上某些开发中国家.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上仅次于缅甸的62.7%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国家.另外,从就业人口提升来看,2003年的总就业人口有7亿4432万人,比1978年的3亿4280万人增加4亿152万人.第一产业增加822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增加量的24%,第二产业增加9132万人占26.6%,第三产业增加1亿6919万人占49.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成长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要动力,但第二产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弹性较低,创造就业能力不足.而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且占GDP的比重太低,不能够有效的创造就业机会,供应快速成长的劳动力需求,使失业压力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全国1978年到2012年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数据,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等四个方面出发,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与第三产业产值呈负相关,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三产业产值呈正相关。而西方的经济史表明了经济发达与否以及居民富裕程度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这是综合分析得出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某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并不适用,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强人才开发和建设,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倾斜政策,积极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199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从业人数占全省从业总人数的28%.但是,从经济发展整体情况看,第三产业发展仍显滞后.“九五”至 2010年,是湖  相似文献   

5.
一、总体结构定位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变动预测分析,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定位为: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处于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20、2%降至14%左右,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一定上升,由1998年的47.3%上升至50%左右,第三产业由1998年的32.5%上升至36%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从劳动力供给弹性视角分析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三个产业的就业比重变化为:第一产业从70.5%降低至49.1%,第二产业从17.3%提升至21.6%,第三产业则从12.2%提升至29.3%。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也比不上某些开发中国家。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上仅次于缅甸的62.7%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国家。另外,从就业人口提升来看,2003年的总就业人口有7亿4432万人,比1978年的3亿4280万人增加4亿152万人。第一产业增加822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增加量的24%,第二产业增加9132万人占26.6%,第三产业增加1…  相似文献   

7.
邸岚 《中国市场》2006,(10):60-61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至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3%上升到33%,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1978年-2003年,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上升到29%,1985年-1995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年均增长17.7%,大大超过同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正>近20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3年至202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2%上升到52.8%,对GDP的贡献率从39%上升到41.8%;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9.3%上升到47.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62.5%上升到66.2%。2010年至2022年,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从5943341个发展至27373406个,三产法人单位占比从67.9%上升至73.6%。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重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一、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1.服务业发展快速,总量多年居全国第八位、中部六省首位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从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得出,从2010年到2013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3.7%增加到2013年的4.0%,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却从8.0%降到7.2%,由此说明我省日益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韩程 《现代商业》2014,(4):100-100
由于经济水平显著提高、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逐渐转向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第三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各产业都有很强影响。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大连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79~1998年,第三产业每年平均增长10.5%,以1978年为100,1998年第三产业产值指数达到732.8。19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时期上升8.4个百分点,比“七五”时期上升2.2个百分点,比“八五”时期上升0.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上升0.7个百分点。2.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91~1998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共…  相似文献   

12.
崔新生 《商业时代》2005,(36):68-68,70
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就业比重两方面看,目前广东第三产业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因此,对第三产业的及时调整是广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在"九五"期间即正式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规划,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所吸纳的就业比重为32.4%。而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额已占到其GDP的60%-80%,所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总就业人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从1978年的总体情况来看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变动呈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按一般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分类理论,我国的就业人口已经进入发展型阶段(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25%,第一产业在50%以下)。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可能呈现这样的趋势。1.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一) 旅馆业、饮食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2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占50~60%(如美国占65.8%,日本占53.8%)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0%左右(如印度占32%)的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服务业,一个城市发挥多功能离不开服务业,广大人民日常生活更离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9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6%。横向比较,发达国家其占比为72.5%,中等收入国家为53%,  相似文献   

17.
(一) 第三产业作为当前城市经济现代化的一大趋势,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性质、功能、类型和经济结构。因此,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必须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一、杭州第三产业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杭州第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商业、旅游、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传统产业扭转了长期停滞、萎缩的局面,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声业也初见端倪。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1978年与1988年相比,第三产业占全市国内总产值的比重由18.1%上升到27.1%,市区由21.2%上升到37.2%;占社会劳动者人数比重由11.2%上升  相似文献   

18.
崔新生 《商业时代》2008,(3):100-100,73
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看.广东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GDP比重水平偏低,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偏高.就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而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就业比重偏小.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1999,(8)
我国近几年的就业弹性系数根据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1997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为0.125。1998年由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估计就业弹性系数可能会回升到0.134。1999年预计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还会进一步发展,就业弹性系数将提高到0.144,比1998年就业弹性系数增加7.2%。我国土地资源状况总面积世界第3,人均占有居第120位。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占世界人均数的29%,在世界排序中居后。全国人均土地、人均耕地、人均占有林地和人均草地分别为12.6亩、1.59亩、1.6亩和3.8亩,比世界同类指标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排在第120、第114、第120和第84位。  相似文献   

20.
1.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供求关系极不稳定改革以来,在粮食生产呈波动性增长的同时,中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1978-1994年,粮食需求总量由30462万吨,增加到4485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8%。从需求结构看,口粮用量需求增长较慢,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迅速。1978年前,口粮消费占全国粮食消费的75%以上,此后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约占总需求的60%。从绝对量上看,1994年口粮用粮达到28767万吨,比197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