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汽车越来越多了,驾车出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汽车生产厂家也是挖空心思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曾经是豪车配置的汽车安全气囊,现在几乎成了乘用汽车的标配。然而大量车主投诉,汽车发生碰撞后,安全气囊却没有爆开,是汽车安全气囊的质量问题?可生产厂家的答复却是千篇一律:安全气囊爆开需要看撞击的力度及角度,如果没有撞到气囊感应模块,即使事故再严重,安全气囊不弹出也是正常的。安全气囊不爆开谁负责?《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调查,汽车安全气囊并非全能"护身符",律师虽然给出维权方法,但由于目  相似文献   

2.
事故中安全气囊未爆出的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厂家的说辞大多是未达到爆出条件。您认为这样的理由有依据吗?首先是这样的,现在一般的安全气囊打开是有条件的,比如有些车辆规定撞击要在车型正前方左右大约60度之间的位置,并且汽车与撞击物之间的相对速度要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有可能打开。如果车辆撞击时碰撞的位置不对,或者撞击耐由于撞击物材质的问题.没有能够触发安装在气囊内部的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汽车数量迅速增长,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在安全气囊上缺乏统一标准,而且没有强制安装的要求,导致汽车安全气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由于汽车事故安全气囊未打开造成的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也频繁出现,这些问题正凸显我国安全气囊标准缺失的尴尬.  相似文献   

4.
《监督与选择》2011,(1):46-47
安全气囊未打开 山东的李先生11月17日向中国汽车质量网投诉,称自己新车的安全气囊在事故中没有打开,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5.
车辆发生事故后安全气囊没打开,厂家通常的答复是:安全气囊爆开需要看撞击的力度及角度,如果没有撞到气囊感应模块,即使事故再严重,安全气囊不弹出也是正常的。对此,消费者并不认同,因此造成的纠纷越来越多。安全气囊没打开,责任到底怎么认定?《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采访了中国律师协会消费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银律师事务所葛友山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安全气囊出现问题,责任应该如何鉴定?  相似文献   

6.
安全气囊(SRS)系统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是作为标准装备,它是一种被动安全保护系统,但它必须与座椅安全带正确配合使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为减轻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程度或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目前,很多维修与检测人员对安全气囊(SRS)理解不够,在对安全气囊系统监测和维修时,没有根据说明书,违规操作,使得安全气囊(SRS)意外打开而造成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7.
邰胜军 《价值工程》2014,(22):71-72
安全气囊(SRS)系统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是作为标准装备,它是一种被动安全保护系统,但它必须与座椅安全带正确配合使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为减轻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程度或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目前,很多维修与检测人员对安全气囊(SRS)理解不够,在对安全气囊系统监测和维修时,没有根据说明书,违规操作,使得安全气囊(SRS)意外打开而造成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汽车保险杠以及与其依存的信号检测设备,与汽车安全气囊构成汽车高速碰撞时的主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缓冲撞击时的巨大能量,降低二次碰撞对人造成的伤害,增强安全气囊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3,(10):36-37
安全气囊系统指当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它可以保障司乘人员安全或尽可能减小伤亡程度。目前在事故车修复过程中,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可靠性恢复是对生命负责、对汽车安全性负责的一种有效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气囊的投诉是此伏彼起,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尽管汽车的安全气囊在事故中打不开的原因很多,其中也可能存在“撞击点不正”等问题,然而作为驾驶者最后的安全防线,气囊的质量日益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产品的一项硬指标。  相似文献   

11.
当安全成为消费者的第一诉求,安全气囊也成为了汽车企业宣传的招牌。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汽车厂商也有可能因为这块"金字招牌"引来诉讼,原因是关键时刻安全气囊的"罢工"。在车主的眼中,发生碰撞时的数个安全气囊就应该"挺身而出",事实上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相似文献   

12.
王剑 《经营者》2010,(6):32-37
挡风玻璃、安全车身、安全带、安全气囊这些面孔早已在汽车生活中为我们所熟知,《汽车消费报告》之所以颇费一番心思把这些带着故纸堆味道的老故事重新翻出来,是希望告诉大家“安全”从来都是汽车发展史上从未止息过的诉求,也希望汽车制造商能将汽车产品质量永远与关爱生命划上等号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技术的的进步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行驶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它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每年的交通事故都在递增。要想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越来也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在汽车的装备安全气囊是现在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法,那它的发展与应用怎么样呢?本文就主要对汽车的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车内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人对着些安全系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或不是太了解.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车内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人对着些安全系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或不是太了解。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使用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16.
常冰 《经营者》2013,(5):54
设计的安全其实远不如人们的安全行为更有实际意义,汽车,实在是被错怪了几乎没有人告诉汽车使用者安全气囊标识上airbag单词之前那个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是辅助约束系统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和安全带一同使用,整个系统才能完整有效地发挥保护作用,否则以时速300公里弹出的气囊反倒会成为伤人利器。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13,(22):34-34
自从汽车安全气囊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一直围绕着保护车内乘客安全在进行升级和改进。窗帘气囊、侧安全气囊、膝盖气囊、安全带气囊,甚至有些气囊安装在座位的底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加,汽车约束系统应时而生,极大程度上挽救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气囊作为约束系统中最后的安全保障,毫无争议的吸引了大量眼球。但安全气囊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伤痛也使众多消费者对其产生了质疑。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的一些误解做了具体的说明,分析了安全气囊误爆的原因以及安全气囊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爆才真的安全。并进一步将安全气囊在整车约束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很高,其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安全气囊就属于汽车安全装置的一部分。本文对其做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其故障,提出了一些检修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世霖述 《经营者》2011,(21):168-179
四十年前的中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汽车安全试验。黄世霖白手起家,从主动安全到被动安全,填补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多项空白40年前,“汽车安全”这个看似熟悉,但又非常专业的名词进入了中国汽车人的视野。彼时,模仿是中国汽车制造的主要途径,量产才是汽车制造厂的最大目的,“汽车安全”这个问题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