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曾经指出,货币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其基本含义是,任何的经济活动总是以投资为第一前提的。在现实实践中,投资资金的大小、投资方向的合理、投资结构的优化等等,直接制约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北京也不例外。显然,讨论首都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对北京的投资及相关问  相似文献   

2.
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但是,这几年来我们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认识却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货币投放是经济运行的动力,财政超分配,货币超经济发行,企业盲目扩建,致使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所以,正确地认识货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当前的治理整顿,还是今后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上对货币推动作用进行初步考察,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正确发挥货币推动作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0年第3期发表的甘能平同志《货币推动作用的理论考察》(以下简称《考察》)一文,就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内涵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货币推动作用,作了定性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后续性探讨,对货币推动作用进行定量刻画,提出“货币推动力乘数”概念及其一般算式,并对我国货币流通状况较正常的1982、1983年的货币推动力乘数数值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根据1981年拙作(《国营经济中的商品货币关系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商品货币消亡的理论》(见(《经济科学》1981年第1期)写的再论。这里再一次提出的浅见,希望同志们给以教正。  相似文献   

5.
作为《资本论》这一无产阶级"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同他的商品价值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商品价值理论是货币理论的基础,货币理论是商品价值理论的直接发展。《资本论》中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完成阶段。在西方,尽管资产阶级的货币理论多种多样,但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还是货币数量论。无论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还是现代货币数量论,均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比较分析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西方货币理论,比较两种理论在货币流通规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危机后经济复苏时刻的到来,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愈发明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全年CPI较上年上涨5.4%,事实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流通量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文章将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定义出发,将其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观点,从而由改进后的规律公式对当今由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的现象进行特殊分析,最后提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淑丹 《云南金融》2012,(2X):90-92
随着经济危机后经济复苏时刻的到来,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愈发明显。据统计,2011年我国全年CPI较上年上涨5.4%,事实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流通量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文章将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定义出发,将其同西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观点,从而由改进后的规律公式对当今由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的现象进行特殊分析,最后提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能否利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促进论'主要有如下三条理由:(1)通货膨胀的税收作用有助于增加资金的积累;(2)通货膨胀可以促使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有序变动,从而能够优化价格结构,改善资源配置。(3)货币可以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因而可利用通货膨胀来刺激需求,促进闲置资源的利用。令人遗憾的是,通货膨胀的这三种功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论'者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鉴于此,本文拟从计量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写了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论》所阐述的科学真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继续闪耀着伟大的科学思想光辉。马克思在这部“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中,阐述的货币理论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和金融理论的指导方针。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伟大贡献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即全面、系统地完成了自己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用“全新”的观点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及其职能等一般货币理论问题,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第一个详尽无遗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第一个在政治经济学上揭示了货币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足,其中货币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最大——货币资产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且几乎构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全部金融因素。其中,货币资产对实体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突出,远远超过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由此提出协调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优化金融资产内部结构、注重金融资产对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的支持的三条建议,来达到促进金融资产结构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步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畜牧业投资的现实意义 (一)畜牧业投资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十分清楚地揭示了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产逐渐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资本物的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增长中,投资表现为第一推动力量,如果没有这种最初的推动力,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货币信用调控经济运行的思想是一座有待发掘的理论宝库。过去,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这部分思想没能放射出应有的光彩。今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突破,使经济运行机制和调控手段发生了重大转换,进而要求人们从一个全新的方位来认识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这里,马克思的经济运行思想为我们理清了一条经济运行的主线,并指明了调控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这些经济思想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货币信用调控经济运行的思想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凯恩斯经济学的思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考察了中国的进出口、汇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中国的价格上升与经济高速增长、价格下跌与经济增幅下降的现象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造GF统计量检验了我国2001年以来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因果关系,并通过设计"格兰杰-F"检验和"格兰杰-F"统计量考察了经济增长在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传导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货币增长并非总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2008年以后,货币增长逐渐成为影响物价水平的主因,但经济增长是实现这一因果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由于货币因素所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货币总量的快速扩张,社会公众对货币与物价的关注与日俱增,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增长的需要,简称之"货币超发论"。本文作者认为,"货币超发论"隐含的几个假设前提其实都是不成立的,不能简单地把不同国家之间的M2/GDP的比值进行比较。中国货币高速扩张的真正风险在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6.
杨陈晨 《投资与合作》2011,(10):181-18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篇第三章中关于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之一。在流通手段职能理论中,货币流通规律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货币流通规律的分析可知,由于近几年我国对货币流通速度和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的预测上的偏差,使我国货币超额供应,并且实际地反映到了物价水平的增长上。  相似文献   

17.
史称马克思、西美尔、韦伯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三大经典思想家,但据说西美尔更像文化哲学家,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与马克思、韦伯相当不同。西美尔的社会思想从社会分工论开始,并非如有的专家以为的那样,从货币哲学论开始。但与马克思或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不同,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只是普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货币哲  相似文献   

18.
刘小枫 《金融博览》2013,(13):23-24
史称马克思、西美尔、韦伯为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三大经典思想家,但据说西美尔更像文化哲学家,因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与马克思,韦伯相当不同。西美尔的社会思想从社会分工论开始,并非如有的专家以为的那样,从货币哲学论开始。但与马克思或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不同,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当商品通过赊销而让渡,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随之产生。只要存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社会,就存在着信用。马克思曾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资本论》第3卷第390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