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国库直接支付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关系着国家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因此,各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从深化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分析与考核和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助资金是指国库部门利用现代化支付工具,以批量支付的方式,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教育和医疗补助等各种政府性补助资金通过国库直接划拨最终收款人账户的一种支付形式。本文以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开展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助资金工作为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助资金对做好民生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并就国库直接支付政府性补助资金的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政府转移支付的目标不仅在于解决当期贫困,更是要增强贫困家庭抵御贫困的能力。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政府转移支付对于贫困家庭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认知能力方面,我国低保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家庭中未成年人数学标准得分,对字词标准得分没有显著影响;在非认知能力方面,低保政策对于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在12岁及以上群体中较为显著;另外,低保政策对未成年人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将会延续到其成年以后,主要体现在贫困家庭中女童在其成年以后学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8.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我国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平衡各地区间财力差距,促使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本文主要对这种转移支付方式的内容、结构、数量规模进行描述。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平衡地区间财力上作用明显。但是由于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全部转移支付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因此还难以解决地区间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议要持续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清理、归并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9.
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河下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Probit、Tobit回归模型为主要工具,利用来自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46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了影响居民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因素是对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显著影响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的共同因素是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需要大量投入的知晓程度和居民年收入。 相似文献
10.
11.
政府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的作用值得重视,但已有的文献多为归纳性的策略研究。在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后,文章对我国政府在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了探讨。同时,文章指出,政府的有效投资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巨大,并用图解法对这种有效投资进行了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偿风险管理,是政府的政策目标之一,它体现了政府行为,并以政府权威动员全社会来分担农业风险。在当前情况下,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还免不了靠天吃饭,农业保险问题不解决将后患无穷。只有政府的助推、政策的扶持、保险公司的介入、农户的积极参与,农业保险才能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本投入不足。本文通过对农业投入困境的分析,得出二元结构及财力不足使得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业比较利益低使社会资本撤离农村,农民由于低积累而无力投入。因此,构建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首先在于依法保证并加大财政投入,以政策倾斜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农民跟进。 相似文献
14.
免征农业税后公共服务型农村基层政府建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征农业税会带来农村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地方财政与债务危机。因此,迫切需要农村基层政府进行职能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农村基层政府。本文提出,要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必须精简政府机构,增加公共品供给,同时改变对农村基层政府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起,新疆在逐步实施农业税改革的基础上正式实施取消全部农业税、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农业税在新疆财政中的比重较大,取消农业税将使基层政权财力不足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客观地分析了新疆财政状况,认为解决新疆财政面临的困难应寻求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新疆财政的自我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日美经验看我国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未能起到风险补偿、资金融通以及社会管理功能。日本和美国是较早实行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成熟的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对于分散和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风险、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来看,在借鉴国外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保险与相互制保险相融合的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及配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进和完善中央农险补贴政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亿元资金在部分省份进行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试点工作,并在今后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使保费补贴政策逐步常态化、正规化,并纳入中央预算。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有助于推动农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有助于保障农民收入和农业的持续有效供给。但是,从新疆农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看,中央农险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离实际需求尚有较大的距离。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中央农险补贴政策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地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因素,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系,为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辨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金融资源构成与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揭示农业金融资源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指出不同金融资源对农业与农村经济支持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外商撤资也在逐渐增加。但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外商撤资的规模不大,也未发现有大规模撤资的趋势。造成中国外商撤资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小规模的外商撤资并未给中国经济带来太大的负面作用,某些类型的外商撤资还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中国政府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预防外商的大规模撤资,另一方面要做好外商撤资后的各种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