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庆金 《黑河学刊》2005,3(4):83-85
是否“应当预见”,关系到行为人是否构成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问题。正确理解“应当预见”的两层涵义,深刻认识刑法设定“应当预见”义务的重大意义,全面了解“应当预见”义务的来源,有助于司法人员准确执法和社会大众自觉守法。  相似文献   

2.
耿赫 《黑河学刊》2010,(2):90-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及共同过失犯罪的案件数量也越来越多,其造成的社会危害也越来越大。由于共同过失犯罪在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定罪处罚失去依据。要对共同过失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完善刑法中共同过失犯罪的规定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盼军  戚湧  王玉 《科技和产业》2023,23(19):50-54
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视角,利用德尔菲法与专利分析技术开展互补分析,构建专利-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输入信息、3个分析阶段、输出结果加以界定。该模型与传统的技术预见分析模型相比,具有量化数据与理性判断相结合的互补优势,通过多维度指标设计和闭环反馈过程,既减少专家预见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也可增加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技术预见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徐宝庆 《魅力中国》2014,(3):343-344
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过失犯理论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现实生活需要的越然结果。信赖原则对过失犯罪的认定、对过失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技术预见与闽台科技协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科技必须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作为区域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开展技术预见已成世界潮流。联合开展闽台技术预见活动,有利于推进跨省区域合作,促进闽台科技协同创新走向深入,构建更加紧密有效的闽台合作机制,统筹协调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对接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衍生出虚拟财产在刑法上的保护问题,我国刑法应当对虚拟财产的属性在法律上给予定性,同时制定单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对虚拟财产给予刑法上的保护.从而规范虚拟网络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8.
骆朝伟 《魅力中国》2011,(9):220-221
因果关系在侵权案件的审判中相当重要,是法院确定是否构成侵权和承担责任大小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我国法院在侵权案件中认定因果关系很随意,因果关系认定要么过于宽松,要么过于严格,造成判决的不公正。本文从影响因果关系的因素出发,提出了法院在认定因果关系案件时应当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否可预见、盖然性大小、当事人双方过错程度,并如何判断这些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判决更加科学公正对司法实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宝奇  贾扬帆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95-400
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预见已成为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技术预见的价值导向也逐渐转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预见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等,发现技术预见活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展开。  相似文献   

10.
用技术预见整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们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用技术预见整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因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而技术预见为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优选工具和优化技术创新体系的手段。技术预见通过需求导向、各方利益、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对预见结果的跟踪和监控这几方面来整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凯 《魅力中国》2014,(22):312-312
公共安全作为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同类客体,其涵义的科学界定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今理论通说“不特定多数人”的观点过于狭隘,不能全面反映和涵盖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所谓公共安全应当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以及其他重大公共利益,对其认定不能单纯的从结果立场考虑,而应当将行为和结果判断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李莉蓉 《特区经济》2014,(4):212-213
医疗意外是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中,非出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的情形。其因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无过错而与并发症及医疗事故相区别。若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已根据当时的条件、情况,达到了当时的医疗水准,则我们应认定该不良后果是一种医疗意外,而非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3.
渎职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具有常见性、复杂性等特点。《刑法》用专章对其加以规定,足以说明了该类犯罪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渎职罪的研究文章鲜见于篇,在渎职罪的认定和处罚上都还存在着诸多未见深入的地方。本文仅从渎职罪的认定入手,对渎职罪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姜浩 《魅力中国》2014,(6):339-339
刑法适用技术是当今刑法应用理论中的新名词,它的范畴是刑法应用方法论。刑法适用技术是在认定了犯罪过程中的刑法理论应用的一个间接活动环节,这个环节不能脱离刑法方法论的引导,而刑法方法论又是一门研究犯罪方法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是一个民族兴旺、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现行刑法主要通过对生产、销售者监管主体以及关于食品安全非法经营三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规制。但是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仍旧存在着缺陷。本文从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的入罪规则和刑法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犯罪归类、规制范围、过失犯罪、刑法设置、罚金刑等方面发现的缺陷。然后,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其他学者的学说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远东经济画报》2006,(5):90-90
日本经济现在已经复苏,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不应期待日本经济会像泡沫破裂前的遥远年代那样高速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复杂课题,产生了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必要性,科学决策和实践认识,科学决策和科学预见,科学方法和价值准则,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和分析决策的过程和机制,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本文拟对此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技术预见"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随后许多国家借此新的政策工具来处理科学、技术和创新系统的问题。"技术预见"大规模的运用使人作为知识来源的影响减小,而这种方法被更广泛地用于预测某一技术未来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制定了重点发展领域,各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而通过技术预见可以帮助探索其发展重点。文章通过对美国技术预见研究的发展综述,帮助研究者系统地了解技术预见发展的沿革,更好地将技术预见方法运用于制定各自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虽然目前原油价格有所下降,但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价格将持续在高位运行。目前,我国每天消费的石油近580万桶,已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之一。作为对石油资源具有较高依存度的中国,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伟 《魅力中国》2014,(19):309-309
刑法对自首有着一个比较抽象的条文规定,对职务犯罪自首问题没有另行规定,职务犯罪自首不同于一般犯罪的自首,其主体的特殊性及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使得职务犯罪自首在具体认定上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拟从两高有关规定引伸探讨职务犯罪自首的认定。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程序阶段的“自首”.以此分析职务犯罪自首认定中相关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