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熟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依绍华 《城市问题》2002,(1):14-17,68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为了保护历史文化 ,国家确定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名城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有的已成为能源工业基地 ,有的成为著名的工业城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发展迅速 ,这些城市也开始发展旅游业。但是如何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与能源工业基地及旅游业的关系 ,如何发展旅游业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本文试以大同为例 ,从分析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 ,解读大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给出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能源基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 能源基地与旅游业的理论辨…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指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重点问题,吸取国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大建设大破坏的教训,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城区保护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国内外政府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保护与建设并举,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形象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借鉴和学习世界及国内诸多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普遍植树绿化、文物个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尤其是后两个阶段是重要的认识飞跃。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并颁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起,保护的方法与认识由文物管理部门独家保护与管理孤立的文保方式,发展到对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城市进行全城整体性的保护,以规划、文管、城建等部门为主,全城市各单位共同参予,由点及面地纳入统一的规划,不仅保护了文物古迹本身,而且保护了其周围的环境,并通过立法获得法定地位。这是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次认识升华,现在,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提出历史文化地段的保护,是对城市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价值评估,合理定位,是保护名城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条件。必须通过深层研究、发掘、梳理、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抽丝剥茧,发现其本质规律,寻找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郑州研究案例,还原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之源"的重大价值和地位,从而为提升郑州城市形象和彰显城市文化品位,增强郑州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建成我国中部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和国际化商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健  王婷 《活力》2011,(22):114-11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上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历史遗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许龙  苏原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42-中插48
新时期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理念、视角不断拓展、创新.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落实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名城体检评估制度建立.结合柳州名城保护规划实践,针对当前名城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新时期名城保护规划方法和路径,分别从凝聚共识,建立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再认知的遗产名录;整体保护,构建基于大山水环境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网络;融入城市,探索活化利用新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居平 《上海房地》2006,(7):40-40
近日,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等主办的2006世界遗产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和2006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于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上海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组织——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也同期成立。多年来,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特别是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众多的历史悠久的古都和古城,引起世界的瞩目和惊叹.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应是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义的认识不统一,保护措施软弱无力,有文物法而缺乏操作程序,至今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已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晖  梁励韵 《价值工程》2012,31(28):314-316
本文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作用。以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例,分析了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规划之中的基础性地位,归纳了佛山名城的四个价值历史文化要点,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体系构架和保护的具体内容,并就名城展示体系和规划实施保障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成都已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财富,它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过去、今天和未来。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长沙城市建设——兼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碰撞与融合秦光荣一长沙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自古就是湖湘首邑,有“楚汉名城”之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彩,遗存十分丰富。现已发掘春秋古墓300余座、...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指出历史文化传统是形成城市特色文化的基础 ,而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应当引起重视 ,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价值系统认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再是简单的城市遗产保护技术行为,而成为"道器合途,透物见人"的城市文化传承行为。历史性手工业名城是我国名城的重要类型之一,是中华民族多样文明的重要载体,尤其需要在对其价值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实施有效保护。以浙江龙泉为例,从历史性手工业名城的内涵特征剖析切入,通过构建文化系统观、区域系统观和城市系统观的视角,探索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希望能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本土化认知和保护路径优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要培育适宜发展的产业,实施积极的保护策略。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发展文化、旅游等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以此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的差异突出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开  李陶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133-140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所构建的城乡文化遗产体系量大面广,数据信息与保护状况十分复杂,通过多元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和需求调研,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研究并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信息系统,旨在推动全国名城镇村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展示及长效保护机制的完善,构建全国名城镇村保护管理信息化"一张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2座,省级的也有上百座。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进行规划和保护?其指导思想应该怎样?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共同特征是: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名胜引人,人文荟萃,名流辈出,资源丰富,物产闻名,文化活跃,交往频繁,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仅谈共同特征而不谈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