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农 《经济月刊》2009,(7):120-121
什么是艺术的精品力作?那就是要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收藏、可以传世的作品。著名书法家潘海溶教授的《百龙图》堪称精品力作:整幅作品是以一个八尺的草书擘窠大字“龙”为主体,字迹苍劲雄浑,力透纸背。其余99个“龙”字分别以古文、甲骨文、楷、行、隶、草、篆等不同书体融入巨“龙”之中,章法协调迤逦,气脉畅通,爽劲飘逸,整幅作品气势恢弘,神采飞扬,尽展古风,又以“九九归一”之构思,寓意中华民族渴盼和平统一的愿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潘海溶教授的一幅《百龙图》将中国的“龙”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梁育民 《新经济》2006,(7):76-78
易经是我们祖先发明的,是举世无双的国宝。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今天,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易经思想为哲学基础,提高工商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心”的艺术,建立一套关于工商管理的“心”理论(但不是心理学).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式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0,(11):33-37
追根溯源 景泰蓝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已有600多年历史,始于元代,盛于明景泰年间,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独特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文化力”? 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河北省委原副书记高占祥在其所著《文化力》一书中有这样鲜明的提法: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的,而文化的“力”,则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相似文献   

5.
吕琪 《经济前沿》2008,(11):71-72
陶瓷,华夏古文明的象征。一语“CHINA”道出中国瓷器在世界的翘楚地位。千度高温所铸就的艺术精髓,釉彩轻盈,色调明快,在规整与恣意之间,尽情彰显文化与艺术内涵!在中国对外的陶瓷窗口里,深圳永丰源这家不断创造奇迹的陶瓷公司,身披着陶瓷的无限荣耀,尽情的在国际舞台上肆意挥洒着中华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第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才包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7.
张剑  蒋毅 《大陆桥视野》2011,(2):49-49,51
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后,在继承原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落实《中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和凝聚队伍,推动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9.
易经与商道     
《易经》是一本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与玄学合一的经典著作,居“四书五经”之首,既有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又广泛应用于天文学、预测学、医学、环境风水学,近年来,流行世界各地,为商道所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一雄 《经济》2006,(10):46-47
打“文化牌”,唱“经济戏”,对中国很多政府官员来说,是一种利益驱动,是一种必然甚至是无奈;让我们静下心来,带着对“文化”的敬意和尊崇,观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