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区域产业转型重新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18-121
区域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其转型无不受供给一需求关系的变动和技术促进的影响,区域产业转型正好反映了国家产业转型的点阵关系。文章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的动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从产业角度考察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动改革以来,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的变化相对应,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与份额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份额呈下降趋势,从业人员份额已由1978年的2/3强下降到目前的1/2左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份额呈上升趋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业人员数量及份额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个方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今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羁绊和纠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鑫  蒋毅一 《特区经济》2012,(10):182-184
本文着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羁绊:外商直接投资在三次产业之间分布不合理,在三次产业各自内部分布不合理和在我国区域分布不合理。最后针对此种状况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最后得到的结论是FDI对三次产业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条相关产业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技术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探求了我国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三次产业对第三产业新息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从累积效果来看都具有较强的正向响应;对第一产业的冲击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响应;但对第二产业的冲击主要是负向的累积响应。所以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结合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现状总结出未来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并展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机会。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趋势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纯电动汽车等。由此分析得出我国能源互联网三大主要商业机会:大数据能源服务产业、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理推导建立了包含三次产业投资量和主要因素交互项的计量模型,采用差分GMM和门槛分析方法,对我国三次产业投资的产出效率和最优投资规模进行了具体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投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第一、二产业投资与产出呈倒"U"形关系,第三产业投资与产出为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和政府投资等变量对三次产业投资优化呈现出不同的作用;第二、三产业投资规模呈现一定程度的南北失衡,北方大多数省份投资还未达到最优投资规模区间.最后,提出加大第三产业投资规模、培养专业型人才、提升外资利用效率和促进区域投资均衡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驱动了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转出地是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承接地是我国中西部和东盟地区。进入“十二五”,这场产业大迁徙呈现出目益加速和规模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三次产业及内部结构仍需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总体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迅速成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制约作用也相当突出。根据国际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相似文献   

11.
ECFA时代福建制造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福建制造业发展历史性重要契机,关键在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福建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闽台产业合作和对接台湾制造业,尤其是要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魏博通 《特区经济》2012,(3):197-199
利用构建的投资转移指数、企业转移指数、就业转移指数对2004~2009年江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状况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向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仅是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但是江西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却很显著,这和江西自身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和产业承接条件较为优越有关。江西承接的产业转移来源地较为集中,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民营资本和外商投资是沿海向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汤飚 《改革与战略》2013,(7):106-108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已经来临,中国的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正当世界发达经济体重振制造业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困境熟视无睹。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制造企业强化内功,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杜建耀  李芊蕾 《特区经济》2006,210(7):28-29
当前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给上海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制造业应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而以发展跨国投资带动制造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李金华 《改革》2020,(3):98-110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出发找到产业转移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沪浙之间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内部具备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上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向江苏、浙江转移。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的定义、本质、来源与功能 形式上,外汇储备是指一国央行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本质上,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通过货币发行权集中持有的以外币标示的国际财富或资产,即归属于本国的国际资产. 从来源上,外汇储备分两类:一是由外贸顺差形成的权益性资产,这是经常项目差额积累下来的国际净财富.简单讲,我国这部分外汇储备是用出口商品与外币对换得来的,钱货两清后,我国是这部分外汇的拥有者,可以自由支配.目前,中国拥有这类权益性财富的总额大概2万多亿美元.二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形成的债务性资产,如外资流入等.简单讲,我国这部分外汇储备是用人民币与美元相交换得来的,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外债.对于我国而言,这部分外汇储备是债务性资产,不能随意动用.目前,中国拥有这类债务性资产近万亿美元左右.债务性资产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主要指外国在中国的实业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这部分债务性外汇资产的流动性较小,我们使用的空间比较大;后者主要指外国在中国的证券投资和不明目的的热钱,这部分债务性外汇随时都有可能撤出中国,因此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川  全裕吉 《改革与战略》2010,26(6):142-144,162
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1—2008年中国各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结构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需求增长是推动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作用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作用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效应对不同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中西部装备制造业正在快速崛起,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has made China one of the largest pollutant emitters worldwide. The transfer of heavily-polluted industries has become urgent becaus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m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credibly energy-intensive and pollution-intensive,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less-developed areas for lower labor and land costs. In tur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would also deteriorate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those areas. Along these lines, it is pivotal to examine the two-way interactions from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paper collected panel data of 30 Chinese provinces from 2000 to 2015, using the GS3SLS method to fi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for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th have interactive as well as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different provinces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area. It is recommended to formulate an inter-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给予制造业大量的财政补贴,有助于加大治霾建设力度,提高治霾投入的效率。通过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雾霾爆发背景下,政府参与对企业融资增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参与能够对制造业企业融资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增加融资,使制造业企业有能力增加其治霾投入力度,同时维持制造业产业集聚、保持产业效能,使治霾建设投入更加高效,最终达到治理雾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