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鑫远  赵林度 《物流技术》2005,(10):213-215,219
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零售企业生鲜食品的信息追溯技术和持续补库计划(CRP)策略,集成了整合发货和库存补货,并构建了用以计算最高库存量和配送周期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的补货数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生鲜食品的特性(腐坏),确保零售企业销售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在通过采用RFID技术实时监控销售和库存数据的基础上,供应商能够依据模型在发货周期内确定最佳的货物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主动补货,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总的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2.
如何合理地确定超市生鲜食品的保存量,是超市连锁经营企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论文在对超市生鲜食品的存贮和配送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构造了超市生鲜食品保存量优化决策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数字仿真给出了模型中各参数的关系。最后,结合超市生鲜食品配送存在延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中提到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由于配送产品的特殊陛,要求运用比较特殊的运作方法。其属于低温物流,由于生鲜食品易腐败变质、保质期短,因此,生鲜食品的储存和运输都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生鲜食品配送的低温物流是与其他商品配送的常温物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生鲜食品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4.
程硕  姚敏萍  张锦荣  郑苗 《价值工程》2019,38(19):86-88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类生鲜食品的需求量增大,并且对生鲜食品的配送要求也有更高的要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成为生鲜电商经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当前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末端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广州地区五家生鲜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出当前生鲜电商配送服务质量水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管理生鲜配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鲜食品物流在国外一直是物流市场的重头戏,近年来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通过对生鲜食品配送关键作业的具体分析,提出运用泰勒科学管理思想解决中国生鲜食品配送中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利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书天 《物流技术》2005,(4):99-101
所谓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指专门从事加工、配送生鲜商品的物流组织。本文泛指综合型配送中心中生鲜食品配送部分和专业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冷链物流的特点,简要归纳国内外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差异.分析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传统配送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整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对策.展望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购物平台的便捷化,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方式也逐渐转为线上,即时配送应运而生。本文以优化生鲜食品配送成本为目标,考虑固定成本、运输成本、等待惩罚成本等费用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引入软时间窗惩罚函数构建相应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对比,计算出区域内最优配送路径及其最小成本,同时也为即时配送业不断发展提供决策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中针对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的过程信息是构建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重要信息来源,提出了一个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冷链配送监控方案,探讨了基于RFID技术的冷链配送业务中装卸货作业自识别策略、RFID数据容错机制和去重过滤算法。利用面向物联网的冷链配送监控,可实时了解冷链配送环节中冷藏车设备运行性能、地理位置实时定位、货物种类与数量、温度等环境参数,实现对冷链配送全程的精细化监测与管理,该研究有助于提升冷链配送作业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生鲜食品质量的监管溯源能力,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以及全国最主要的商业连锁企业之一,主要有区域购物中心、大卖场、综合超市、便利店四种经营业态,门店数已达到243家,分布于北京及河北廊坊地区。在生鲜物流的建设上,京客隆不仅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也是业界极少数的成功示范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