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具有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内在价值。本文以影视传媒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消费主义化,对春节文化进行了粗暴篡改,使传统文化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贺晶 《商》2013,(12):186-186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一种完全被市场所支配、被商业逻辑所左右的消费主义思潮日益盛行于传媒领域。经济利益至上是消费主义被人广为诟病的痼疾,当传媒一味追逐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时,大众传媒领域的伦理危机便开始显现。本文从消费主义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入手,论述了消费主义给传媒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对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提出传媒的理性转轨、重塑社会责任、坚持伦理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贾军 《消费导刊》2009,(24):4-6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成为社会分层越来越重要的标准。大众传媒凭借其巨大的象征符号生产能力,培养消费者需求,赋予商品以象征性的社会意义,成为消费主义的主要工具。以消费主义为桥梁,大众传媒通过培养消费群体、建立分层标准、倡导品味情趣等途径对消费分层进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娜 《消费导刊》2009,(6):19-19
消费主义是战后主导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在刺激市场、拉动内需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伦理价值带来了冲击。建立一种超越消费主义的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变得极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的远程高等教育与大众传媒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起学界的关注,大众传媒文化的迅速崛起和成功为正在发展的远程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如何运用大众传媒文化先进理念要素和运作方式移植到远程教育模式中,以此助推新兴的远程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是远程教育者思考的课题。但是植根于大众传媒中的单向度的传播方式;大众传媒文化产品建设的标准化和各式程式化;大众传媒文化骨髓中商业目的都将对远程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中笔者通过英美国家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相关教育理论和法律观念,批判性地阐述借助大众传媒文化推进远程教育深层次发展的构想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电视是综合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视角的传播媒体,集多种传播优势于一体。所以就要必须承担当代大众文化的主导者和大众文化属性审美取向的引导者的责任。用符合审美取向的大众逻辑和大众传媒的大众对话。让电视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一、消费主义的产生和袭来消费主义(consumerism)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毫无顾虑、毫无节制的消费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与享乐当作是人生最高目标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  相似文献   

8.
章琪 《品牌》2008,(5):42-44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现代大众传媒和广告的推波助澜,社会上出现的以"新贫族"代表的消费群体引领了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物质至上、消费至上"的观念驱使下,他们极强的购物欲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这种相互攀比,追求奢靡的  相似文献   

9.
广告符号与消费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消费经济》2007,23(1):89-92
广告符号是建构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仅进行商品推销,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创造出虚假需求。广告的符号化,直接导致了消费异化,进而对消费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广告符号及其消费主义文化进行理性批判,是深刻认识消费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杨梦晴 《中国报业》2014,(16):33-3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迅速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可并获得传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消费主义也逐渐渗透到媒介市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时尚杂志的勃兴,从杂志的封面、广告、图片、栏目设置到专题策划,时尚杂志处处透露出消费主义的文化逻辑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余慧珍 《商场现代化》2006,(33):194-195
消费主义作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它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略谈消费主义文化下的企业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昆 《中国市场》2012,(40):18-19
消费主义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追求高品质的产品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象征,从而消费主义文化在今天不断扩张。在此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塑造更富情感内涵、蕴涵文化韵味、包含丰富产品体系的品牌来吸引顾客,占据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悦 《商》2013,(19):128-128
阿多诺,强烈不满文化工业对大众的影响,他认为正是大众传媒的存在才导致文化工业的乏味泛滥,所以对大众传媒进行猛烈的抨击。现代社会,流行语的出现也是大众传媒的产物。文化工业导致从众心理的扩大。流行语的流行,正是从众心理的表现,它反映了文化工业对大众的操纵。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述超 《商业时代》2013,(1):140-142
来自瑞典的家居品牌宜家(IKEA)几乎成为国内城市品味与现代化的象征。IKEA进入中国,标志着中国消费社会的美学消费转型,宜家室内打造的现代家庭想象能够与美式资本主义的现代奇观分庭抗礼。IKEA宛如异国实境的跨文化媒介景观,提供了北欧文化想象与"观光凝视"的消费空间。而IKEA的现代家庭想象则与消费主义结合,逐渐取代过去由国家主导的家庭想象。IKEA的美学现代性将DIY收纳并且文化化与标准化,使消费者既劳动又休闲,成为不完全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方春华  董强 《消费导刊》2011,(11):158-15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在此种情况下,最终催生了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在消费主义强太的影响力两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以学生为本或以真理为本的困惑,面临怎样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及强化学生的是非观或成败观的困惑。走出消费主义的误区,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在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首先,电子产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消费市场所构成的特别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本态势,商品作为某种特定的符号意义进行生产消费。其次,传媒和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时尚在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也造成国人消费观念的畸形发展。再次,传媒在影响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变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媒体对消费个体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变成了有消费者参与的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传播文化信息媒介的大众传媒来说,必须对当前传媒市场的中有悖于弘扬优秀文化传播主旨的现象,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思考。在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繁荣中,大众传媒应当坚持社会本位,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其独有的文化整合功能、文化导向功能,正视其文化反向功能和文化互动功能,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安静 《商业时代》2011,(4):21-23
在西方消费社会,广告的功能开始延伸,不再仅是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和企业的信息,更为重要的作用似乎是创造出消费欲望和消费者,而由此产生了有关广告操控消费者的伦理质疑。改革开放后,消费主义思潮开始进入中国,导致同样问题的出现。文章认为消费主义时代和消费社会中广告功能的延伸是社会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单凭广告宣传是不可能制造无节制的消费欲望,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因此,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系统地看待广告和消费主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广告功能延伸和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这样才能使社会成员以消费者的角色形成合力,共同抵制消费主义泛滥对社会生活的进一步侵蚀。  相似文献   

20.
排舞的锻炼价值及媒体推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妹 《中国报业》2012,(2):140-141
排舞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大型的大众体育舞蹈,属于大众、世界文化的范畴。每种文化的传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排舞的传播对象是面向广大群体。本文通过研究大众传媒传播排舞信息的特点,提出利用大众传媒促进排舞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