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刘峥 《山东审计》2003,(8):32-33
一、审计行为目标概述1.审计行为目标审计行为目标是审计活动中审计主体(包括审计个体、群体和组织)要完成审计行为而对自己的总体要求,它是指导审计行为的基础和根本。审计活动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通常是有方向的,但是审计活动有时会由于审计人员的行为目标而偏离方向,准确地说会导致审计目的难以较好地实现,比如审计项目小组内审计人员行为目标不同,会导致意见的分歧甚至冲突,最终无法形成审计意见,总之会影响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审计行为目标与审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  相似文献   

2.
徐兴军 《山东审计》2002,(10):12-13
近几年,我国审计界在研究审计理论时,经常涉及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有人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也有人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笔者认为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审计理论研究中,两者分属不同的层次,正确区分审计目的与审计目标,对于开展审计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审计目的的涵义及特点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们开展审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资源经营者提供的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有关信息的疑虑,从而增加人们作出决策的正确性。相对于审计实践活动而言,审…  相似文献   

3.
一、审计质量及其控制的内涵1.审计质量及其控制的含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业务的优劣程度。它包括审计结论的质量和审计行为的质量。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水平。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  相似文献   

4.
实现审计行为规范化,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这已不是一个新的论点,但仍是审计机关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实现的审计管理目标。审计署1号令、2号令的发布,再次引发了广大审计人员对审计行为规范化的讨论与关注。本文拟结合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某些审计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就审计计机关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审计准则,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审计操作中常见的审计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多数项目前期投入较少,未能对项目的审计目标、具体…  相似文献   

5.
李美清 《财会通讯》2008,(7):101-104
独立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源自于委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和扩展。独立审计行为异化危害会计诚信,使得现代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审计行为异化形成一般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独立审计准则与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缺陷分析,认为对审计异化行为进行治理,必须从重塑资本市场审计委托关系、完善和协调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等方面展开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浅析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涵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受托责任发展而对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与发展,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计形态。随着受托责任由财务责任发展到经济责任以及发展为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我国审计模式也从财务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法定责任、社会责任为对象的责任审计方向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陈健 《财会月刊》2013,(3):48-49
本文从企业规模对审计风险及审计责任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考虑到审计成本和审计失败所担负责任的不同,注册会计师具有减少小型企业审计程序的动机,不能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打破了企业规模与审计收费、审计风险、审计责任之间的均衡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型企业审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审计措施。  相似文献   

8.
宋令芳 《中国审计》2006,(G00):10-11
一、审计整改的新内涵 审计整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行为活动,它主要指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审计整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行为;二是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行为。审计整改与审计工作存在因果关系,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整改成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修改,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和审计机关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审计整改工作增加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经济责任审计是现代审计理论与中国审计实践活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文章从审计动因、公共受托责任内涵、审计关系人以及审计理论框架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审计基本理论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疆审计》2007,(4):37-38
一、审计目标相同,方法不同经济责任审计是从财务收支活动入手,对单位主要领导有关经济活动应负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评价意见。同样,绩效审计中也包括对单位主要领导有关经济活动应负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及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政府投资的效益、效果和业绩情况进行考核,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评价意见。这说明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审计目标有共同之处,但两项审计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式方法不同。即经济责任审计的立项和委托部门是组织部门,绩效审计的委托部门一般是政府,两项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审计手段对某人或某事项的履行职责或业绩情况进行考核,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评价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主体运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审计质量标准或一定的规定要求标准,对被审计人和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自身审计操作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员质量控制的自律行为。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及目标(一)微观质量控制及目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微观质量控制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审计项目计划质量控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力量的组织协调和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审计评价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系到被审计人员的声誉乃至政治生命。可见,搞好审计评价,既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可以遵循的统一标准,致使审计评价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 1.对审计评价的范围与内容认识不统一,导致审计评价的不准确和不具体。从目前的审计实践看,多…  相似文献   

13.
陈红  曹阳 《现代审计》2006,(6):17-17
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产生的风险。从审计实践看.一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一.二是经济行为的连续性与审计行为的阶段性的矛盾制约责任界定。三是在现行的领导集体决策机制下.对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党委领导和行政领导的评价标准较难把握.审计难以准确划分各自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4.
行为理论是行为审计的基础理论,文章借鉴法学理论的行为理论,探索行为审计的行为理论,包括行为概念、行为范围、行为分类。行为审计的行为是特定的自然人或组织对其经管责任履行具有重要影响的作为或不作为,称为特定行为,包括正常行为和缺陷行为。对于特定行为可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从行为主体角度,分为组织行为和自然人行为;从行为的内容及属性角度,分为业务行为、财务行为和其他行为。  相似文献   

15.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6):156-160,F0003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依赖本级政府与本级国有单位之间的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本级政府和本级国有单位的审计目标是终极目标,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是直接目标。从终极目标来说,本级政府是抑制本级国有单位在履行其财务报告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本级国有单位的终极目标有多种情形,不同的审计需求会导致不同的审计目标;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与审计主题相匹配,财务信息审计总目标是真实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总目标是健全性,上述审计主题要分解为审计标的,上述各审计主题的总目标也要分解为具体目标并落实到各审计标的;审计机构的直接目标服务于本级政府终极目标的主要路径包括揭示路径、抵御路径和震慑路径。  相似文献   

16.
瑕疵行为是指没有采用特定环境下合宜方案的作为或不作为。由于管理活动具有权变性,导致瑕疵行为审计标准具有较大的权变性和主观性。恰当的瑕疵行为审计标准应该是认知程度高、认同程度高、客观程度高。而要得到这种恰当的审计标准,依赖于审计标准选择模式。审计标准选择模式是选择路径和选择者的不同组合,选择路径有从结果到过程和直接选择过程两种情形,选择者有代理人选择、审计人选择、审计人与代理人共同选择三种情形,不同模式得到的审计标准,其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客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的意图和期望。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主体取得的用作证明事实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依据的证明材料。审计目的具体体现为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又细化为审计具体目标。审计活动的重中之重是获取审计证据。整个审计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计证据的搜集、整理,并以此作为依据得出审计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审计行为科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行为科学是一个新的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审计行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审计行为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与支配、审计行为的一般模式和审计行为产生的原因、审计行为的控制与改造、心理因素对审计行为的影响、审计关系间的协调、审计应用性研究等方面了分析审计行为科学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审计行为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审计行为科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探讨研究审计行为科学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指审计机关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是调控审计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表明审计的实际表现未能满足社会的期望。文章以审计主题为基础,从审计目标和审计意见两个视角来探讨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建立一个解释审计期望差距的通用理论框架。从审计目标角度来看,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主要机理是对于不同的审计主题期望了准则未界定的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从审计意见角度来看,有三个维度与审计期望差距相关:审计意见的保证程度、审计意见表达方式和审计结果是否公开。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有赖于审计技术进步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