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蕊 《国际融资》2021,(2):78-80
大数据技术能够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工作,保证金融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提高工作成效,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因此,通过大数据金融精准扶贫平台的建设、金融精准扶贫运作机制的研究,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精准扶贫措施,为金融精准扶贫的未来指明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金融精准扶贫占有重要的地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金融精准扶贫带来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金融精准服务平台,可以更好地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论工具,通过金融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金融机构的优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等,把金融的有效供给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脱贫效率的最大化。论文以河南金融精准扶贫为分析案例,围绕两者衔接的关键环节,发现金融精准扶贫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激励约束机制是金融精准扶贫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模型证明,政府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对金融机构实施激励约束的效果要好于直接把扶贫资金补贴给贫困户,政府对金融机构实施激励约束政策能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的持续性差、动力不足问题。当前,受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性目标与金融机构经营目标不匹配、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改善等因素影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约束过度与约束缺位并存、激励不足等问题。为此,在构建金融精准扶贫的激励约束机制时,应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为主体,市场运作、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金融扶贫为主、财政扶贫为辅等原则,从优惠政策扶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风险救助补偿、金融生态环境培育等方面入手建立激励机制,从差异化金融扶贫监管、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金融精准扶贫科学考核等方面着手建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金融行业迎来金融科技时代。金融科技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产品的基础上对金融产品进行再创新。诸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分析与整理,研发出全新的金融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金融交易,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我国金融扶贫仍带有传统扶贫的特点,"金融扶贫供给绝对不足""金融扶贫供给相对过剩"及"金融扶贫有效需求不足"等特征并存。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为例,通过分析当地贫困现状、金融扶贫政策、扶贫信贷支持等情况,深入剖析金融精准扶贫供需错配的现象及原因,提出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支持体系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凭借其大数据及平台优势,不断从网络购物、手机支付、供应链服务、资金清算等多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造成挑战和压力.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所带来的金融生态的改变,商业银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及其特点,并广泛借鉴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和平台策略对现行商业银行的技术手段、数据挖掘、精准营销以及信用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借以适应金融生态的变革,稳固商业银行的金融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考察湘西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10月针对精准扶贫又提出“六个精准”。金融机构如何真正落实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目前金融精准扶贫作法主要从建设金融扶贫服务站、发放扶贫再贷款、小额贷款、“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等四个主要方面,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以麻阳为例,阐述金融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推进中取得的实效,通过分析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英 《青海金融》2017,(3):40-4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本文结合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精准扶贫的实际,在梳理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扶贫路径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金融机构在支持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从建设金融环境、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与激励、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精准扶贫实施的创新路径,力求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点思路及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分析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社会不平等理论、人力资本论、贫困文化论等反贫困理论及贫困成因,指出并反证了传统西方经济学在治理贫困方面的缺陷,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战略布局、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及成效等角度总结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实践对世界减贫实践和理论的贡献,并得出政府统筹是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最大的特点、理论创新突出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最大贡献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邓力 《中国外资》2023,(14):48-50
<正>大数据已经深刻改变了金融风险评估的格局,但也带来了包括数据质量、模型风险和监管缺失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构建多维度、多学科和多层次的综合应对策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金融行业逐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金融产品与服务,也为金融风险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数据支持。然而,大数据环境下的金融风险评估也暴露出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数据质量不一、模型适用性受限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2.
扶贫工作与金融机构息息相关,而如何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新疆目前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指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与政策红利释放不到位、脱贫人口的退出与返贫间的矛盾等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强新疆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关键在"精"、重点在"准"。但是各方面调查情况及数据反映出农村金融扶贫精准度不够,扶贫对象金融权利保护不足,扶贫主体行为利益化,主要法律制度缺失,规范操作性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在民族地区这些问题尤为突出。为实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脱贫,推进农村金融法治发展,应从建立基本制度体系、构建立法保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金融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机制:重庆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迫的精准扶贫攻坚任务迫切需要构建金融扶贫机制,且金融是扶贫开发的核心战略资源。论文以重庆为例,考察了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建立的现实举措与具体成效,然后分析了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研究表明,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目标,不仅需要在短期切实发挥好信贷、担保、保险等金融机制在精准扶贫中的核心作用,科学高效地配置扶贫金融资源,而且需要建立脱贫后续长效金融跟踪支持机制,防止金融扶贫机制退出后再次返贫。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重点在"帮扶"。要充分抓好"贫"这个切入点,立足"扶"这个出发点,瞄准"精准"这个关键点。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商业银行的自身逐利本性与精准扶贫政策性、公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当前金融精准扶贫中亟待破解的关键性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大数据创新信用管理,将成为化解这一难题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创新脱贫攻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疫情精准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提升普惠金融能力,打造数字普惠金融;驱动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乔睿 《青海金融》2020,(1):42-45
普惠金融提出至今,中国通过普惠金融进行金融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限于传统金融模式存在的金融机构高经营成本、低效率、金融服务不均衡等共性问题,精准扶贫始终无法达到"最后一公里"。数字普惠金融实现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成本可承担性、金融供需的可匹配性,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助力器。本文从分析传统金融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着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化新技术实现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机理,梳理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精准扶贫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个人金融数据的价值在于共享、流通、分析研判,是构建金融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性资源.个人金融数据的权属不清、数据流通法律规制不健全造成个人金融数据流通壁垒.个人对金融数据的权利绝对化以及金融机构对投入较大成本而控制管理的个人金融数据权利弱化,亦是加剧阻碍个人金融数据流通的重要原因.就个人而言,因个人金融数据具有信用评价功能,可精准描绘个人信用"画像"(profile),并具有社会价值、资产价值、流通价值等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属性,不宜将个人金融数据权利私人化、绝对权化,个人金融数据存在个人对金融信息的防御性法益,在法益遭受侵害时可行使删除、更正、赔偿等权利.就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基于服务目的、数据安全考量而对个人金融数据事实控制,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进一步配置金融机构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财产性权利.打破金融机构行为规范模式的枷锁,采用赋权模式可更周全保护个人金融数据安全利用和有序流通,此种赋权模式具有理论基础、功能价值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银行是经营信贷的企业,大数据时代使银行业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呈现爆炸式增长,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会带来银行经营决策模式的转变.本文旨在为商业银行运用互联网金融思维,以大数据为基础,设计并运用更加科学、灵活、符合政策要求、有针对性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从而通过便捷精准的风险评价,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在保持和巩固商业银行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为打造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金融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比之下贫困人口更需要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不仅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扩大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而且注重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从金融机构、扶贫对象和生态环境方面看,金融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仍然面临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做好金融精准扶贫,需要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金融精准扶贫,完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和基础金融服务,发展好产业扶贫和对贫困人口的造血扶贫,强化机构间的合作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