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刚好50岁的杜伟强已经有20多年的“律师龄”了,他从1975年开始进入法律界工作和学习。1980年起当律师在香港执业,1985年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20多年的律师生涯使他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尝到了不少辛酸苦辣,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杜伟强就获香港政府颁发的荣誉大勋章。  相似文献   

2.
王亮 《今日重庆》2004,(3):98-99
在重庆律师界,女性律师撑起了半边天;而彭静是其中的佼佼者。2003年12月,市委书记黄镇东率团参加在香港澳门举行的CEPA论坛,静升律师事务所成为重庆惟一参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彭静律师应邀参加了论坛,并进行了题为“开拓重庆市场、创新法律服务”的演讲。彭静认为:“重庆与香港、澳门的中介市场进行合作与对接,  相似文献   

3.
<正>何耀棣,广东东莞人。1944年8月14日出生于香港。香港大学一级荣誉文学士。曾任香港执业大律师,英国高等法院律师,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早年创办何耀棣律师事务所,是香港本地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律师事务所之一。何先生执业律师至1997年退休,近年来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现任香港何耀棣慈善及公益事业公司董事长,曾任香港保良局主席,消费者委员会主席,锋狮子会创会  相似文献   

4.
王晓慧 《新财经》2010,(8):53-54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和2009年,黄英豪逆流而上,大手笔收购了两家企业,正式从一名职业律师转行为商人。有传言,说他将成为2017年香港特首候选人,面对《新财经》记者,他首次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5.
他曾经是位包工头,却因建筑商欠钱不给,被迫走上了维权的道路;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凭借自身的钻研,为自己赢得了第一场官司;他的自信心告诉他,一定要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而他却不是一名律师:他的维权之路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2004年度陕西十大法治人物”;他的“孙武胜维权工作室”,如今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的“宣传基地”。  相似文献   

6.
梁凤仪是近年来香港深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又是香港商界和出版界事业有成的女士。她曾在香港和英美等地修读过文学、哲学、图书馆学及戏剧学,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作为企业家,她曾在银行及公关部门屡任高级职务,并创办香港勤个缘出版社;作为著名女作家,她几年内连续出版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散文集二十余本。她的小说多以香港风云变幻的商界为背景,以缠绵徘侧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情节,把财经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融于悲欢离合之中,创造出与以往言情小说风格殊异的系列“财经小说”。她是全港书局公认的最受欢迎的三大作家之一。在一个…  相似文献   

7.
陈邦理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自1984年起先后在杨浦律师事务所、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金盾法律书刊社、高桥律师事务所工作。当选为市科协“二大”代表、首届全国人民调解会议代表。现任高桥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陈邦理律师积极开拓业务,办理了大量的著名案件,为适应形势需要,不断开拓律师新业务,把法律工作积极地渗透于市场的各个角落。在近三年里,他积极参与浦东开发,陪同一些世界著名企业家考察了浦东,并办理了谈判合同项目15件;国内外投资项目5件;管理经营决策项目9件。在学习与实践中,在…  相似文献   

8.
香港杜伟强律师行成立于1985年,现为香港本地的主要律师行之一。拥有专业人员百余人。创办人杜伟强先生具备香港、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最高法院执业律师及大律师资格。  相似文献   

9.
名流吴光正:要看到有“两个香港”香港名流吴光正,时而语出惊人。再出惊人之语。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他接着说:“你看到的又是哪一个呢?”在谈及香港现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与出路时,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一个是“面对全世界的香港”,这个香港非常蓬勃,有无限的机会;另一个是“堡垒香港”,漠视外边,守株待兔。他说,他担忧的是只看到后一个香港的人。他话锋一转说,港人要因时调整自己,自我增值,学点普通话,去闯大陆。他说:一觉醒,楼价升了,股价升了,饭来伸手,这支“歌”现时没有了。今时今日再守株待兔已没有出…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兰州人,为了维护声誉和尊严,把一家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跨国公司从中国促裁庭告到外国法院。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他不屈不挠;维权路上,充满荆棘与辛酸;他先后聘请了三位意大利律师,花费100万元律师费,历经8年苦战,终于打赢了一场洋官司。他说,是一口中国人的志气支撑他坚持了8年——  相似文献   

11.
恩森公司是香港谷他集团在菲律宾创办的一个下属企业。香港谷他集团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外有几十家企业。主要经营房地产、股票交易、合板和木制品加工等项目。该集团董事长是香港爱国人士陈兆明先生。恩森公司创办在菲律宾他加禄市的独资企业。该公司采用的领导体制是由三位权力平衡的最高领导者同时决策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一应高经理和二位香港谷他集团派出的代表。实际决策管理的程序是这样:最高经理是本公司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一一厂之长。他是菲律宾人。但公司管理的各项决策中,尤其与钱有关的决策,他须同两位香港代  相似文献   

12.
他放弃赚钱的律师职业,回归当年的誓愿——研究中国农民。他和贫寒无所依的农民泪眼相对;他和一呼百应的“农民领袖”结为好友;他记录下“上访代表”的冤情中的每一个点滴;他与县乡干部们掏心窝子说话一起喟叹;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底层社会黑恶之徒的横行。他就是“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学者”——于建嵘博士。《南方人物周刊》李玉霄人物特写——  相似文献   

13.
解荣春律师系本刊常年法律顾问,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任职于上海市高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1994年起,解荣春律师一直在该所设立的国际部任国际部主任。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许多中外客商。解荣春律师曾为许多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法律咨询。亦成功地代理了十几家中外客商的项目投资。作为常驻外高桥保税区的律师,他不仅熟悉浦东新区及外高桥保税区的政策法规,也了解其运作方式与商业功能。除了项目投资法律事务外,他擅长房地产开发和转让、金融经贸等法律事务。在诉讼方面,他涉及民事、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甘肃的山丹县,有一个外国人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和敬仰。他抗战期间发起并创立的“工合”,成为战时大后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他亲手创办的山丹培黎学校,为科技落后的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抚养了6名中国孤儿,而自己却终身未娶……  相似文献   

15.
新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和律师可以个人开办律师事务所;对长期困扰律师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等问题做出了前瞻性、保障性规定;对律师、警察、法官、检察官都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但是,刑诉法等程序法中的现有规定,制约着新律师法的贯彻实施,必须抓紧修订,配套协调。  相似文献   

16.
周敏  汪洋 《发展》2010,(12):154-155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甘肃正天合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律师杨军盼专访,经半年多与杨军律师和他的助理小鱼的接触,使我们对杨军律师有了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雪珥 《新财经》2009,(4):100-101
徐润,大清国红极一时的富商。他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商、最大的房地产商、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创始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机器印刷厂,他还参与创建与经营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的大型煤矿……但他的结局却有些悲凉  相似文献   

18.
前海深港律师法律服务业合作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框架内进行的,但是CEPA协议对香港法律服务业进入内地所规定的限制性条件过多,香港律所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与内地律所联营的门槛过高,因此前海深港地区律师服务行业的合作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如何在前海现代服务区进一步降低深港律师服务行业的合作门槛,提高前海深港法律服务合作的成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前海深港律师法律服务业的合作进行必要性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法律服务合作的有益经验,建议前海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多政策放开前海法律服务市场,并在前海地区建立深港律师行业协会,加强深港两地法律服务行业的学习与交流,让更多的香港律师事务所有机会为前海现代服务区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他离开了,离开的程序令人惊讶与不解;他离开了,离开了由他创办并历经十年奋力打拼已步人良性发展势头的企业,且放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离开或隐退或许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是这种退身而去留下的悬念让人们在不断地猜测和思索……  相似文献   

20.
龚艳 《沪港经济》2009,(12):54-55
上个世纪,当沪港两地刚刚打开交流之门的时候,他的父亲胡法光作为沪港经济发展协会的第二任会长,一直致力于开创沪港两地交流的新天地。在今天,他用同样的赤诚之心创办了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进一步开拓沪港两地合作的空间。近日,记者走访了胡晓明,聆听了他对沪港合作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